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太原的这些大变化值得期待

25.02.2016  17:30

人均收入翻一番;一年近300天“好天气”;年年为民办一批好事实事……2月24日,提交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的《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绘就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展望了五年后太原将发生的大变化。

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发展空间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消费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出口进一步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

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力争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全市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娄烦、阳曲两个贫困县摘帽。就业比较充分,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完善,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个千亿”打造三大经济支柱

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基地。

一是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太原装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晋西、智奇、中车太原铁路装备造修基地等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太重、阳煤化机等做优做精煤机及煤化工成套设备;依托江铃重汽、比亚迪电动车等打造重装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太重发展大型铸锻件设备、大型起重设备等高端重型装备,并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从高端装备到低端产品全覆盖的完整链条。

二是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太钢和不锈钢园区,延伸不锈钢材料——不锈钢市场及物流配送——不锈铜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最大、最强的不锈钢深加工基地。依托大型煤化工上市企业及国家级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研究院所等资源,以活性炭、油墨涂料生产用高分子材料等优势产品为基础,把太原建成全国新型化工产业示范区和主要基地。加大镁铝合金高端产品研发和生产力度,建成镁业装备制造基地。

三是打造千亿级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具有我市产品特色和结构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基础,系统集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太原经开区、高新区为载体,依托富士康、大族数控、罗克佳华等企业,大力推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新型平板显示成套设备、电子仪器仪表装置等产品研发制造。

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每年办好一批群众要求强烈、感受明显,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民生实事。

首先是抓好背街小巷改造和过街天桥、公共交通、停车场建设,全力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结合城市综合整治和主次干道建设,着力抓好背街小巷改造,重点解决好安全隐患突出、配套设施不全、路面损毁严重、排水设施淤塞不畅以及脏乱差等问题,“以线带面”带动周边环境质量和交通条件整体提升。以人车分离、步行安全和交通高效为目标,重点在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在新建快速路、轨道交通站点设置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基础上,新增人行立体过街设施60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开公交线路40条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公交停保场及枢纽、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专用道达到200公里以上。

其次要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供热计量收费、生活用电户表和老旧建筑加装电梯改造,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完成全市约4000万平方米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继续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开展供热计量收费和热源管网平衡改造,同步推进生活用电户表和老旧建筑加装电梯改造。

再次是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公共厕所和地下管沟建设,进一步完善民生公共设施。按照500米见绿的要求,加快小游园建设,建设一批规模适宜、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

天气优良率达80%左右

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太原市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市区优良天气率力争达到80%左右,空气污染指数下降15.5%,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稳定前移;全市主要河流劣V类水体和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继续保持优良水平。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重点抓好“去煤、降尘、管车、治企、监管”五项措施,大幅减少重污染天气,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集中供热全覆盖工程,大力削减燃煤总量,加快推进热源工程建设,力争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加快城中村整村拆除和棚户区改造进度,彻底根除土小锅炉及小火炉燃煤污染问题,淘汰和拆除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洁净煤,禁止原煤散烧,削减工业燃煤,燃煤污染得到根本控制,市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严格控制建筑工地、裸露地面、开山取石形成的扬尘污染,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对重点建筑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控装置;加强道路清扫保洁保湿。

严格管控机动车尾气污染,强化黄标和老旧车辆淘汰管理,加大黄标车和载货车辆限行执法力度;调整物流市场布局,减轻中心城区交通负担和尾气污染。加大工业污染整治力度,关停搬迁一电厂、西山矸石电厂等市区重污染企业;按照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对太钢等大型工业企业室污染工艺实施“瘦身”提质;提升火电、焦化、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污染防治水平。

170个城中村全部完成拆迁

规划纲要》提出,把城中村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和重大战略工程,举全市之力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170个城中村整村拆迁任务,同步推进改造建设。

在改造中,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紧密结合,以规划引领为先导、区级政府为主体、惠民政策为根本、平安拆迁为底线、合作团队为关键、审批效率为保障,牢牢把控社会风险、成本风险、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吸引有品牌、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

把拆迁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安全拆迁、按期拆迁。把回迁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村民回迁安置房手续完善、品质优良。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机遇,同步规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会管理、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水电气暖、道路、绿地、停车场、环卫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去库存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居民通过选购存量商品房等实施货币安置,尽量压缩实物住房安置,减少过渡期和周转费,让群众提前享受改造的成果。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统一管理体系,严格控制违法建设,坚决杜绝新的城中村出现。通过城中村改造,变城市的暗点为城市的亮点,实现省会城市的华丽转身。

老商业街打造电商特色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理念和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创新。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拓宽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钢铁、煤炭、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优势,依托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焦炭交易中心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发展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服务、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依托太原高新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支持贡天下、百事帮等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做大做强。

依托柳巷——钟楼街百年传统商圈和长风街——亲贤街新兴现代商圈,创建电子商务特色示范街区。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到2020年,网络平台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增加10万个公共停车位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省城“停车难”问题更加凸显。《规划纲要》将向“地下要空间”,加快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修订并提高新建建筑停车配建标准。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停车场库。力争中心城区新增10万个公共停车位,并按比例配建充电桩设施,保障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结合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在城市高密度建设地区、道路运输繁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高的地区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晋阳——长风、河西北中部、河东北部、龙城大街、小店南部等区域地下综合管廊,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实现中心城区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同步配套建设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排水、通讯、监控等附属设施,提高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确保管廊安全运行。

地铁2号线建成运营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3号线和1号线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推动太榆城际铁路建设。“十三五”末,全市轨道交通出行量达76万人次,其中城市轨道交通67万人次、城际轨道8.5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约为21%。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公园绿地、排水防涝体系等建设,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

发展绿色交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加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40%以上。实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建设比亚迪太原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新增公务车及环卫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引导全社会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做好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建设。轨道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达到6万辆,服务点达到2000个,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基本形成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无缝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记者李俊华见习记者马倩丽)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