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强壮推动全局发展——五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14.12.2015  12:05

  县域强则国盛,县域强则民富。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十三五”即将开启新的篇章。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共享成果,务必扭紧县域经济这一环——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突出强调县域经济重要性的同时,明确指出了今后的发力方向。

  县一级,承上启下,“接天线”“接地气”。对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对下,领导城乡,促进发展、服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县域经济的作用也是一样。

  及至山西,表里山河百余县,县域经济联系千家万户福祉、关乎三晋发展大局。因此,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抓特色强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一年多来,我们看到,各县(市区)风清气正,真抓实干,呈现一派干事创业的昂扬景象。

  然而,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大部分县财政出现负增长;县域经济发展不均,城乡间差距明显,县与县悬殊较大,强弱分明;比较优势发挥不足,非煤县特色产业支撑力弱,资源型县域仍未走出阵痛;太行吕梁贫困面大,决胜攻坚,还有众多疑难待解……如此种种,不容回避,必须迎头赶上;五年大计,充满挑战,必须迎难而上。

  小县域大战略,郡县治天下安。“六大发展”“三大突破”均承载于县域经济之上,每一个县(市区)务必明确肩上的重任。

  必须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形成竞相发展的格局。先进县要率先发展、提前冲刺;后进县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省市层面要根据县域特点,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则要细化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必须有聚力一隅的专注,还要有放眼世界的视野。各县(市区)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跳出县域抓县域,在全省、全国、全球市场寻找发展的新空间;以共赢的思维引技、引资、引智,发现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必须要放低架子,尊重企业,力求形成投资洼地。政商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投资环境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落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活力。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发挥企业家的创新力。

  特色是生产力,特色是竞争力。壮大县域经济要彰显特色,力戒千篇一律。山西县域多,差异大,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突出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每个县都形成一两条链条比较长、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就是要在加快资本运营,推进科技创新上做足文章,通过新项目、大项目拉动增量。

  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就是要向规模要效益,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凸显行业影响力。已经形成特色产业的县域尤其要先走一步,让老产业做强做大,新产业做精做深。

  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就是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很多重点产煤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正在经历转型阵痛。这些县不仅要在转型发展上提速,更要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走出“一煤独大”的窠臼。

  新型城镇化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必须积极稳妥加以推进,突出发展大县城和县域组群。

  要落实“一核一圈三群”的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既要突出太原和10个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也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特别是大县城的节点作用。

  要重点发展一批10万人以上的大县城,逐步减少5万人以下的小县城。要以大县城为重要节点,建立合作共建机制,积极推进108廊带、上党城镇群、临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介孝汾平灵、忻定原、阳平盂、离柳中、盐临夏等县域组群建设,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扩大就业岗位,提升创业激情,壮大县域经济要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上下功夫。

  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前沿,县市区要新上一批带动性强、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努力形成一品富一村,一业兴一乡,骨干企业支撑财政的产业布局。

  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前沿,要积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金融资源向县域延伸,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等,让其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前沿,更要发挥好“双创”的作用。要加快商事制度改革,积极营造宽松的县域发展软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让“双创”引擎轰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县域经济新的责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已经对其做出新的指引。“十三五”决胜阶段,各县市区必须有更强的举措、更大的作为。重任在肩,唯有明确目标、奋发进取,方能不辱使命。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