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一个成功的文化品牌

13.03.2015  19:14


  《又见平遥》,一部精装大剧,一个山西文化产业的标杆。  风靡山西,影响全国的《又见平遥》,由世界文化遗产所属地平遥古城推出,是国内第一部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也是山西省综改试验文化旅游产业的标杆项目之一,由著名导演王潮歌领衔执导,匠心制作的印象巨制。该剧以穿越的手法,…

  最后一幕的“面舞”可能最打动您的心灵《又见平遥》演出照

又见平遥》,一部精装大剧,一个山西文化产业的标杆。

  风靡山西,影响全国的《又见平遥》,由世界文化遗产所属地平遥古城推出,是国内第一部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也是山西省综改试验文化旅游产业的标杆项目之一,由著名导演王潮歌领衔执导,匠心制作的印象巨制。该剧以穿越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血脉传奇的故事,弘扬的是晋商诚实守信、仗义为人的美德。

  《又见平遥》,直观接触的是古城,用心体会的是文化;《又见平遥》,欣赏的是大戏,品味的是精神。作为编创者,见到的是人们对文艺精品的渴慕;作为地方政府,见到的是提升当地旅游品质和内涵的新增长点。可以说,《又见平遥》已成为山西文化产业创新和转型的一个经济案例、一种文化现象。

  大数据中的平遥传奇

又见平遥》的魔力有多神奇,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在盼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10月13日,《又见平遥》项目正式落户平遥,2012年3月10日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完工,2013年2月18日正式首演。截止到2015年2月18日,整整两年的时间,累计演出1284场,观演人数超63.5万人次,两年实现票房收入近亿元。《又见平遥》的单日观演纪录是2014年10月4日,当天连演5场,上座率100%,共有5077人次的观众挤进剧场。

  随着正式公演迈进第三个年头,《又见平遥》依旧表现强势,从正月初二(2月20日)正式恢复演出,至正月初六,5天时间共演出17场,观演人数1.7万余人次,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同时,《又见平遥》观演者也突破了65万人次。

又见平遥》的上座率仿佛一只永不下挫的绩优股,2014年7月时,达到了81%,8月份上升到95%,这在全国同类型的印象系列剧中都是靠前的。同城网最新统计的全国十大旅游景点,平遥排名第二,不得不说《又见平遥》已经成为山西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直线上升的数据,可以看出平遥速度与平遥精神已成为一种标志,平遥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一个标杆。

  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

  一个千年大院,一座古老城墙。《又见平遥》讲的是血脉,是平遥人的一种德行与正义:命可以不要,钱可以不要,也要换回王家血脉的延续,这就是平遥本身的文化底蕴。

  总导演王潮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完美呈现出来,把山西晋商文化中的镖局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山西传统的礼仪文化、面食文化等28个文化点,以舞台化的形式集中展现给观众。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更像是《清明上河图》的多维呈现,色香味真真切切。对故事场景的3D全真呈现,使我们仿佛不是在剧院看戏,而是在时空隧道迂回穿越。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看演出,也是领略感悟文化的一个过程。它为我们展示了民族精神中最重要、最撼人心魄的价值追求。知名平面设计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陈楠教授认为,在《又见平遥》中,通过古建文化、民俗文化、诚信文化等,将创意加入,让整个剧目变得更厚重,更具承载性。

  衍生产品让游客把记忆带回家

又见平遥》催生出不可估量的文化产业链,它既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大戏,也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

  著名品牌战略与文化创意产业专家金定海总结,《又见平遥》是个平台,更是产业链、价值链。他建议《又见平遥》可以实行三次售卖的经营策略,即1+1+x。1、卖《又见平遥》;2、卖《又见平遥》+广告;3、卖《又见平遥》+品牌资源。尤其是第三种售卖,可以有更多的形态,图书、光盘、数据库、网站、会展、客户名单和品牌授权等多种形式。其价值链一旦形成,效益极为可观。

  关于衍生产品的开发,《又见平遥》的确是做到了。据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任俊杰介绍,在体验剧中的人物扑克等简单产品基础上,又推出集纳了醋、牛肉、酒、漆器的“思乡四件套”,让观众除了演出的记忆,还有实物留念。最让平遥印象公司比较得意的一项市场尝试行为,就是去年开始设在票务中心的诚信卖场,一个盛放粮食的“”里放着《又见平遥》一剧的所有衍生产品,无人监督,游客自觉投币购买。这种特殊的销售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暗合了《又见平遥》中大力弘扬的晋商的德行与诚信。

  未来的《又见平遥》商业开发,可能还将拓展到包括餐饮在内的多元领域,以文化为核心,依托古城和剧目的品牌效应,整合资源,挖掘商业潜力,逐步确定经济市场对《又见平遥》系列文化产品的认可。

  未来战略拓展品牌价值

  作为我省“十二五”期间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转型的重要旅游发展标杆项目,《又见平遥》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平遥学子免费观演、88元抢票活动、演出剧外语版译文征集、推介词征集大赛、“等你来看我”客户答谢会……两年来,《又见平遥》正是依靠着一次次铿锵有力的推介,在全国众多的实景演艺中闯出了自己的品牌。

  凭借整个项目建设中的惊人速度、运营中的成功推广及在山西文化旅游项目中的地位,“又见平遥”获得了2013“中国黄金杯”感动山西特别大奖等一系列大奖。2014年,“又见平遥”又与山西晚报等单位部门联合创立的“感动山西”品牌强强携手,成功冠名“2014感动山西”活动。

  “2015年,《又见平遥》将围绕古城文化和精品剧目双主线继续推,做大做实,拓展品牌价值,让演出经营和市场开发再上新台阶。我们的演出目标是票房年收入‘保6000万争6500万’,上座率在2014年基础上再上10个百分点,如果顺利实现,这将是全国同类型的印象演出系列中相当好的局面。”王在盼还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又见平遥》目前的运营情况,《又见平遥》演员的跳槽流失率是非常低的,除了反映了平遥演员对剧目的热爱,也可以证明票务、运营、开发的良好状态。

  文化产业创新之路上的有益探索

  在首届“观平遥·揽山西”2014山西文化旅游创意论坛,山西省旅游局负责人给出了高度评价,“每一个游客都有一根情弦,当它被拨动时,就是对区域文化的探索与追求。《又见平遥》正是山西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制高点。运用创意的手段,突破传统,展示晋善晋美的山西文化。”《又见平遥》,直观接触的是古城,用心体会的是文化;《又见平遥》,欣赏的是大戏,品味的是精神。作为编创者,见到的是人们对文艺精品的渴慕;作为地方政府,见到的是提升当地旅游品质和内涵的新增长点。可以说,《又见平遥》已成为山西文化产业创新和转型的一个经济案例、一种文化现象。

  除了内容的创新,也需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山西旅游景点大部分是导游解说观众看的模式,而《又见平遥》打破了这一模式,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教化功能,起到了发扬道德文化的作用。

  作为人文资源大省,山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说,把文化大省打造成文化强省,这话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创意与产业、经济与文化、理念与探索的丰富凝结,需要的正是一个又一个《又见平遥》的注入和支撑。由此观之,《又见平遥》的成功无疑蹚出了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
新春送祝福 关怀暖人心
  万户喜迎春,三晋气象新。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