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蝶变许东居民生活人人羡

07.07.2020  07:41

  许路宽阔平坦,路两旁高楼林立。7月5日上午,居民如常在煦东苑旁的小游园,持谱唱歌、围圈踢毽、成队跳舞,休闲生活惬意又多彩。从30多年前脏乱、贫困的生活境遇,到如今安居乐业收入丰,许东居民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

   告别“乡土气

  望着社区中心位置那棵270余年树龄的老槐树,35岁的许东“原住民”赵麟心里有些自豪:“以前,这里是玉米、高粱等粮食地和枣园。

  “小时候,村里多是平房和小二楼,西南角是旱厕,有的紧挨大门口,‘乡土气息’特浓。现在不一样了,每家每户都住上了高层楼房。”赵麟说,自己见证了许东的蝶变史。

  十几年前,许东社区叫许东村,三面被其他村落“包围”,道路坑洼不平,排水沟在每家门前流过,居住条件简陋、人流量大、治安管理差……村民只能隔着矮小的铁道小桥洞,窥见外边的繁华。虽然数量不多,但30年前村里还有人住着窑洞,环境也破败不堪。50多岁的“外来女婿”卢瑞才曾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对当时的“乡土气”也记忆犹新。他说,有一次,外孙上厕所时脚一滑,不慎掉进了旱厕里,幸亏被及时发现,现在想起都后怕。赵麟小学快毕业时,现代双语学校在村里“落户”。看着进出的学生穿着漂亮校服,他很羡慕,特别希望自己也能进去上学,“可家里每年只有父亲干电焊维修的微薄收入,母亲种地管吃喝,无法满足我的‘奢望’。

   父母展笑颜

  “还记得,当年父母为我和弟弟成家做打算时,经常因为房子问题满面愁容。”如今,再提起住房条件,赵麟和家人脸上尽是笑颜。这些年间,他家和其他居民都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后来又换了新高层和大房子。每一次搬迁,都承载着许东的发展。2004年,乘着“新农村改造”东风,许东村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并陆续建设了18栋6层高的成本房,居民花很少钱就住进了干净舒适的楼房里,也不再为吃水、用电、上厕所、烧暖气发愁。同时,将以前的院子租出去,每年手头还能有点零花钱。许东村土地较少,不足千亩,本着“居民利益最大化”原则,两委干部带着居民摸索城改之路,最终确定实行“自我改造”。2011年10月,完成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后,许东村注册成立山西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被列入我市25个实施整村改造的重点村。居民成为股民,每年有了分红收入,生活逐渐宽裕起来。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由于两委干部的勤勉和周到,许东村顺利推进了城改步伐。经过多年努力,许东路两侧现已建成府园东居、许东佳苑等7个住宅小区,齐刷刷的20多层高楼,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住房情况显著改善。

   团结奔向前

  在社区里一处底商,赵麟两口子与别人合伙经营着一家销售燕窝、海参等养生产品的生活馆。

  “采取线上加线下的销售方式,去年销售业绩相当可观,我们觉得市场前景特好。”赵麟开过摄影工作室,也在家门口的物业公司上过班,但借着城改的东风,他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自己接受优质教育的梦想没实现,但现在孩子替我实现了。”赵麟说,每天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双语学校,晚上接回来,周末带孩子上舞蹈、美术兴趣班,陪伴孩子一步步成长,这种实实在在的幸福,特踏实。

  许东社区辖区面积20万平方米,户籍在册1400多人,居住人口近5万。通过近几年回迁安置,居民全部搬进了高层新房,每年还能领取入股分红……

  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宏刚介绍,像赵麟两口子这样自主创业的不在少数,也有不少年轻人在社区成立的公司里工作,大家抱团往前走。

  除了经济宽裕,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钢琴、瑜伽、模特……在许东社区活动室里,开设了十余种兴趣班,居民只要有时间即可参与;2000多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场所,包含社区图书馆、儿童活动室、法律援助室等,全面为居民服好务。

  为留住乡愁,社区最近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围绕老槐树积极打造村史博物馆及小游园,提升社区文化与环境建设,让居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