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下功夫,实干见真章——优秀“第一书记”炼成记

01.06.2016  07:02

      2015年8月,山西省从各级机关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派9395名党员干部,到全省2697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799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2015年度考核中,由山西省审计厅选派至晋中市左权县的五名“第一书记”,全部被左权县委组织部确定为优秀等次。近日,记者专访山西省审计厅厅长王亚,并实地走访五名“第一书记”任职村,看优秀“第一书记”是怎样炼成的。

  选派精兵强将  真正扎根农村

  “我年轻的时候在扶贫办工作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也曾到左权下乡扶贫,对扶贫工作深有感触。如今,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不出把汗、不下点儿力、不想一些新办法,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全面小康的问题。”曾经的扶贫经历,特殊的老区感情,对脱贫的殷切期望,让王亚对“第一书记”的工作,格外重视和支持。

  去年七月,接到《关于做好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后,山西省审计厅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下达通知,最终从30多名报名的干部中,选定了赵洪胜、张文、白波、任晋、王成宇5人,前往左权县芹泉镇担任“第一书记”。

王亚介绍省审计厅所选五名“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

  “这5个人政治觉悟高、大局意识强,作风硬、敢担当,在我厅的考核和评优中都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工作人员和优秀共产党员。”王亚坦言,“近几年,审计的任务很重,这些同志都是处室的骨干,处里有些舍不得。但我们坚持‘要选就选最好的、要派就派一流的’,把我们的精英骨干选派出来。”

  人选确定后,省审计厅多次把五名“第一书记”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培训,安排在县里挂过职和有过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言传身教,教他们如何面对基层、面对农村、面对群众、面对困难。同时,保障五名“第一书记”的驻村时间。

  “省委文件要求‘第一书记’驻村时间要达到工作日的三分之二以上,而我们让五名‘第一书记’把原来承担的工作全部进行了交接,他们基本上把百分之百的时间都放在了村里。”王亚认为,“‘第一书记’必须要有给老百姓办事的热情,并且要真正地扎下去。名字到了,人也要到,心更要扎到那儿。”

  驻村8个多月以来,这五名“第一书记”确实也做到了人、心俱在。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节假日,经常在村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期间,张文的孩子骨折住院、妻子发生交通事故,他没有因此请假回家;赵洪胜的母亲去世,他强抑悲恸,没有耽误工作;白波腰肩盘突出旧疾复发,也没有请过一天假……

  围绕“精准”二字  实施“滴灌”扶贫

  “过去是‘大水漫灌’,现在要‘精准滴灌’,要在‘精准’上发力。”对于扶贫工作,王亚如是说,“精准扶贫,首先情况要精准,不能稀里糊涂或者只知大概,要把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百姓状况等全部掌握清楚,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其次帮扶要精确,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再次管理要精确管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贫困户信息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系统,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对此,驻村以后,省审计厅的五名“第一书记”走遍了村里的每一片土地、访遍了每一家农户,摸清了所在村的全部资源状况和贫困情况。芹泉村“第一书记”赵洪胜介绍:“这几个村都是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耕地资源极缺。春节前我们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进行了‘回头看’,以前贫困人口是1916户、4976人,经逐个核实后,其实是1148户、2793人,误差还是比较大的。”

  摸清、摸准了贫困底数,五名“第一书记”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结合自己村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了一些有利于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产业项目。其中,赵洪胜所在的芹泉村拟成立股份制合作社发展的养殖配套秸秆加工饲料项目、水保工程千亩连翘种植项目,张文所在的西黄漳村准备发展经济林和药材种植项目,白波所在的中店村已经确定了黑木耳种植加工项目,任晋所在的小南庄将开建蔬菜大棚扩建项目,王成宇所在的下庄则选定了生态庄园发展项目。

省审计厅选派的“第一书记”:王成宇、张文、白波、任晋、赵洪胜(从左至右)

  扶贫项目红红火火,排忧解难也要兼顾。芹泉镇距县城几十公里,医疗条件落后,老百姓在村里看病就医很难。“第一书记”驻村后,积极协调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名专家,专程赶到那里为200余名百姓义诊。此外,上水磨自然村人畜饮水困难,多年无人问津,“第一书记”到任一个月便协调解决了;西黄漳村核桃树权属纠纷,久拖不决,“第一书记”下功夫用两个月的时间化解了矛盾;小南庄土地纠纷,长期困扰百姓耕种,“第一书记”协调国土部门,也解决了……面对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带去脱贫信心  留下实干精神

  “一个地方贫穷、落后,有自然的原因,有气候、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但是不可回避,也有人本身的原因。”去年在芹泉镇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时,王亚多次嘱咐五名“第一书记”,“审计人应当具备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进取的锐气、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于负责的底气,这‘四气’对审计工作适用,对‘第一书记’同样适用。农村工作复杂、艰苦,如果没有朝气、锐气、勇气、底气,很难干出个样子。”

  五名“第一书记”到任后,主动带头打扫卫生、参加劳动,走街串户、关心群众,帮助百姓干农活,带领干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同时,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直观明显地让百姓看到村里的变化。如今,芹泉、西黄漳、小南庄这三个村,不仅新建了垃圾场,还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太阳能公共浴室”,让老百姓增强脱贫的信心。

  不仅如此,这五名“第一书记”争取到了300多万元资金,准备开工建设7公里的田间路、2公里的村组路、5公里的饮水管道、2个文化活动广场及800㎡的灌溉水池等,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加完善。

  “不管有多么好的条件、多么好的目标、多么好的资源,没人干活,脱贫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扶贫必须有实干精神。”在王亚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百姓的事情,要让老百姓独立解决。扶贫不是老百姓躺在那儿不动,你硬把他拖起来,而是要让老百姓的脚立起来,拥有独立前行的能力。”

  他认为,“第一书记”不仅要帮老百姓理清思路找准出路,给他们带去资金、项目,激活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还要带去脱贫致富的信心,以及真抓实干的精神,将新理念、新思路灌输到基层中,从源头上治贫,让百姓从“根”上脱贫。

  “‘第一书记’任期是两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吃得了苦,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上,要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最急’上用真情、‘最需’上办实事,把群众的小事办好、实事办实。”王亚说。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郗涛 郝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