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河南”背后的启示

07.12.2015  11:53

    ▲阅读提示

    11月27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印象河南·2015省外媒体中原行”落下帷幕。在为期5天的采访中,作为受邀媒体,记者与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地18家主要媒体的同行先后前往郑州、开封、许昌、安阳4地考察采访,在领略河南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感受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积极与世界接轨的河南。同为中部六省,在当前我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情况下,河南的经验做法对我省企业发展有何借鉴?带着思考,记者边采访边对比。

    镜头1 “空铁网络”构筑开放新高地

    以国际视野谋开放新局,郑州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令人印象深刻。

    11月23日,在新郑国际机场,记者看到T2航站楼已进入设备安装收尾阶段,年底将投入运行。在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郑欧国际铁路货运自首班开行以来,短短两年就实现了每周两班的常态化运行。在位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的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有琳琅满目的国际商品和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郑州国际陆港与郑州航空港一体联动,通过密集的空铁网络,将中原与世界连接起来的总体发展规划,采访团对此颇多点赞。“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形成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联运格局。使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内陆同样具有与海港一样的通商口岸功能,成为打开河南通向世界的“战略突破口”。据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全民介绍,2013年7月18日,郑州开往汉堡的郑欧国际铁路货运首班列车正式开行。郑欧国际班列线路始于郑州,经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最终到达德国汉堡,沿途共经5个国家,运行时间15天左右,比海运节约25天左右,重货比空运节约资金80%,轻货比空运节约资金20%左右。

    启示:

    大格局下的“国际视野

    “一带一路”大格局下,如何长远布局,抢抓发展机遇?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河南将自身优势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多式联运业态正在日益成熟。“聚郑州通全球”不再单单是一句口号,郑州正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物流枢纽。

    煤炭优势得天独厚。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都把山西纳入其中,这是山西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同样需要放眼全球,长远布局。

    镜头2 “本土创造”激活发展动力

    河南制造作为一张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闪亮名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采访过程中,“宇通”“思念”“好想你”等企业升级转型不乏亮点。

    11月24日,“印象河南”采访团走进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采访,作为我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宇通的产品目前已经出口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新能源客车领域已申报专利超过260项,2014年新能源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3%。

    在“好想你”枣业,工作人员介绍,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好想你”目前拥有128项专利和超过500个注册商标,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0多个城市近2000家专卖店。

    在“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专业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展示柜前,一款按照小熊维尼卡通形象制作的面点令大家十分惊喜,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是与迪士尼公司合作开发的,上市不久就受到许多小朋友的欢迎。

    众品食业创办的“鲜易控股”原本是一家肉类生产企业,如今不仅创办了深度垂直生鲜食材B2B电商交易平台“鲜易网”,而且利用“互联网+”,把全国的冷藏车、冷藏库及冷藏资源聚集到一起,打造了一个新的公司——“冷链马甲”,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呈现强劲增长。

    启示:

    创新路上的“变与不变

    在观念、制度、机制上激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共识,而不变的是对品质、服务的坚守。

    坚持开放和创新,山西很多民营企业打破旧有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闯出了新路子。比如大运摩托,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销售;山西振东集团在美国、澳大利亚均设立了研发机构。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用创新促进发展,以能源化工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山西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路上,面临的困难会更多,但开放、转型、创新才有出路。

    镜头3 “文化+”推动产业崛起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开封清明上河园、在安阳殷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记者们兴致昂然,真切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11月26日,采访团来到河南开封,坐落在龙亭湖畔的“文化客厅”是全景展现开封文化的窗口。现场制作木版年画,欣赏精美绝伦的汴绣,体验大宋官窑瓷制作……行走在“文化客厅”,记者们仿佛“穿越”到了宋朝。在“城市变迁”展厅,古城开封的历史变迁通过幻影成像、3D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被形象展现出来。

    “文化+”已是当地人熟悉的词汇。“比如清明上河园是根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建起来的,并融入了《东京梦华录》中的宋代市井生活。这其实就是‘文化+’的体现。”工作人员解释说,“如果‘互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来建立新的联系、重塑创新体系,那么‘文化+’则是依靠城市内在的历史文化基因来激发创新活力、催生融合动力。”

    将文化与旅游、餐饮、科技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文化+”正逐渐成为开封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文化+”会走向何方?当地一位负责人如此表述:“‘文化+’是以文化为基础,最终是要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启示:

    文化软实力 发展新引擎

    在旅游产业中植入文化元素,让开封人看到了“文化+”的力量,也让更多游客体会到河南厚重文化的无限魅力。

    山西有悠久的历史,不论是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还是以诚信为本的晋商精神,都凝聚着山西百姓的智慧,同时彰显着山西形象。“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经济新常态下,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令人瞩目,也将会有更大作为。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