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旅游 壮大非煤产业:红山三记

30.11.2015  09:59

    8年谋一业,矢志贯通千里旅游通道,打造700平方公里景区,终让亿万年青山换了容颜;抱定文化旅游产业不放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要让5000年古城焕发生机。是什么让黎城如此坚守,是什么让黎城如此笃定?且看——

    人类文明的一支由此发端,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黎民百姓、许由洗耳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曾是八路军稳固的根据地,有全国最大的红色旧址群,诞生了我军历史上诸多第一;地处三省交界,太行风光精华所在,人民大会堂《江山如画》描绘的就是此处胜景……

    无论文化资源,还是自然风光,黎城都堪称富矿。只因没有路,它们藏于深山,少人问津,似与黎城毫无关系;只因没有路,黎城守着历史的厚赠、自然的赋予,却难以发现它们的真正意义。

    对青山的叩问一遍又一遍,求富的脚步迈开又停歇。“黎民”终于发现,其实什么都不缺,少的是一份坚持,缺的是一份笃定。于是,黎城咬定旅游兴县战略,在艰难竭蹶下挺进,在关山阻碍中跋涉,一干就是8年。因为专注,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了黎城的富民产业;因为担当,黎城交出一份发展非煤产业的答卷。

    今年10月,黎城红色的基因、红色的岩石、漫山的红叶,终于揭开蒙了太久的面纱。山西又添一处崭新而古老的胜景——太行红山景区。冬日的红山,千娇百媚的浓妆已经褪去,换作一派萧杀坚毅。或许,此时的红山最能表征黎城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坚持和专一。

    问山记

    亿万年太行似乎埋下无尽宝藏,可以满足所有的梦想,所以人们习惯面山而问。面对千万次的叩问,担当、实干是群山对黎城的回应

    黄帝画野分州,给了她沿用至今的名——黎。广志倨其西、清漳傍其北、浊漳依其南,一山两河护佑“黎民”生生不息。

    西周古墓群、商城墙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展现着古黎国辉煌;而登上广志山,遥闻车水马龙,俯瞰灯火阑珊,一座充满生机的上党新城跃然眼底。

    黎城县,古黎国旧地,山势高耸、奇峰突异,与平川相比少了太多生存便利。黄帝或曾面山而问,能否养我子民?历史已经给他答案,这是一片福地,人类文明的一支由黎肇始并璀璨至今。

    疑问总能推动脚步前进,所以黄帝之后问山者众。

    八年抗战,革命先辈们登顶而望,太行群峦能否助我一雪民族之耻?

    新中国成立,黎城党员干部走访山林,如何能给群众一个好生计?

    改革开放,看着粮仓实想着荷包满,怎样才能更加富裕?

    所有的发问,群山的回答总能让人满意,但时代的变迁又让人们有了新的期冀。

    兰沟村李磊安,儿子打小便问,“啥时候搬出山沟?”还不及父辈给出答案,年轻人已朝都市寻找更好的发展,对沉默的大山已不再牵挂。

    而退休多年的郭俊芳,想的是搬回老家过田园晚景。南山之下,纵是惬意恬然,但山村简陋的设施却让他迟疑再三。

    徐彦红,一名年轻的公务员。山野小游每每激发他的思考,大好山川究竟是发展的制约,还是自然给黎城的厚遇?

    ……

    面对新的叩问,群山无语。

    3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郜双庆来到黎城,基层工作十几年,熟悉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作为乡镇干部,当初遇到最多的问题是打粮、种树;而后阔别十几年,作为县长再回黎城,他面对的问题已与往日不同。

    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16万黎城人在等着答案。他和先贤们一样,唯有面山而问。

    黎城有什么?论地貌一川二丘七分山,资源无非煤、铁、石三样。

    黎城能做什么?挖矿藏能富裕一时却难以长久;唯有自然风光取之不竭,文化资源用之不尽。

    黎城没有被自然遗弃,八百里太行至此,无良田万顷,却造就了众多地质奇迹。同时,她承载着5000年历史的厚重,深深地烙着红色的印记,黎城深得历史的眷顾。这些足以支撑起一个可持续的产业,打造出一个宜居、和谐、繁荣的黎城。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黎城得天独厚却也困难重重。

    一个吃饭财政的小县,撬动投资数十亿的产业,不艰苦奋斗不行;

    三五年内难见政绩,付出定比收获多,摆不正得失二字不行;

    不可预计因素多,重重阻力待突破,不冒些风险不行;

    ……

    归根到底要的是担当、要的是实干,这就是群山对黎城的回应。

    2008年,顶着种种非议、经过重重曲折,发展生态旅游写进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开弓没有回头箭,郜双庆说:“我们把自己逼到了背水一战。 铺路记

    自然赋予的同时也留下一道道考题,让人们在不断磨砺中找寻路径。艰苦奋斗是舟,抱元守一是舵,黎城最终打通了强县富民之路

    黎城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在“”,瓶颈在路!

