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26.05.2015  17:12
      

 

    5月21日下午,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旅游产业面临的规划衔接、资金使用、用地保障、文化挖掘、车辆管理、营销策划、大明山开发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今年以来第一次进行专题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寿堂,副主任赖贵寿、袁曼虹、温守荣、廖洪涛、刘雄、阮兆丰,秘书长周如斯出席询问会。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周腾、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建波列席了会议。

    副市长郭敏及市旅发委、发改委、财政局、民委、农委、国土局、规划局、城乡建委、交通运输局、文新广电、交警支队等十多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到会,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的专题询问。

    问者开门见山,答者直截了当。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怎样提高使用效益?通往景区、旅游园区的交通道路状况怎么改善?旅游客运车辆出入市区如何运营管理?如何打造大明山5A级景区……桩桩件件事关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在询问现场,数位委员和代表接连发问,表达了他们的疑惑、关切和思考,多位政府部门负责人诚恳作答,道实情、解原委、讲对策。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如何提高使用效益?

    ——资金分配要倾斜

    2011—201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14、2015年每年增加到1亿元,这对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彬向市政府相关部门抛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市旅游专项资金在使用效益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财政投入无法满足旅游产业需求,而且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市政府该如何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面对问题,市政府相关部门毫不回避,“专项资金要向区、市两级重点旅游项目倾斜,着力扶持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重点项目,着重拉动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等重点区域和30个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着重提升30个重点景区景点。”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说,资金分配除了向重点项目倾斜,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该负责人表示,市旅发委还将通过突出绩效预算管理、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各方面措施来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大明山风景旅游基础设施如何完善?

    ——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今年开工

    大明山是难得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南宁市也一直把大明山作为国际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创建国家5A级景区来打造,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也在不断的建设中快速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时发现,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的上山道路、下山道路,供水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余桂华一针见血地提问:“市政府在加快旅游区项目建设,推动旅游区早日建成5A级旅游景区上有什么具体思路和措施?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按照相关规划,围绕“长寿养生”“休闲度假”“运动科普”三大主题,不断完善“山地”“生态”“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内容,到2018年把大明山风景旅游区建设成为中国南方避暑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上山公路上半路段路面按一级公路设计,项目拟定于7月开工建设;天坪区供水管道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项目拟定7月开工建设;”该负责人回答说,入口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大门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等都将在今年相继开工。

    现代特色农业和示范村如何有机结合?

    ——走“四突出一提升”的农旅结合路子

    去年,我市整合各方资金建设了14个示范区、12个示范村,实现了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的休闲农业“从无到有”,新农村建设“从有到好”,取得了“三个新成效”、实现了“三个新变化”。但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看到,我市打造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综合示范村存在着形式雷同、产业特色相同、民族文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委员王佳义问道:“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综合示范村建设的农旅结合?

    “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四突出一提升’,更好地实现‘两个示范’建设中的农旅结合。”市农委负责人解释道,在建设初期,从选点、村庄形态、村庄布局和规划评定方面要突出超前谋划、合理布局;要突出县域产业差别,以产业为本,精细化雕琢,形成“一乡一业”规模,深度开发多元化的农产品;在建设中要突出乡土文化差异,不搞“去农村话”,不搞千篇一律,注重各地地域差异、民族特色和文化基因,保留农村味道;要抓住新农村、新产业亮点,突出做好包装宣传推介。

    对去年已建成的示范区、示范村,今年还要抓好提升工作,要融入“花样南宁”的绿化、美化、果化等重点元素;利用两个示范的知名度,加强招商引资,带动休闲农业发展和档次提升;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园区道路通行能力如何提升?

    ——力争今年底农村客运通达率75%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市民热衷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可是南宁市除部分重要景区外,大部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滞后,通往景区,特别是通往乡村旅游园区的道路普遍等级较低,路况较差,交通条件通达性差,旅游交通标志系统不完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蒋小琪提问,市政府在加快南宁市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改善通往景区、乡村旅游园区、农家乐的交通道路状况上有什么计划和举措?

    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回答,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根据自身职责,不断加大包括连接旅游区公路在内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路网通达、畅通水平有很大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市所有县城已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97%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不过,还有部分交通干线通往景区特别是通往乡村旅游区的道路等级比较低,路况比较差,为进一步提升上述道路的通行能力,市交通局将继续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确保2015年底全市100%建制村实现通畅;加快通屯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各县区可结合实际优先安排服务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的道路列入计划;实施县乡道路提级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同时,还要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客车通达率,力争至2015年底,实现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75%,为广大农民创造更方便舒适的出行条件。

    南宁周边景区公交班线是否增加?

    ——已制定美丽南方公交线路计划

    南宁市自2014年9月1日起对19座以上的客运中巴车在市区行驶实行管制措施,除须办理《区域通行证》外,还限时限区域通行。该管制措施对旅游包车出入城等活动造成了较大的不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邓洪涛提出问题,市政府将如何完善客运车辆出入市区的运营管理,提高旅游交通的便利性、通达性?同时对开通到南宁周边景区的公交班线及运力有何计划和安排?

    市交通局表示,限时限区域通行的有关规定,主要是针对长途客运车辆,防止疲劳驾驶,像机场到市区的接驳车辆就不在规定范围内。而管制措施对旅游车辆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旅游公司也向市交通局反映了有关情况,经与交警部门对接,暂不同意对旅游车辆施行特殊对待。

    关于通行许可证的管理,旅游公司或旅游大巴所有人提出申请,市交警支队核发通行证,车辆取得通行证后,如发现许可的线路跟实际工作需要有不一致的地方,可以再到支队变更需要的道路,外地来邕的旅游大巴,由本地地陪到支队办理临时通行证,下一步要加强与旅游公司和运输企业的沟通交流,在合法通行证尽可能方便其接送团的需要,开发通行证网上办理业务,方便办证特别是外地临时来邕旅游大巴的办证。

    另外,目前南宁市城区周边风景区除良凤江、花花大世界、嘉和城等景区开通了交通线路外,其他周边景区尚未开通公交线路,但基本均有客运班线通达。目前,市交通局已制定美丽南方景区公交线路开行计划,待景区道路升级改造和公交场站建设完成后,即组织开行公交线路。

    特色休闲旅游街区如何规划?

    ——打造多元共生文化基地

    成都、南京等地都建设有一批突出代表地域文化,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街区,南宁市这几年也打造了台湾街、澳门街、水街等项目,但都缺乏休闲元素,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国健提问:“我市今年提出要把南宁打造成中国国际养生休闲特色旅游目的地,市政府在特色休闲旅游街区的规划和打造方面有什么具体安排?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编制的《南宁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城市外交战略层面,提出利用旅游交流促进文化交融的思路,建议在营造城市活力方面,建设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邕宁文化中心等5个高品质的综合功能空间。

    《南宁市历史文化街区(老南宁·三街两巷)保护与利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出老南宁·三街两巷总体定位为:以明清岭南民居及近代骑楼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旅游商业相结合,多元共生的文化产业基地;以传统文化体验、时尚休闲娱乐为主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市规划局拟于近期开展相关规划研究工作,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分类和甄别、城隍庙重建、邓颖超故居重建等,正在开展《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策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进一步落实老南宁·三街两巷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为该片区下一阶段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直接的指导依据。该项目拟于今年12月完成。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对政府的应询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

责任编辑: 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