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革新三晋农业生产力——年终盘点之农业生产机械化快步发展

05.01.2015  18:28
    编者按:又到岁末年终时。一年来,家事、国事、天下事,大事很多。作为一张“三农”类报纸,从本期开始,我们就全省“三农”工作从多角度推出一系列报道,用故事与数据来盘点一年来全省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的种种喜人变化,敬请关注。     今年5月,繁峙县金山铺乡大力推广山西农大教授郭平毅领衔的谷子产业技术服务队,从韩国引进并加以改造的JAS型系列小籽粒作物精量播种机,使谷农彻底告别了“猫腰间苗、间苗伤腰”的历史,一户农民“破天荒”种植杂交谷达到了100亩。     今年9月,在夏县尉郭乡苏庄村,农机大户崔俊合用新添置的新型玉米收获机收获自家的春玉米。不到1个小时,6亩多地的春玉米就同时完成了摘穗、剥皮、自动装卸、茎秆切碎还田等多项作业,乐得老崔合不拢嘴。     今年11月,右玉县田沃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郝凡给记者捎来话,在去年流转土地2100亩的基础上,今年他又流转土地800多亩。一个人种近3000亩土地,郝凡的胆略从何而来?答案是他的合作社仅现代化的大型农机具就有近40多套,这些“大家伙们”不仅让郝凡种地“种”出了效率,而且有效解决了当地谁来种地的问题。     ……     今年一年间,我省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需求,不断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机器换人”,革新三晋农业生产力,“换”出农业新天地,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强有力的保障。     来自省农机局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农业机械承担和完成了全省90%以上的“三夏”农业生产任务,尤其是小麦联合收割机,日最高投入达8916台,大大提升了“五黄六月,龙口夺食”的效率。2014年全省小麦机收面积达990万亩,占到总面积的98.02%;玉米机收面积达1450万亩,占到总面积的60%。“三夏”期间,全省玉米、豆类复播,机播率达到93%;“三秋”期间,有175万亩薯类、326万亩杂粮创纪录地基本实现机收。     结合这些数据,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在农机购置补贴中,通过加大向玉米收获机、薯类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的政策倾斜,确保了这些新型农机具的快速推广;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莜麦和胡麻等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省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校集成精量播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播种机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舍得投入、敢于投入,使全省农机化发展形成了点、线、片相互促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大好局面。     结合这些数据,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在农机购置补贴中,通过加大向玉米收获机、薯类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的政策倾斜,确保了这些新型农机具的快速推广;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莜麦和胡麻等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省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校集成精量播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播种机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舍得投入、敢于投入,使全省农机化发展形成了点、线、片相互促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大好局面。     农机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其快速发展不仅大大解放了农民,支撑起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而且稳步提升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另悉,到2015年,我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将达到3500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有望突破65%。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一块明镜。今天的三晋农村,铁牛取代耕牛,收割机让镰刀 “退休”,农机化发展健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怎不叫人欣喜! □本报记者 金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