    亿万年的造山运动,成就了黎城的壮美风光。雾海茫茫,群峰峥嵘,遍地或红或紫的岩层,天生就是地质奇观。

    只因没有路,众多神奇造化唯有樵夫或曾见,猎户或曾闻。

    黎城又是著名革命老区,散落着革命旧址上百处。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最大的银行、最早的制药厂、最早的被服厂都诞生在这里,她有红色的基因。

    只因没有路,众多革命圣迹星罗棋布,却难成系统。

    每至深秋,山间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如荼,蔚为壮观。深秋的红山另有一番滋味,让人畅想无数。

    只因没有路,漫山红叶成了可俯瞰难近观的远景。

    历届县委、县政府也曾对旅游做过尝试,但贯通70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实非易事,见到成效也非一任两任能行。况且中间的诸多曲折艰辛,也非黎城当时主观能力所能把控。

    1985年,黎城打造了黄崖洞景区,堪称全省旅游开发的典范,但还不足以承载太行红山的恢弘。更可惜的是,1996年一场洪水又让黄崖洞遭遇灭顶之灾,一蹶不振。种种困境,已经让黎城的激情和信心降到了谷底。再提旅游兴县,干部群众能信?

    商鞅立木意在立信,黎城旅游开发异事同途,要在打通心路。

    一条臭水沟贯穿县城,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群众反映强烈。治!新一届政府主政不到一年,臭水沟变成景观带,垃圾场铺成滨河路。

    与周边相比,黎城校舍陈旧,容量不足,上学难困扰着群众。修!重新配置教学资源,改扩建城乡校舍,两年时间全县学校换了模样。

    ……

    群众信了,这是一届真干事的政府,这是一批能成事的干部。一系列实事看似与旅游无关,却为它赢得社会支持,奠定群众基础。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喜龙在开发一线工作8个年头,也与山区群众摸爬滚打8个年头。他深有感触:“能咬紧牙关啃下这块硬骨头,与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无论拆房,还是移坟,但提旅游开发群众二话没有,靠的就是信任。

    红山深处的兰沟村,是打造景区开发的必经之路。没有财政预算,资金无法调剂,路该怎么修?村干部李磊安听闻,主动请缨,全村人义务出工。工程预算200万的路,他们用20多万元就打通。他说:“开发大山是全县人的梦,不出力心不宁。

    李强夫妇,几乎成就了红山一段传奇。从开发伊始,两个人就在山间搭起窝棚,垫付资金,默默推进。寂寞为伍,山林作伴,夫妻俩开出了红山有史以来第一段旅游路。

    郜双庆说:“群众信任,才能把事做成。干部有信心,才能把班子拧成一股绳。

    其实,修旅游通道的想法刚提出,很多干部就有了不同的声音。“县城的路还在打补丁,却要修山里的路”“说了几十年没干成,还走死胡同”“发工资都困难,哪来的钱修路”……

    无须太多辩解,郜双庆对县旅游产业办的同志们说:“不能怨大家想不通,更不要贪一时之功,心无旁骛终究会把事做成。

    开发之初,规划勘探无法做,项目标的没法投,根本没有工程队愿意揽这种活,他们可用的唯有自己的脚步。于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迎来了一批不服输、不怕苦的干部。

    说起他们发明的“探路法”,黎城干部许彦红哑然失笑。“一路走,一路爬,哪里适合开路,就在树上系个红绸”,几乎与原始的结绳记事相同。

    迷路是家常便饭,被困深山隔三差五。手机没了信号,脚下乱了方寸,深更半夜被乡亲打着手电,接出大山的经历不知有多少次。

    险情层出不穷,现在想来仍然心惊。山间野兽毒虫自不必说,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悬崖殒命。轿车掉过、工程机械掉过,人没出事实是万幸。

