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入围

11.01.2019  07:44

  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昨日在北京揭晓。评选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揭晓入选项目6个,入围项目6个。

  入选项目分别为: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山西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进入入围项目,一起入围的其他5个项目有:西藏申扎县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宁县石家东周墓地、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江苏张家港市黄泗浦遗址、医巫闾山辽代帝陵。

  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

  山西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襄汾县文化局共同主持发掘,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的陶寺村北。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目前发掘情况推测,墓葬数量近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早到晚从西北向东南排列。2014至2016年,进行了三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春秋时期墓葬17座。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第四次发掘。其中,二号区发掘面积约5600平方米,清理完成墓葬213座,其中大中型墓葬7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时代多为春秋早期,还清理祭祀坑87座。小型墓葬位于发掘区北部,分布集中;大中型墓葬位于发掘区南部,分布稀疏,周围发现有祭祀坑,整体呈现“小聚集,大稀疏”的情况。头向绝大多数为北向。

   发现有动物祭祀坑

  大中型墓葬均被盗掘,仅残留有铜鱼、铜铃、铜饰件、铜翣、陶珠、海贝、蚌贝、蚌珠等小件。发掘区规模最大的两座墓葬东西并列,相距约8米,应是一对夫妻异穴合葬墓。在这两座墓葬周围发现30余座动物祭祀坑,主要集中在北部,小型狗坑靠近墓口,大型马坑环绕在外。此外还发现有玉石祭祀遗存,多为石圭残片,少量玉璧、玉环。

  小型墓葬多单棺,个别双棺或一棺一椁。葬式多仰身,个别侧身,下肢为直肢或屈肢。仰身屈肢较多,占比达70%。随葬品多为单个陶鬲,个别发现有小件玉饰或口唅。

   出土编钟有铭文

  三号区位于墓地中部,发掘面积约1300平方米。清理完成墓葬26座。墓葬分布较稀疏,中型墓居多,均为竖穴土坑墓,时代多为春秋晚期。发现中型铜器墓4座,出土铜器有鼎、豆、敦、盘、匜、舟等。中型陶礼器出土陶器组合有鬲、鼎、豆、壶、盆;鬲、鼎、豆、壶;鬲、豆;豆、罐等。小型墓多单棺,随葬品仅1件陶鬲或无随葬品。

  编号M3011墓葬是陶寺北墓地迄今发掘最重要的一座墓葬,为一座大型积石墓,墓口长6.4米、宽5.2米、深约10米,椁盖板上及椁室四周、椁底发现有积石。葬具为一椁双棺,在棺椁间西部、南部发现大量青铜器,发现随葬品有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二百余件套,棺内随葬少量玉器。重要的是在一套编钟上发现有大量铭文,其中一件甬钟上可见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等177字刻铭,可确定该编钟与卫国有关。此外,所发现的鼓座,底径约85厘米,鼓身由三条蟠龙相互缠绕,龙首昂起口衔承接鼓柱的圆筒,这在同时期墓葬中很少发现,彰显着墓主人较高的身份地位。2017年至2018年的第四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墓地布局,研究春秋时期墓葬结构、墓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M3011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为研究春秋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