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井沟自然保护区:层峦叠翠涵谷碧 雀欢鸟鸣蕴天华

31.07.2019  07:43

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

生态良好的凌井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米国伟 摄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幅纯美的画卷,这是久远而来的天籁之音……仲夏时节,我们专题小组一行四人按照事前与相关部门的约定,前往凌井沟省级自然保护区采访。出发时,却下起了小雨,心中不免有点为能否采访好而担忧。当车从太佳高速驶出进入通往西凌井的山道后,雨意渐消。眼前,那在云雾缭绕中的群山开始露出了翠颜,车行其中,仿若进入仙境一般……这是凌井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当到达西凌井村的阳曲县西山国有林场时,雨停了。一出车门,一股夹着山间林木与花草醇香的空气扑鼻而来,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近几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太原的综合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一切,离不开我市坚定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战略,离不开像我们对凌井沟自然保护区这些绿色屏障所付出的坚守与管护。

   一道城北的绿色屏障

  凌井沟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金钱豹和原麝及其以油松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至阳曲县泥屯镇母猪凹山梁,西至西凌井乡后岭底村,北至泥屯镇权家庄村,南至西凌井乡伙路坪村。保护区内植被种类较为丰富,共有植物79科365属771种,以油松、辽东栎、白桦、山杨等混交有林地为主,灌木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沙棘、黄刺玫、虎榛子、胡枝子、绣线菊、忍冬等,草本植物有苔草、蒿草等。

  保护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晴朗,春季干旱多风而升温快,夏季高热多雨,秋季短暂而凉爽。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作用的影响,区内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形成典型的山区小气候。保护区内年均气温6.2℃左右。正是因为典型的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气候,使保护区油松、辽东栎等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发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上具有突出效益,特别是对大片的仍保持原始状态的珍稀植物群落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延续上具有重要价值。西山国有林场场长董淑春自豪地告诉我们,保护区内有林面积20多万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含氧量高,细菌含量低,灰尘少,噪音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常有城里人双休日来此游玩。这里既是守护太原北部的一道绿色屏障,也是都市人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一份责任的全心投入

  凌井沟冬季漫长而干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而升温快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冬春两季尤其是清明节前后,防火任务就成为林场的头等大事,也是林场管护人员最为紧张的时候。用董淑春的话说就是“工作和疯了一样”。去冬今春没有雨雪,气候干旱,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所有人员必须全部出动,丝毫不敢大意,白天黑夜轮流严防死守在进入沟内的每一道防线。面对携带烧纸香烛进入林区上坟的人员,他们苦口婆心讲解有关政策规定,要没收这些东西,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说只上坟不烧纸,但就是不交出易燃物品,有的还对管护人员骂骂咧咧,嫌他们多管闲事。火灾隐患面前容不得讲人情,实在做不通工作的情况下,管护人员只得在警察的配合下,硬性从车上将易燃物品予以没收。还有个别人和他们打游击,凌晨四五点就出现在沟口,但没想到早被有所提防的管护人员逮个正着。不过让管护人员欣慰的是,通过多年来的宣传教育,绝大多数来此上坟的人已经开始改变了烧纸陋习,而是以送鲜花等形式来祭奠逝去的先人。

  在就近体验管护员巡山的路上,我们遇到西凌井管护站站长吕天明,这位从事林业管护37年的老林业,对凌井沟的沟沟坎坎是了然于胸。一路上,吕站长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这些是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属于乔木林;这些是沙棘、山杏、山桃,属于灌木;那些是柴胡、铃兰、车钱草,属于草本植物。这里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钱豹、原麝、金鵰;有二级保护的苍鹰、雀鹰、松雀鹰、燕隼、红隼等14种;有属于山西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7种。吕站长的讲解也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路上,不时地有野兔蹿出,喜鹊飞过;行至半山时,远处竟看到了狍子在奔跑。山林间,褐马鸡叫声响起;草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这一切不由得让人惊叹,这里又是我们太原的一座宝山啊!为了守护这座宝山,管护人员付出了许多。保护区一共有6个管护站,以吕站长为例,每天一大早,根据当天要走的线路,他和同事准备好所需的水、馒头或烧饼,中午饭在中途就地解决,绝大多数时候,他们一个来回二十公里左右,五六个小时,他们穿的胶鞋一年都要换好几双。巡山除了苦、累、寂寞,有时还有掉下悬崖、惊起毒蛇、遇到金钱豹野猪等危险存在,和我们一起上山的副场长韩诚说,有一次他在巡山过程中就和金钱豹碰了个面对面,着实让他害怕了一把,好在对峙了五六分钟,金钱豹扭头离去。问起这样的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当然苦和累,已经习惯了。看到大山在自己的管护下一天天在延伸,心中高兴得很,再苦再累也值得。”吕站长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的是责任与担当。

   一种信念的坚定执守

  说起凌井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董淑春认为,这一切和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后,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和保护区内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做饭不烧柴、盖房不用木头等有着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保护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国家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到实处,尤其是管护人员“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守护与增添凌井沟那方天予胜境之绿而挥洒汗水。

  对这群默默奉献着的生态护养人来说,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保护区发生的变化,让他们更加深切地懂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既成为他们坚守的信念,也成为工作的指针。通过日复一日奔走在大山里的辛劳,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中让绿色越来越厚、让溪水越来越多。董淑春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作为一名护林人,山里的一切仿佛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生命共同体,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赢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谈到自己的具体工作时,他表示,一定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到树有人护、山有人管,年初有合同、月月有验收;一定要加大天然林资源管护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西山国有林场“天保”工程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到实处。一定要站在全局与发展的高度,全面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生态保护,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