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带头人 ——记省厅驻天镇县滹沱店村第一书记孙卫华

01.11.2016  12:34
深秋时节,记者赶赴天镇县玉泉镇切身感受了省厅精准扶贫工作,采访了省厅驻天镇县滹沱店村第一书记孙卫华。 沉下身心   摸清底子 如何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大战略中,让乡亲父老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作为滹沱店村第一书记,孙卫华来到滹沱店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沉下身子,摸清底子。滹沱店村共有党员54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28人(60-70岁12人,70-80岁14人,80以上2人),占党员总数51%,35岁以下党员仅9人,占党员总数16%;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38人,占党员总数70%,大专以上学历仅5人,占党员总数9%;男性党员48人,占党员总数89%,女性党员只有6人,占党员总数11%。党员中,能参加组织活动的有34人,因病、长期卧床不能外出的3人,长年在外务工的17人。 实施精准扶贫这一方略的基础,是彻底解决贫困户的识别问题,精准吃透贫困的底子,为今后实施结对帮扶、因户施策的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去年9月份开始,孙卫华在村干部的协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民情调研,详细了解滹沱店村的自然环境、支部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目前,全村共710户,人口2019 人。有耕地6000亩,都为水浇地。 初看起来,平均每人3亩水浇地,基本生活应该有保障。但如何提高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显然,完全依靠土地耕作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这就给孙卫华提出了一个不小的课题。 建档立卡   瞄准目标 2015年12月10开始,孙卫华作为第一书记,全程参与并组织村“两委”认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工作。严把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三个关键环节,对全村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调查摸底,精准识别。识别纳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共267人,其中,五保户16户18人;一类病7户19人;二类病29户65人;一级残3户6人;二级残9户16人(包括无残疾证病残1户2人);孤寡老人25户30人;高龄未纳入低保9户21人;因上学致贫47户90人;单亲1户2人。 在识别贫困户过程中,孙卫华严格按照“八不进、三不入”标准及“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认真开展,村“两委”严格把握识别标准,不推荐人选,完全尊重民意,按村民代表会议议定结果确定识别范围。 在贫困户识别完成后,孙卫华与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走访,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有关要求,认真填写了市县编制的《扶贫手册》及驻村工作队编制的《结对帮扶单位及责任人信息卡》。目前,孙卫华正在主持编制村级作战“五张图”,即全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为精准扶贫和扶贫攻坚制定科学路径。 精准扶贫   不畏艰难 全村识别纳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五保户、大病、残疾、孤寡老人、高龄未纳入低保、因学致贫、单亲的7种类型。结合实际,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孙卫华主持分类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相结合。 抓好“一班人”,带好一支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关键是要建设好村级班子和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孙卫华十分注重党建工作,让党员们参政议政,为村稳定、发展出谋划策。首先,完善组织活动场所,巩固阵地建设。一年来,按照阵地“八有”建设(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章子、有设施、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要求,使党支部的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健全、活动经常、记录完整。去年,将村委铁艺围墙、大门、院落硬化纳入扶贫项目实施,今年又争取到镇里支持对村委屋顶进行了整修、室内进行了粉刷,配备了新的会议桌椅。为了让党员更好地了解党建工作,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精心制作了党建展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二是从严制度建设,加强党员管理。驻村后,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推动“三会一课”常态化,完善了会议记录制度。每周四下午,村党支部要召开“两委”学习,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一次,对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习党章党规、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党员从开始能来七八人到现在能来近30人,充分体现了党员的觉悟正在提高,风气正向好的方向发展。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保障村里党员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使村各项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一年来共召开“两委”会26次、党员大会7次、上党课4次、村民代表大会8次,对影响村里的重大问题、整村推进项目安排、贫困户识别、救济粮发放、地膜发放等事项进行了讨论决定。三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学习教育开始后,对党员基本信息、交纳党费和能否参加组织生活、外出务工等情况进行了摸底,核查摸清了流动党员和失联党员底数,理顺了党员组织关系。同时,纠正了党员不缴纳党费问题,规范了党费收缴工作,对一些不按时缴纳、少交或不交党费的党员,村干部上门对其进行教育,促使他们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现已完成上半年55名党员的党费收缴任务。四是创新学习教育方法,不落一个党员。“两学一做”的对象是全体党员,针对村里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的居多,中老年党员文化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对于依托“三会一课”的“两学一做”的教育内容就要做到“灵活多样”。对于有文化的中青年党员,通过书籍材料及网络、微信等方式开展自学与集中学;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党员,通过听党课、观看学习视频等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学习;对于长期外出务工的党员,孙卫华亲自组建了专题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村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内容,发送村党支部的学习安排部署及学习计划表,让外出党员与村党支部同步活动,并定期与他们进行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帮助“一代人”,着眼长远发展。将关注贫困户下一代成长,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村因上学致贫有47户计90人,去年,协助贫困户中符合“雨露计划”的专科学生45人申请了助学金(连续两年每人每年2000元),为考上2本B类的4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9000元;今年为考上2本B类的4名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1.2万元,将为11名考上专科、技校的学生协助申请“雨露计划”。年初,孙卫华自费为村小学捐赠图书300余册,捐赠棉手套、棉帽、围脖130余副。9月20日,配合驻村工作队完成雷天才书记及省局机关处长结对帮扶工作,并开展了捐书助学活动。孙卫华不仅努力完成手头的工作,眼观前方,持续努力,将积极争取政策对村里因智障、小儿麻痹症、幼小单亲等5名儿童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对贫困户中有高中学生的38户家庭协助申请减免学杂费,以减轻家庭负担。 用好“一批政策”,实现居有所住。今年夏天,孙卫华对全村危房进行了排查,共排查出危房19户、漏雨11户,为他们分别送去了塑料布以备应急用。目前,已对危房户上报了危房改造计划,2017年即可实施改造,可为每户申报改造资金1.08万元。对于无能力改造危房的家庭,动员他们搬入新建的五保户院,现已有9户同意将在农忙完后入住,为他们配备新的全套生活用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实现村里贫困户中大病、残疾、高龄未纳入低保的约30人。目前,正在申报中,已申报12人待申批,以实现政府兜底保障“全覆盖”。 建好“一批设施”,改善生产生活。孙卫华着力在路、水、电、卫生方面争取项目,今年已完成村主干路、文化活动广场、村小学修建,五保户院先期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方便村民和学生晚上出行活动,解决多年来困扰村民晚上出门难的问题,对治安防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深受群众的称赞。正在进行16个新增垃圾池的建设,已建成14个,基本实现垃圾池全覆盖,缓解村民无处倒垃圾而乱扔垃圾的现象。在孙卫华来年的计划盘子里,2条村路硬化工程、小街巷太阳能路灯覆盖也将实施。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使贫困户受益,也将改善全村710户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助其增收。 培训“一批人”,引导科学种田。由于村里地少人多,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收益,是村民增收最快办法。去年冬天,孙卫华争取到县扶贫办150人的技术培训指标,分两批对自愿报名的村民进行了2天立体种植、小杂粮种植、新型农民培养等培训。今年,孙卫华又争取到100人的蔬菜种植等内容的技术培训,中秋节前培训了5天。在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引导村民发展玉米套种茴子白等立体种植技术,鼓励村民发展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争取订单销售,并对立体种植农户进行适当补贴,降低风险,助其明显增收。今年共对5户近20亩,每亩补助100元。明年,将扶持1个养猪大户,成立合作社,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既可解决一批人就业,又可让他们得到分红收益,实现双增收。 整村推进“一批项目”,为致富奠定坚实基础。去年底,孙卫华争取到连片试点项目“奶牛养殖工程”50万资金,今年分红的5万元已到帐,将用于贫困户大病、困难救助及为村民补贴部分医保费。100KW村级光伏电站也将很快建设,届时每年可收入10万余元,既可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也可为贫困户带来更多的收益。今年,村确定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年底前将完成项目的规划及前期工作,结合规划带动贫困户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让本地农产品、文化产品走出去,让外面的人和信息流进来。