    最难的还在利益的均衡。规划区内60多家小铁厂、石料场,是影响景区品质的重症,却又是一些群众的生存之本。历史成因复杂,利益关系错综,但再难也要为长远发展让路。党员干部包企包户,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林地补偿款、水利项目款、土地出让金……能整合的整合,能争取的争取,勒紧裤腰带一干就是8个年头。

    2014年,上线30公里、中线80公里、下线100公里、东线100公里、西线100公里,防火通道100公里,500余公里景区通道全线贯通,红山终在人们面前露出真容。

    当四套班子带队登上红山时,很多干部落泪了,“没想到真能在咱们手上干成”。是的,路打通,人心顺,旅游兴县的梦就要成真。

    求富记

    专注也是一种力量,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怀,更包含功在不舍的恒劲。文化旅游为千年古城推开了一扇门,它既是文明的接续,更将迎来梦的实现

    8年的坚持为了什么?强县富民!

    黎城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号称山西“东大门”。距北京5小时路程、郑州4小时、太原3小时,到长治机场仅40分钟。但长期以来,她只是一座宁静的小山城,来者寡闻者众。因为红山开发,千年古城迎来久违的沸腾。

    今年10月,红山6个景区向游人开放,明年又将开放4个景区,700平方公里的红山基本成型。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赴周边省份推介,一场太行红山摄影展震撼了京城,为扩大红山影响的节庆活动轮番上阵……求富路上,干劲正浓。

    黎城向世界递出了一张古老而崭新的名片——八百里太行上最奇、最雄、最壮美的胜景。很多人因此而知道了红山,了解了黎城。

    变化正在慢慢发生,因为良好的生态和日益完善的交通,大山开始有企业入驻。晋道生态酒庄是最早在红山投资的企业,把绵软清凌、矿物质丰富的红山泉水变成美酒,也让周边的农民可以就近务工。

    千年古城就要变成宜居黎城。生态红山、老城古街、文化遗址,越来越被客商看重。由山西同元地产开发公司投资的黎侯古镇项目,面积上百万平方米,融合行政、文化、商业、居住四大功能,不仅满足游客的需求,更吸引了众多外地置业人群。

    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下赤峪村,找到了致富新路。一片原本要荒废的老屋获得新生。土夯墙石作瓦,山里人住腻了的祖屋,成了城里人的稀罕物。村民史成民介绍,现在村里开了18家农家旅社,从事旅游业的有100多人。

    游子归来,求富不必背井离乡。旅游通道旁,精致的客栈、商行多起来,游客们带走的是特产山货,留下的是真金白银。郭俊芳的梦想成了现实,小桥流水,青瓦红墙,依山建起的山居小筑,不仅满足了他还乡养老的梦想,更成了红山的新景。

    同在洗耳河旁,过去是一场不欢而散的对答,而今有了另一番酬唱。古时,尧帝以高官相请,隐士许由却心生厌恶,遂以溪水洗耳,以免高官禄位污染其名。而今,每到周末总有文人墨客相聚于此,研讨诗文、交流书画,仿佛和许由作着跨越时空的回应。

    2013年,黎城便启动了“红色百村保护工程”,新发现重要遗址200余处,将157个村确立为“红色文化保护重点村”。因为旅游开发,这些散落的红色珍珠成了串,游人多了,遗址活了,村民富了。因为旅游开发,黎城红色的基因中,更透出金色的希望。

    心系家乡发展的年青一代,发现自己的舞台变得宽广。许彦红,现在已是县旅游局副局长。根据规划,红山游客将达到每年50万人次。未来的红山,不止步于“吃住行游购娱”的传统功能,更要向“商养学闲情奇”的新业态迈进,家乡正等着“许彦红”们继续奋进。

    登上红山,太行胜景尽收眼底。步道上游兴浓浓的客人,能领略自然造化的神奇,也能感悟历史赋予红山的厚重。古往今来,已不知有多少人面山而问。黄帝至今,红山一一作答,从未负人。她在说什么?问者各有所重,听者各有所悟。而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黎民”,他们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专注、坚韧和笃定。无论是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还是8年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红山给黎城最大的精神财富。(记者段伟华)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
方方面面全覆盖 山西为跨境电商送出7个大礼包
凡在山西示范区注册、纳税,注册地址在太原综保区,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