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产业 彰显名城魅力

28.09.2021  07:58
——太原市全方位推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钟楼街开街。贾鹏 米国伟 摄

  “黄河中游、汾河中流的都邑要冲。三山环抱、一水中分的自然基底。都府迭兴、府县并置的古城格局。序列清晰、类型丰富的历史遗存。多元融合、推陈出新的文化特质。”这就是锦绣名城太原

  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是我市文化旅游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以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太原文化旅游新格局为目标,全方位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千年文脉城市记忆

  太原府城文化,一脉相承。5000多年文明史、2500年的悠久建城史,留下了遍及全域、跨越不同时期、类型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太原府城及其周围遗存,共同构建了自宋代以来的太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经过一年半提质改造,钟楼街开街运营,为太原新添一处打卡地。中秋节3天假期,66万人次走进钟楼街,逛老街巷、看老建筑、品老字号、赏老手艺,城市记忆被激活,“不逛钟楼柳巷,枉来太原一趟”。太原人的乡愁,就在钟楼的晨钟暮鼓、老鼠窟的元宵、乾和祥的花茶、百年邮局的家书、开明照相馆的全家福里。

  府城历史城区内的督军府旧址、文庙、大关帝庙等,集中展示府城军镇文化、礼制宗教、近代先锋、商业市井、解放建设五大主题文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现有东三道巷、南华门、太重等5处历史文化街区,钟楼街、拱极门、迎泽大街、城西水系等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这些片区传统风貌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府城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坚持保文化、保历史,正确处理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对历史建筑应保尽保、修旧如旧,留住太原特有的城市基因。

  坚持保风貌、保格局,立足整体风貌塑造,修复传统街道肌理,整饰建筑立面,让历史厚重文脉和现代都市风貌交相辉映。

  坚持保内涵、保精髓,深度挖掘太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太原故事,增强全市人民“爱省会、建太原、树形象”的自豪感和精气神。

  坚持保空间、保活力,让历史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传承老字号历史文化,推动新业态多元发展,打通文脉、激活商脉、聚集人脉,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

  我市恢复了以解放路、五一路为代表的历史片区传统肌理;实施了五一广场、府城文道等提质改造工程;督军府旧址活化利用为晋商博物院;拱极门、东三道巷、城坊东街完成了历史文道示范段更新工程;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了教场巷民居、工程师楼等一批文物和历史建筑;明太原县城已对外开放;府城范围内修缮了普光寺、古圆通寺等22处历史遗存,同时恢复了八路军办事处、牺盟会、国民师范、工程队旧址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泓清水凤凰振翅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晚渡”景点,已在汾河景区开放。“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古渡美景重现,愉悦今人古人。太原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北起上兰村汾河漫水桥,南至柴村桥北,长约10公里,即将亮相。

  汾河四期工程开放后,汾河太原城区段文化廊道全面贯通,成为太原市域的风光带,实现了历史人文与山水互动。在这一泓清水间,一座座“飞虹”横跨,步道和自行车道像彩带穿行蔓延,崛山围山、二龙山、窦大夫祠、净因寺、汾河二库等景点如明珠一般点缀其中。

  傅山有草书留存:“汾水新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汾河承载着土地的欢歌和市民的心事,我市以重塑汾河晚渡、双塔凌霄、西山叠翠、崛山围红叶等古晋阳八景风华,保护历史底蕴,留住悠悠乡愁。

  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全长229.5公里,是一条国内少见的爆款“彩虹路”。公路串起了晋祠、青龙古镇、龙山石窟等9个景区、10处文保单位、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6处市级农业旅游点和17个城郊森林公园,集交通、人文、生态、体育于一体,成为我市文旅贯通的黄金线。

  在这条黄金线上,太原故事正以新的叙事方式展开: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太原古县城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晋阳湖夜经济+假日经济带,形成了夜间消费集聚区;太山和青龙古镇申报4A级景区,晋祠—天龙山5A级景区创建逐步提升文化内涵。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太原,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回归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来到天龙山,游客可一睹“佛首的微笑”,感受中国雕塑艺术的神秘魅力。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太原古县城5月1日开城后,“凤凰城”风采重现,几十处历史文化遗存和国潮项目亮相,传统与现代碰撞,赋予古城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到5个月,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太原古县城五大定位鲜明清晰,即华夏历史文明的沉浸体验地、山西省地域特色产品展销地、文物保护研究地、入晋游客集散地、太原市民休闲地。

   全域旅游春妍秋香

  深入挖掘太原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打响“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太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我市文旅发展目标。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诗和远方紧密相连。2017年,我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12月,我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开展惠民演艺、惠民阅读、文旅体惠民活动,文化消费水平整体跃升。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文化标杆企业,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发展着力点。推进导游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2019年全国导游员大赛,我市导游张晓旭获得金牌导游员第一名,2020年,我市46人参加山西省金牌导游员大赛,包揽冠亚军。

  每逢节庆,我市设计推出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春节,“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在太原过大年”“乘地铁·游太原·读历史”;春季赏花,“山河春意·花开并州”;端午,“端午龙舟赛·‘粽’情太原城”。线路产品经过创意包装设计,受到游客热捧,太原文旅在全省的首位度提升。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全市接待游客139万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51%。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开展了44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合力唱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旋律。推出“太原七彩打卡”路线,展现“锦绣太原城”的创新成就。“游山西·读历史,中小学生读中国红色革命史”活动,在晋绥八分区旧址启动,开创了全省“游山西·读历史”红色研学首例。

  众多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太原样板”。“2021锦绣太原·生态西山樱花文化旅游节暨锦绣太原赏花季”,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今年5月启动的“锦绣太原文化旅游季”,以“一个品牌,十大主题,百项业态,千万惠民,亿元消费”为主要内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全市各景区景点遍地开花。

  大景区建设并开放的太原植物园、晋商博物院、晋阳湖公园、方特东方神画、双塔公园、狄仁杰文化园等百花齐放。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一批道桥工程建成投用,居民身边的公园、游园各具神采。

  贯通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和太原府城四大板块的“山—河—城”整体景观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国际知名的文旅休闲目的地正向我们走来。

  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人民富足、社会祥和的“锦绣太原城”盛景,正逐步变成美好现实。

二〇二三年第五期“三晋大讲堂”举行
蓝佛安金湘军商黎光出席 项洁作专题报告   太原新闻网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率先转型发展
——锚定“两个基本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