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黄河荒滩治理与生态防护

09.03.2016  09:23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江浩文图

      核心提示丨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来自基层的农民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连续第九年提交了一份农业生态相关的提案——《关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郑州穿黄段)黄河荒滩治理与生态防护的建议》。他建议,对于黄河滩区的治理,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批准。

      土地荒废、水质受影响,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黄河在许多河段,在黄河摆动过的地方,留下了大面积黄河滩。对于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的宋丰强来说,目前黄河中游滩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滩区大量土地荒废不说,滩区的农业也处于粗放型的自然经济状态,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也给黄河水质带来较大影响。”宋丰强告诉记者,“现在,急需对黄河荒滩进行生态修复,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穿越河南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2014年已经通水,不过,宋丰强发现,“该工程在穿越黄河周边存留有大量的黄河荒滩,由于常年搁置,导致部分荒滩土壤贫瘠,地面长期裸露,刮风季节,尘土飞扬。

      “环保部门调查显示,郑州的扬尘污染中,除了城市内的工地扬尘外,将近40%的扬尘是来自于黄河滩区的废弃荒滩。”宋丰强说,所以,黄河荒滩的生态治理,已经是刻不容缓。

      贫瘠的土地不开发利用,永远不可能产生效益,而且会导致生态的进一步恶化。那么,如何走出发展与保护相互协调的路子?这些年,宋丰强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休闲观光旅游是滩区发展的一条路子

      “我到过沿江沿海一些地区,发现那里的滩区生态保护发展得很好。”宋丰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这些地区的生态绿色、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也不错,“不仅保护了生态,方便市民休闲,还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宋丰强说,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20多年的沉淀与实践,在针对黄河滩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中,宋丰强觉得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是一条路子。他说,目前在黄河滩区原来裸露的沙地上,他已种植上万亩的牧草,使荒滩得到绿化。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国内最大、面积达5000亩的樱花园,共有80多种樱花品种,并以樱花为核心,延伸出若干个樱花相关的产业。

      建议国家加强滩区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黄河滩区的特殊位置,所以在黄河滩区的开发和保护中有一定的门槛。为了更好地保护滩区的生态,宋丰强建议,水利部黄委会对邻近城市、郊区的荒滩地、淤背地,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

      宋丰强表示,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其土地资源状况,本着治理黄河荒滩与生态防护的原则,有目标、有计划,灵活多样地发展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项目。“批准建设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设施和一些组合式的用于生态休闲观光旅游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经济效益。”他说。

      此外,对于将滩区经治理后变为一般农田用地,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宋丰强建议,相关部门要给予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未来,他认为,可以在裸露的滩区内种植苜蓿草,发展牧草产业,防治水土流失,防尘固沙,改良滩区土壤;也可以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休闲观光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