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新途径

10.11.2014  11:0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并可能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类食物链。近期,合肥工业大学曹树青教授课题组通过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发现使植物能将有毒物质镉吸收后“转存隔离”的新机制,从而降低并解决土壤中的镉污染问题。

  据全国首次土壤普查显示,中国有近20%的耕地存在镉、砷、汞、铅、镍、铜等重金属超标,这些重金属可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及人类健康。据了解,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复杂,包括工业排放、化肥农药使用及地矿开采等,目前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治理非常困难,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曹树青教授课题组基于长期研究,近期采用新型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技术,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发现了植物响应重金属镉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使植物在受到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中仍可以茂盛生长,并将镉吸收后储存至液泡中。

  “我们再对吸收了镉的植物进行处理,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曹树青介绍,他们使用一种草本植物拟南芥进行试验,大量实例表明了治理的效果。

  日前,这一原创性成果在国际植物学顶级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在线发表。据了解,曹树青课题组正进一步研究针对砷、铅等其他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机制,并致力于产业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