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北上广更爱太原”N种理由:日久他乡即故乡

26.02.2016  12:27

北京通天苑地铁站前拥挤的乘客们资料图

  漂在北上广与漂在太原太不同了。

  三年五载,如果你漂在太原,这时你差不多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城市,这座城也很快接纳你成为它的一员。

  十年八载,漂在北上广,你可能还是漂一族,你的心中依然充满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日久他乡即故乡”。这句诗是很多客居他乡人多年之后都能体会到的心境。他乡成为故乡首先需要的是安定的内心,舒畅的生活,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他们都曾是异乡人,如今,太原已渐渐成为他们的故乡,他们对客居的这座城很满意。

   挣的不如北上广,攒的却比他们多

  李辉(化名)是一名90后,高中毕业后从吕梁的山村考到了山西工程技术学校读了计算机编程,虽然是专科毕业,不过就业却没有遇到太大难题,很顺利就进入了一家公司从事通讯产品维修,安装监控设备,并进行售后的维修服务等工作。一晃在省城太原也工作了第四个年头了,工资从刚参加工作时不到两千元,如今四千左右,他觉得自己在太原的四年是幸福的,这样一个收入让他能够在这里安心生活,每年还可以给父母的卡里孝敬万余元,这让他比起那些去了北京和广东的同学更有成就感。

  李辉说,过年时,他们比较要好的八个同学一起吃了一顿饭,聊了聊这几年各自的生活。当时毕业后,他留在了太原,其中两人去了北京,一人去了广东,还有两个去了山东,去了山东的同学很早就返回山西。在北京和广东佛山的同学倒是都坚持下来了,可是春节回来,李辉感觉他们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让人羡慕,反倒是自己在太原这个准二线城市生活得踏实稳健,幸福感相对强烈。“我们现在同学聚在一起相互打听最多的就是公司给发多少钱。北京的同学确实比我挣得多近一倍,每个月7600元,住在北京的朝阳区,光房租一项就3000多,而且是那种类似咱这里城中村那种出租屋,每个月基本就是月光。偶尔省吃俭用攒点,遇到节假日出去玩一下,吃点好的就啥都没了。三年多在北京也没攒下个钱。去了广东的同学,没有去广州而是在佛山做港口物流,工资6000元左右,不过每天还给一个80元的饭补。虽然是地级市,可是消费也不低,而且又谈了一个女朋友,家里的三个姐姐偶尔还要接济一些。”跟在北京和广东的同学比,李辉显然手头要宽裕些,三年多他陆陆续续给父母寄了四五万元,在太原还与同学和邻居分别合租了两处房子,虽然是租房,可也算是有两套房了。从李辉的笑声里也能听出他对自己现在工作生活的满意度很高。“广东的同学总是在晚上两三点还休息不了,北京的同学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跟他们比起来,我觉得太原的生活真的是很自在。貌似工资总额没他们挣得多,可最后结余却比他们多很多,关键是心情还好。”“北京的同学说他迟早要回来的,广东的同学也想回来,可是他从事的是港口物流,回来只能从头学习,从头开始,他也挺纠结的,而且还在那头找了一个广东女朋友。”毕业三四年正是一个职场人在不断调整之后,开始趋于稳定的时候,三年多时间下来,李辉逐渐在工作上已经技术熟练,站稳了脚跟,工资收入也在稳步增加。远赴一线城市的同学却面临着第二次选择,这让他们在聚会中倍感惆怅。“春节聚会时,我们开始要了两瓶白酒,结果后来喝了四瓶,好几个人都喝多了。我北京的同学说,幸福是一种感觉,现在他在北京没有感觉到幸福。

   历史文化的悠久让我为这座城着迷

  跟北上广不同,一个外乡人如果漂在北上广十年,有可能还在漂,可是如果你在太原这座城,漂个三五年就有可能进入两种选择,一种是离开,一种就是扎下根来成为太原新移民,这是很多“太漂”的努力目标。

  “日久他乡即故乡”。

  80后杨杰很喜欢说这句诗,15年前,他从甘肃考入山西财经大学到如今是第十五个年头,他早已把太原当做了故乡一般。

  “小时对山西的印象就是来自课文里的《晋祠》那一篇文章,还有曾经参军打仗路过山西的爷爷嘴里说的那点东西,爷爷说,山西人都可文明了,戴着礼帽,穿着长衫,拄着文明棍,还说山西没山,四川没川。”2001年9月,杨杰就是带着这些零碎的对山西的认知踏上大学之旅的。转车途中,在另一地遭遇了被指错路的经历,到了太原之后,同样人生地不熟的他和父母却遇到热情指路带路的两位小年轻,让他瞬间对太原,对山西人充满了好感,为这里人的淳朴而备受感动。

