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殇——山西政协委员把脉医患“顽疾”

21.10.2015  19:33

刊   新华网太原1月31日电 (刘云伶 王俊玲)近年来,医患纠纷高发,伤医、袭医事件不断刷屏,医患双方“各自为难”“人人自危”,医患纠纷症结何解?出席山西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就此“把脉”。

        “两为难”:患者看病难 医生超负荷

        医患双方“两为难”的情景,是很多医院每天在上演的“攻坚战”。

        患者“看病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一些大医院挂号排队数小时,好不容易凑到医生面前,时常寥寥数语就让去做检查或开方子。

        临汾市一家企业工作的乔先生告诉记者,他前不久陪母亲到太原一家大医院看病,打电话挂号没排上,就大早推着坐轮椅的母亲赶到了医院。因担心需要抽血,母亲没进食,直到快中午才轮上,医生问了情况后果然让抽血化验,可等他赶去,那里已经下班了。

        而这不过是看病难的一个缩影。“几乎人人有这经历,说起来都是一箩筐抱怨。”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副主席李效玲说。

        而作为医患关系中另一个主角的医生群体,过劳、高压、疲惫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病人,一台手术时常耗时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无暇吃饭、如厕。

        小王是山西某三甲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一名医生,年仅三十出头的她,前不久因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卧床月余。“这里都是危重病人,为监控他们的病情,或完成一些不大的手术,我有时在病人面前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腰椎就落下了毛病。”

        山西省政协委员、省儿童医院院长白继庚在谈到医生的工作量时说;“我们医院的门诊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12点,这个时间段内所有的医技部门都是在岗的,周末正常门诊,而不是急诊。最少的门诊量也没有低于2000人。”

        “两受伤”:暴力、纠纷让医生身心俱痛 “过度诊疗”令患者雪上加霜

        各地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和有增无减的医患纠纷,使越来越多医生为避免陷入纠纷,变得“步步留证”。近年来屡遭非议的“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过度签字”由此出现。

        太原市中心医院一位副院长说:“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不签十几个字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医生痛苦,病人更痛苦,可是没办法。”

        山西省政协委员、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晋芬在谈到医患纠纷带来的影响时说:“一些过去敢于做的治疗处置,现在不敢做了,医生变的谨小慎微。”

        如果说“过度检查“过度诊疗”等现象的出现,伤及的是患者的今日,那么越来越多优秀医疗人才的流失,就可能伤及患者的明天。

        不少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招不到学生,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医学的“精英教育”地位一落千丈。

        太原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薛伟珍从医25年,在她看来,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她的儿子耳濡目染,熏陶出对这个职业的感情。但是,薛伟珍建议孩子“不要学医,心累”。有这样想法的医生,不只薛伟珍一个,很多医生不希望“子承父(母)业”。

        白继庚在谈到近年来医学人才的流失时说:“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从医的不到三分之一,这对医疗行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影响很大。医疗行业的社会生态不好,让人惧怕当医生。”

        “几十年后,等你们老了,给你们看病的可能都是高考分数并不高的人。” 薛伟珍在谈到医学人才培养时说:“以前上医科的分数是很高的,现在录取不上,高分生不愿意学医了,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

        “如果紧张的医患关系最终影响到了医疗事业发展,最终受害的是整个患者群体”,王晋芬说,这才是可怕的“医患之殇”。

        “追根源”:医患顽疾“病根”在哪里

        对困扰业内多年的医患关系,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很多医院采取了各种措施,却“心病”难除。医疗资源过于向城市集中、医生负荷重、患者经济压力大都是造成纠纷多发的因素。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就在医疗资源紧缺。

        李效玲说:“基层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疗人才的匮乏促使患者集中到城市医院就医,大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得不到满意的救治,会产生怨气,医疗纠纷就容易发生。”

        “病人就诊时间‘三长一短’,也就是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白继庚说:“这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负担比较重,远远超出应该有的负荷。”白继庚认为,长期超负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疲惫,心态也比较差,再加上看病的时间短,检查不全面,这都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些因素。所以根本问题还是在公立医院医疗资源比较少。

        患者经济压力大也是造成医患纠纷多发的因素。山西省政协委员、大同市中医院院长杨硕平说:“现代医疗技术的采用,有很多治疗手段花费比较高。而医学这个行业也不是能保证百分之百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出现差距时,希望在经济上得到补偿,就会造成纠纷发生。”

        医院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无形中承担了一部分创收任务,以保证医院的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医院创收使医疗的公益性减少了,”李效玲说:“医院给医生定了任务,根据考核发放奖金,这个激励模式如果使用过度的话,肯定会刺激医生去追逐经济效益。”

        “两相宜”: 改善就医生态需“四管齐下”

        如何缓解医患紧张,改善就医生态?接受采访的一些山西省政协委员认为,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媒体助推、患者和家属理解等多方努力。

        白继庚说:“健康教育、医学科普、充分沟通、建立信任,这是一个社会生态,也是医疗圈的生态问题,不是单一的事情。随着医疗资源的增加,医生敬业程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病人和医生的互相理解,加上充分沟通,纠纷是会逐步减少。”

        “医疗资源、人才大幅向基层倾斜,老百姓看病不用挤”,李效玲说:“就医环境改善了,矛盾自然就少了。同时,也要从法治上做工作,规范医生和患者的行为。”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一是用于患者的医疗保险”,王晋芬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另一个就是用于医院建设和人才培养。很多医院都是在自筹资金发展。”

        除了资金投入,王晋芬认为:“社会监督尤其是媒体的监督,应该是理性的。从医学的角度了解其科学性以后做报道更公允。另外,对发生在医院的可歌可泣的好人好事也要作出报道,给社会以正能量。”(完)

二〇二三年第五期“三晋大讲堂”举行
蓝佛安金湘军商黎光出席 项洁作专题报告   太原新闻网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率先转型发展
——锚定“两个基本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