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底蕴 让厚重释放——再造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14.10.2015  09:33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山西而言,站在旅游的角度,深入发掘文化底蕴就抓住了核心价值;放眼文化的前景,联手旅游就抓住了巨大市场。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说:“必须从以煤为基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必须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在七大非煤产业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业,山西厚重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我看比拥有的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寻求突破的当下,可谓视野高远,一语中的。

  山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哪些优势?又有怎样的自信?

   华夏文明5000年,5000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化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世界旅游业已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发展到了文化旅游阶段。如今,更多的欧美游客来华,期待的是一场神秘的文化之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山西则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

  地处黄河中游,中原腹地,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山西灿烂的文化,留下了遍布全省的文化遗产。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都在山西南部建都。第一个王朝夏,就位于山西南部一带。

  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品质卓越,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和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一座都城,临汾的陶寺把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年。一堆圣火,运城的西侯度文化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再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一缕曙光,中美联合考察发现的垣曲世纪曙猿化石,距离现在4000万年之前,比非洲人类起源说早了1000万年……

  在这厚重的历史长河中,女皇武则天,“汾阳王”郭子仪,名相能臣狄仁杰,“门神”尉迟恭,战将薛仁贵,一代文宗柳宗元,初唐四杰王勃,田园诗派领袖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边塞诗人王翰,晋阳诗才王之涣,江州司马白居易,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个个光耀九州。此外,山西的古建筑及其依托古建而保留至今的壁画、雕塑,成就更为突出。

  据统计,山西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高居全国第一。古代壁画、古代彩塑均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120座,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建筑总量的75%。这些都是我省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我省传统旅游产品的重要支撑。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从史前文明的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灿烂辉煌,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了戏曲萌芽。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民歌舞蹈。从《诗经》中的《唐风》《魏风》至今天的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河曲二人台;从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的《阳春》《白雪》到今天的八音吹奏、绛州鼓乐等等,源源不断。

  文化力量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而是靠文化的吸引、精神的感召,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引人入胜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超越性,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细心品味,山西文化旅游资源贵在“特色”,有了特色,旅游资源就价值连城,用之不竭。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得以光大,旅游产品则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更具品位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习近平曾经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参观云冈石窟后留下了“云冈石窟无疑是人类艺术的顶峰之一”的评价。正是这样的文化交流,让大同名声大噪,境外宾客纷至沓来,大同旅游业快速发展。直到现在,法国也是我省重要的老牌客源国。

  文化与旅游怎样融合?美国经济学者从产业变动角度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文化、旅游两个原本界限明显的产业,相互关联,逐步融合,界限变得不清,说明文化旅游业正在快速地带动产业增长。

  事实上,由于文化的渗透,旅游产品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品位,而旅游产品的提升更加适应消费需求,也就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平遥古城因古老闻名,曾经街道路面破烂,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年久失修,城内供水系统老化,各色电杆林立,使体验感大打折扣。从1997年县委、县政府率先迁出古城至今,古城内常住人口由申遗前的5万人左右控制到现在的2万人,为古城保护与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这并不是简单的搬迁,它既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旅游产品品位的提升。2014年,平遥县接待游客695.2万人次,同比增长26.29%;旅游综合收入68.62亿元,同比增长33.81%,仅门票收入1.16亿元。

  目前,山西很多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今年8月底,我省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加拿大旅行商FREDERICK DAVIS表示,山西之行让他找到了心目中的中国,切实感受到厚重的文化。他说,很多大城市没有这种感受,加拿大人会更喜欢山西的中国元素。

  在《康熙王朝》电视剧播放前,很少人知道陈廷敬是康熙的老师,他的宅邸就是皇城相府。借助电视剧的传播,皇城相府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此外,《白银谷》等文学作品,《吕梁英雄传》《一代廉吏于成龙》和《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也扩大了山西旅游业的影响。

  近些年,文化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先导力量,成为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太行山》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的成功推出,不但丰富了旅游内容,提高了旅游综合效益,也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范例。

  事实上,也是先有好山好水,才能孕育传统人文。比如先有五台山的自然条件,后有五台山的佛教胜地。雄伟的太行山与辽阔的华北平原、中原大地的巨大落差,形成了许多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因文化而成就了盛名。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已经成为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全省文化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红色经典六大旅游板块和与之相对应的八条精品线路。

  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可以重复使用,而且越是深耕细挖,财富就越丰富。2011年到2014年,全省旅游接待量由1.5亿人次增长到3亿人次,年均增长18.92%;旅游总收入由1342亿元增长到2846亿元,年均增长20.67%。

   文化旅游业发展恰逢其时,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

    文化旅游业已经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7%,这是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目标。深刻理解7%的位势影响,对山西经济发展更加重要。容忍数字下降,强调提质增效,也是给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

  如今,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文化旅游业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旅游业被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旅游业是直接促进终端消费的现代服务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面广的特点。事实也证明这一点,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846.51亿元,实现增加值1197.6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3%。文化旅游业正在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2010年12月,国务院正式设立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6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紧紧抓住影响山西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11条措施。

  应该说山西文化旅游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有位还得有为。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能源革命新要求,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煤炭之外下功夫,选准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新的支柱和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业就是我省最有比较优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一。

  实践表明,凡是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人们的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发展观念就比较强、比较新,就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我省是一个内陆省份,缺乏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强化开放意识,营造开放氛围,使海内外游客和客商通过旅游这个窗口增进合作、投资兴业。

  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说:“推动文化旅游业改革发展是优化我省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需要。文化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不仅直接牵动第三产业发展,也是财富积聚速度最快的行业。”2014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8.2%,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低于全国水平4.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文化旅游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3.7倍,国民收入可扩大2.7倍,投资可扩大0.9倍。

  抓住文化旅游业这个龙头,就抓住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就抓住了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对我省而言,吸引1个海外游客来山西旅游,平均消费363美元,按最新价格计算,相当于出口1吨半焦炭。吸引1个国内游客在山西旅游,平均消费966元,相当于出省2吨动力煤,且无污染,耗能少。而且,文化旅游业具备旅游的特点,就业门槛低、容量大。同等资本投入旅游产业可创造出高于第一、二产业数倍的就业机遇,具有解决就业的扩散效应。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可带动5个间接就业。截至2014年底,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03.3万人。

  我省文化旅游资源有很多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发展文化旅游业,能够刺激带动地方产品、旅游商品开发,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带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振兴发展。

  山西文化博大精深,山西文化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