组织“一批人”,加强文化建设。在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孙卫华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行。去年,孙卫华争取扶贫资金,完善了村文体活动广场配套;去年和今年中秋节前,争取镇里资金支持,聘请了大同市青年晋剧团为村民唱戏8场,增添了节日气氛。为方便村民跳健身操,去年孙卫华组织村干部对村文体活动广场部分地面进行了平整,安装了2盏照明灯并购置移动音响一台。今年过年后,村里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并为她们提供了排练场所,配备了电脑、音响及各种演出道具,队员们坚持每天下午跟着视频排练,不到半年已排练成七、八个节目,为检验效果、交流学习,在今年7月16日成功主办了“天阳农村农家乐文艺竞演”活动,邀请阳高、天镇3个村的文艺队同台竞演,共演出16个节目,给村民献上了一份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赢得村民的好评及媒体的争相报道。9月23日至24日,玉泉镇举办了“社区(村)首届广场舞比赛”,全镇24支队伍参赛。全村健身演艺队克服人数少、没参加过比赛经验不足的困难,以编舞构思精彩,一举夺得三等奖、第6名的好成绩,倍增了信心。从今年开始,每年为村里争取1万元的文化建设资金,用来完善锣鼓、乐器、音响、服装道具等装备,鼓励更多的村民参加现有的广场健身操、文艺队的活动,组建锣鼓队,使村民们能够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跳跳舞、健健身,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丰富了文化生活,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村风民风,促进村里和谐稳定。同时,也可以增强村民的集体意识、大局意识。


(□ 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