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

22.04.2015  15:08

本报记者 宋向红 通讯员 闫晓伟 周莹莹

位于榆次区新建街道柳北社区的休干所宿舍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居民苦不堪言。这件事通过网格长上报后,经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协商,2014年5月,区交通局对宿舍院落进行重新硬化修整,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问题。

姬某是榆次区北关街道太行社区第7网格中的居民,长年瘫痪在床,去年5月,她的儿子也因病卧床,母子俩生活陷入困境。网格长入户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为他们申请了红十字会等部门的5000余元救助金,并将母子俩送进了养老院,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从垃圾的乱堆乱放到邻里间的家长里短,这些琐碎小事均在网格中受到关注,并及时得到处理解决。这就是深受榆次区百姓欢迎的网格化管理服务。这一新模式带来的变化,被老百姓形象地概括为:每个地方都有人管理,每户人家都有人服务。

体系化架构 规范化管理

随着一张密布全区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大网”的铺开,使全区社会管理服务变“基层一根针”为“基层一张网”,打破了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以“服务平安建设”为宗旨,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建设,落实人、财、物、制、责,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发展。

根据居民户数和人口分布情况,全区272个行政村、67个社区,共划分1250个网格、设置1250名网格长。同时,广泛吸收辖区民警、法律工作者、综治员等充实网格服务团队,组成以“网格+党小组”为模式的综合服务团队1250个。区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及经验交流,主要内容涉及网格管理知识、岗位工作职责、手机平台使用、电脑系统操作、行业基本常识等,确保每一位网格人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端正。

进一步规范了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现牌匾标识、组织机构、服装徽章、公开栏版、工作流程、服务内容、台账档案、基础设施“八统一”。区、乡镇(街道)两级中心20套视频对讲系统投入使用,乡镇(街道)二级中心全部联网,安装大屏幕电视或LED显示屏,更新网格长专用手机1250部,手机平台与电脑系统正常关联,确保网格长采集信息、上报事件、反馈情况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中心建立起了涵盖组织保障、信息平台、运行规范、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一系列量化标准规范。

信息化掌控 创新化推进

工作在“网”上提速,服务在“格”中提效。经过一次次的创新实践,榆次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更好地促进全区网格化平台高效率运作,建立了完备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基础网格四级信息化运行平台,有效提升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对接全省人口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区、乡、村五级联网。建设完善城区30平方公里三维地理视窗地图、1328平方公里卫星航拍地图信息系统和人房关联信息系统,全面整合87个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广泛纳接党建、消防、社区矫正等各行业网格化信息系统。完善“六步闭环”和“四级逐报”全景闭环式管理机制,各类事件信息的上报和办理当日实时显示,网上电子办公、网上服务管理、网上监督考核,扩大人机一体效果。

以基础网格为主体,积极整合资源,建立集社会精细管理、群众多元服务、干部作风转变为一体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实施“三区联创”特色工程。把“平安景区、平安矿区、平安园区”创建纳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推进景区、工矿区和工业园区等的连片平安创建。实施“平安网格”细胞工程。以社区警务室为支点,深入开展星级平安网格创建活动,推动基层网格紧紧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重点整治以及法制宣传教育等内容发挥作用。

科学化引导 实效化运行

一项新举措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群众相信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事,他们对“网格”的理解也来自一桩桩温暖人心的事。

2014年12月6日,由于大风天气,造成铁东巷路段联通公司的一根水泥电线杆被拦腰斩断,倒在旁边的电缆线上,电缆线垂落在139铁路干线上,导致火车不能通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北关街道太行社区第四网格管理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随后联通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将电缆线剪断并清理了铁轨周围,重新更换了电线杆,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2014年11月初,新华街道桥东社区第十二网格网格长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社区最近来了一伙年轻人,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疑似传销人员。网格长将这一情况上报了网格服务中心,社区及时通知了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在侦察蹲守后确定这是一个传销团伙,采取果断措施,将这群传销人员控制。

自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累计受理网格长上报事件181929件,有效处置178589件,办结率达98.16%,实现了事件办理量和办结率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