  出于对古建的热爱,踏上山西土地之后,他感觉自己如鱼得水,四年读书时光中,靠着步行和自行车走遍了太原所有的老街老巷,研究它们的历史来源,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魔力。毕业后留在太原已经不是问题。

  在能看到的古建中,大多都是明清时期的,这也让杨杰对山西的明清史有了浓厚兴趣,做了一番研究。对山西的深入探寻,让他对甘肃故乡的那些古建反倒有些看轻,觉得无法跟山西比。一次在老家甘肃看到一块很老的牌坊,上有“周旧邦”三个字,当地人说是周朝最后一个王的舅舅在此立过王朝,然后修筑的。他于是开始钻研古代史,一路探寻中,再度发现山西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过辉煌的晋国历史,古中国以及夏商周三代史,少数民族融合史,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丝毫不虚夸。山西丰厚的历史积淀让他痴迷,让他“日久他乡即故乡”。

  “今年我33岁,18岁离开甘肃,15年生活在太原,18岁之前有很多时间是不谙世事的孩童,我的人生历练成熟,对社会的认知都是在太原这座城里发生的,漂的感觉几乎已经没有了。”说到太原这座城带给他的幸福感,杨杰说,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是第一位的,另外就是这座城淳朴的人性,还有日益变蓝的天空和越来越宽阔畅通的交通,这都让这座历史古城越来越有现代化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的第二代已经把这里当做了故乡

  与90后刚刚在太原站稳脚,80后在太原快速成长不同,70后的王莉莉已经来太原快30个年头了,当年来太原上大学只有18岁,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即将高考。

  “我觉得在太原工作生活,成家立业,已经不能说是漂在太原了,我们已经在这里根深蒂固,即将枝繁叶茂了。”王莉莉对“太漂”这个说法并不太接受,如果放在20年前她可能不会拒绝。同样是从山村里通过高考留在省城一家会计所工作,王莉莉可以说一路顺风,毕业后便跟留在医院做大夫的同学结婚生子,在太原扎了根。20年里,王莉莉作为家族中的长孙,成了叔伯姑姨家弟妹们的榜样,20年里,她的堂弟、堂妹、表弟、表妹陆续考入各个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结婚、生子,所有下一代的身份证都已经是“1401”开头。今年春节他们这一辈在省城的兄弟姐妹携家属聚会,大大小小27口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

  “刚毕业时,挺羡慕我那些去了北上广的同学,觉得大城市发展前途大,太原环境又不好,比起北上广总是土气,春节聚会时,这些大城市回来的同学也总是被大家围着问长问短。20年过去了,大家在各自的城市都有发展,都在进步,也都小有成就。不过,到了四十多岁,在太原的幸福感已经压倒了当年对北上广同学的羡慕,如今倒是在北上广的同学开始羡慕我们留在太原的同学了。”王莉莉春节刚刚参加过毕业20年的大聚会,见了不少多年不见的同学。“上海的男同学已经两鬓生霜发,看着多少有些难过,毕竟刚过四十,感觉还是太累了,身体累,心也累。他家两口子都是我同学,当年一起奔赴上海,很是让我们羡慕了一番,在上海买了房,如今又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也算是衣食无忧。可是,每天就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他们公司刚刚搬了个新地址,距离家40公里,为了孩子又不能搬家,每天上下班得一个多小时,早晨六点半出门,晚上九点半左右才能回家。就凭这一点我现在也一点都不羡慕他们。我从家到单位晃悠慢点也不过十来分钟,中午回家还能午休一个多小时。上海的同学从去了上海就没有午休这个概念,年轻的时候可以,现在人到中年,精力明显不够,必须得中午休息一下。难怪四十刚出头就两鬓斑白,都是累的。”20多年,从“太漂”到太原人,王莉莉已经在这个节奏不算快的准二线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虽然看上去就是每天一个小时的午休,她觉得这是自己这个年龄最幸福的生活。北京、上海的同学每次回来都会对她中午回家睡一觉羡慕不已。王莉莉说,“现在我们才四十出头,等到再过十年,他们就知道中午的这一觉有多么金贵了,健康的生活节奏,放松的心情,绝对胜过任何的美容药和保健药。”(记者 李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