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口之家至少有25张卡 卡时代的烦恼

14.01.2015  14:46

    阅读提示

  乘公交车有公交卡、去看病有医保卡、想健身有健身卡、做美容有美容卡,家里还有煤气卡、水电卡……现在,每个市民的钱包里都放着各种各样的卡,“卡时代”俨然已成为现实。仅仅就银行卡而言,很多人就能随便翻出十几张、甚至几十张来,这些数目繁多的卡在让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又带来了哪些烦恼?近日,记者走进街头巷尾就此进行了调查。

   1大卡包套小卡包大大小小的加起来真不少

  “现在许多银行会跟一些大型商场联合,刷卡消费就可以享受相应商品折扣,既方便又实惠。再说,现金带多了也不安全,所以我现在出门基本上不会带太多现金,带上几张卡就好了。”去年12月25日,正在省城某商场参与圣诞购物的市民刘美丽如此说,“我现在不管是看电影,还是逛商场全部都刷卡,出门健身美容吃饭娱乐也都有会员卡,既能享受到超低折扣,还能积分兑换商品。

  刘女士这样告诉记者,按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保守估计来说,妻子包里一般会有工资卡、医保卡、公交卡、定期理财卡(用于工资转账)、网银卡、信用卡、医用卡、健身卡或美容卡(或二者兼有)、会员卡或超市积分卡至少10张卡,家里用的有煤气卡、有线卡、水卡、电卡、各种电器售后服务卡也有至少6张,丈夫一般也有工资卡、定期理财卡、投资卡(股票债券)、信用卡、停车卡(或公交卡)、会员卡、医保卡7张,孩子则有社区医保卡(或保健卡)、医用卡至少2张,这样一个普通三口之家至少有25张卡。如果银行卡、消费卡、会员卡、医用卡再多一两张,加上读书卡、学生卡、电话卡、购物卡,那么就到了30张。

  与刘女士不同的是,陈力不是为了消费主动办卡,而是因为生意合作被迫办理。

  对陈先生而言,自己卡包里的几十张卡用处很大,每个卡用在什么地方自己都记得清清楚楚。陈先生是做外贸生意的,有时还捎带做一些中介服务。说起自己的卡包,只见他翻出的大卡包里套着小卡包,并且分门别类地分为了家庭卡、生意卡、消费卡、备用卡。其中,家庭卡有煤气卡、水卡、电卡、一家老小的医保卡、医院专用卡等,生意卡大多数是银行卡、信用卡、有合作往来单位的贵宾卡,消费卡则包含了自己日常的银行卡、信用卡、健身卡、各大酒店的会员卡等,备用卡则是不怎么常用,因人情关系办理的各种卡等,大大小小的卡加起来多达30余张,再加上妻子和孩子包里的卡,一家三口所拥有的各类卡多达40多张。

  陈力无奈地说:“不仔细数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卡。”当记者提及怎么会有这么多卡时,陈先生苦笑道:“我做的都是小本生意,为了节省时间费用,拉拢客户,无形之中多了很多卡种,但有些是政府医疗公共机构强制办理的卡,哪一张都丢不得,因为说不定哪天就有用了。

   2人均密码8个用起卡来处处“

  供职于某政府机构的苗苗就颇受卡多之累:每月还银行的住房贷款,必须用工商银行的卡;为了防止被盗,专门开通了一张上网用的建行卡;每月的工资和奖金,则用交通银行的卡,自己还有一张定期零存整取的中国银行的卡……她经常搞不清楚每张卡里究竟有多少钱,而且经常混淆密码。

  据了解,持有多张银行卡是由于各卡的用途不一样。办理这些卡时,觉得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但实际上除了每年要多缴一笔年费,还会因此分散了资金,很不利于个人资金管理。而设置保存密码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同一个密码不太安全,不同密码又不太利于记忆,老年人就更不用说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案例,老人生怕忘了银行卡密码,就把密码写在卡上,结果被盗后损失惨重。

  将生日设成密码而破财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市民梁小姐就是其中一位。她将工资卡的密码设置成自己的生日,在钱包被偷后,因为和身份证放在一起,被人盗刷2000多元,还好有短信提示,才避免了更大损失。

  更加烦恼的是,现实生活中,需要使用密码的地方太多。1月3日,记者曾随机采访身边的朋友以及网友、微友,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其中个人密码最少的有5个,最多的有20个,人均密码8个。受访者中有七成遇见过密码记错的情况,随之带来的各种烦恼也不少。

  就在前不久的“双十一”中,市民郭燕就因为密码的原因丝毫未享受到一丁点购物的快乐。当日凌晨,她守在电脑前摩拳擦掌准备“开动”。付款的关键时刻,郭小姐却怎么也输不准支付密码。“我尝试了2次密码,都显示输入错误。”在她小心翼翼地输入第三次后,网银被锁定了。一番波折下来,郭小姐对“秒杀”早没了热情。

  卡的本质是服务人的,但如果掺杂了人为的困扰持卡者的问题,或者给生活带来烦恼,就得不偿失了。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发卡方只有做好硬件和软件上的准备、多协调各个环节、多关注“售后服务”,才能不让市民用起卡来处处“”。

   3数量持续增长后续服务未及时跟上

  近几年,各行业IC卡及磁条卡爆发式增长,发卡单位涉及金融、通信、社保、公交、石油等十几个行业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一年太原市发卡总量就近千万张,其中各商业银行已发行各类磁条卡450多万张。另外,公交IC卡发放300余万张,煤气卡70余万张。随着个人消费结算向电子化迈进,市民手中卡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可是,用卡有时挺方便,但烦恼也不少,尤其丢了卡包的时候。“去年我的卡包丢过一次,那可是我的全部家当啊。”市民丁嘉琪回忆起此事时,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装在口袋里的卡包。丢了卡包后,丁女士第一时间拿着身份证一家银行一家银行地补办银行卡,但对于会员卡、消费卡等已不记得卡号、密码的卡,只能无奈放弃。丁女士说,这件事对于一个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丁女士说,幸亏自己的银行卡没有被捡到盗用,否则真的后果不堪设想。

  与丁女士相比,朋友李海云可没有那么幸运。“我的银行卡在自动取款机上忘取了,怎么办?”2014年10月20日,朋友致电记者询问道。当记者建议其报警并联系银行时为时已晚,因为健忘的他想起忘取卡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银行监控录像也未能监测到是谁取走了卡以及卡里的钱,虽然卡已经挂失,但里面的5000元现金早被一扫而空。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许多地方存在强行办卡,以及后续服务和功能没有及时跟上等问题,给用户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带来很多不便。

  2014年12月底,在平遥县顺城路一家自动取款机前,记者遇到一位60多岁的左金花大妈焦急地来回踱步。大妈说,她的卡被吞了,里面都是老伴去世后政府每月补贴的抚恤金。因为不太会用ATM机,以前总是委托邻居帮她到县城取钱。这次正好路过银行,而且恰逢年底,她想取出来算了。但来回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碰上认识的人,陌生人又不敢随便让帮忙。后来咨询了一位好心的小姑娘,但因为手太慢,卡便被吞了。最后,记者帮忙联系到银行工作人员才及时取出,大妈说,现在交电费、存款、低保都用卡,自己不会用,只能到处求人。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底,市民沈女士在省城某社区为孩子办理医保时,要求必须办理某银行卡,可是当沈女士去银行办卡时,工作人员要求本人前来办理或者出示本人身份证,1岁多的小孩何来身份证?怎么来亲自办理?一来二去,双方争执起来。最后,医保没办成,沈女士还生了一肚子气。原本一项惠民政策变成了恼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