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创城东风 金刚里小区改造处处尊民意

08.11.2019  09:03

  以前去过杏花岭区金刚里小区的市民,多会对那里的环境印象深刻——两个大型的马路市场,繁忙时水泄不通;院子里坑洼不平的道路,一下雨群众就犯愁;天上的“蜘蛛网”,地上的车乱停都是这里曾经的写照。6月初,杏花岭区瞄准民之忧,专啃硬骨头,借创建文明城市东风,对这里进行“大手术”。5个月过去了,这里的改造已近尾声,改造成果怎么样?居民是否满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小区一探究竟。

  深秋的小区,行道树树叶变成了金黄色,与崭新的柏油路、干净的围墙、靓丽的文明宣传栏构成一幅画。沿着小区走一圈,道路两侧的商贩不见了,沿街商户门头牌匾全部更换,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整个街区秩序井然,彻底变了样子。在小区北游园健身的居民说,现在的小区是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地”,大家都在点赞。路上随意找几个居民聊天,谈及小区的变化,大家竖大拇指。在这里居住30多年的刘先生说,刚搬来那会儿,院子里到处是草坪,环境非常好。随着时间流逝,草坪少了,住宅楼年久失修,生活环境越来越差。这次整治中,院子里的主路都铺设了沥青,两侧铺上了青砖,住宅楼内外墙粉刷一新,楼道窗户全部更换,弱电入地,院子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破损的水、气、暖管道得以更换,下水管网彻底清淤,就连几十年没动过的化粪池也得到清理。

  接着刘先生的话题,金刚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腊珍介绍说,金刚里地名由来已久。宋天圣三年(1025年),在汾河东岸台、修建长堤。明之后,长堤被分为八个防洪段,取“长堤永固,汾泽安澜”八字为各段名称,其中“”字段河堤就在今金刚里一带。上世纪80年代,这里开始建设居民区,近40年,这里先后建设了32个院落69栋楼,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所辖楼院也分别归属16家产权单位,常驻居民达7800余人。居民增多,外来做生意的也多了,沿街摆摊形成马路市场,一个扩展成两个。“大家都说在这里做买卖生意好,人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难。”正是因为脏乱差、难管理,这里被杏花岭区定为创城改造重点,一定要完成整治,还群众一个整洁、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庆裕是6月份上任的。“当时看到这里确实发愁,别说整治,我转一圈都容易迷路。”王庆裕说。怎么整治能迅速有成效,如何做才能得到居民满意?“一开始街办也曾邀请设计公司,但设计图纸居民不满意。”街道党工委决定向居民广泛征求意见,怎么改居民说了算。三桥街道制定了“四+N”幸福金刚里工作法。搭建“创城连心桥”知民意,改造中努力满足居民的需求;召开沟通大会集民智,引导居民就整治内容和未来规划发表意见;细化任务谋民事,将涉及的事项逐一列入“创城攻坚卡”,提供精细化服务;制作“文明课单”得民心,通过开展文明微课堂等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创城。工作法中的“N”则是“全域齐动、多方联动”。“四+N”成为金刚里小区的整治特色,也成为街道凝聚最大合力化解各种问题的依据。

  “居民的意见是小区改造的原则。”王庆裕说,例如拆违这个最难啃的骨头,有产权的一律将复印件张贴在户外,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提出异议的,多次审核,结果公示。公平公正的拆违办法,不到一个月就拆除违建3.56万平方米。有居民提出围墙应该改为铁艺栅栏,让院子更敞亮,游园拆除围墙,方便大家活动……居民的的多数意见得到采纳,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刘荣晋退休前是工程师,他发现院子铺地砖时没有打垫层,会影响使用寿命,便向陈腊珍反映。经了解,那名工人果然偷工减料,社区立即勒令改正。此后,刘荣晋便成了义务监理。

  在街办、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下,在居民大力配合下,十几支施工队伍同时开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这里完成了“换脸”。“不搞花架子,一切尊民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这样创城工作才能最终得到群众的认可。”王庆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