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为何原地踏步

21.11.2014  12:58

中小学生体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将中考体育分值由30分增加到50分。但分值上去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上去

人员少,开展体育活动很困难

沙沟小学和南屯小学都是太原市城中村里的学校,由于沙沟小学需要拆迁重建,所以两所学校现在合并到了一起。合并后的学校,六个年级总共有23个班,学生总人数达到1124人,面对如此繁重的体育教学任务,学校正式编制的体育教师仅2名。

   冀贵生就是该校其中的一名体育教师。“我20岁就到南屯小学任教,今年已经是59岁了,仍旧带着7个班的体育课,明年就要退休,连个接班人也没有。”他一脸疲惫地告诉记者。“今年区里招聘了一批老师,教育局说是过了国庆节就到岗了,可过了国庆节没来,说11月到岗,可到现在也没有见到一个老师的影子。

   的确,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体育老师来说,每周14节的体育课,着实让人有些疲惫。说起他最头疼的事情,要算是课间操了。“每天早上9点45分的课间操,全校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上做武术操,两个老师根本管不过来,更不用说辅导了。小孩子都比较调皮,纪律性差,管理是个麻烦事情。”说到体育教学遇到的困难,他有些无奈地说,“去年赶上学校的标准化验收,在一节体育课上做示范的时候把腰扭伤了,到现在也没完全好,都不敢做示范教学了,毕竟年龄大了。

   冀贵生见证了南屯小学的发展,更见证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他告诉记者,区里从1997年连续三年开办了学生运动会后,就一直中断,直到今年才又办了一次。

   面对如此困境,学校经常采取的办法是外聘老师。而外聘的教师因为工资低,一般呆上一两个学期就走了。说起印象最深的一个,冀贵生告诉记者:“前几年来了个天津体育学院毕业的学生,干什么都能依靠上,可干了一年后,小伙子赶上更好的单位招聘,他索性就走了。

   目前,省城学校专业体育教师缺口总数接近千人,而在一些县级乡镇学校,有一名体育老师就很不错了,许多学校无奈实行着“包班”制度,即一位老师担任数、理、化、体育等学科教学,是名符其实的 “杂家”。可想而知,这位非专业体育老师教授的体育课,质量能否保证,是个大大问号。

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参差不齐

18%的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能达到1小时,42%的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仅为0.5个小时,40%的学生每天0.5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都达不到。今年在省政协召开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主题会上,省政协委员、省体育局局长苏亚君说出的这串调查数字,引起在座参会者的关注。

   “按照规定每周每个年级都是3节体育课,只有到了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会不上体育课。”今年在万柏林区第二实验中学上初三的高临川表示,“体育老师上课一般都是教篮球、足球、锻炼下肢力量等内容。”当问及感觉强度够不够时,他告诉记者:“强度还是有些小,感觉不到累。

   灵石县第一中学是一所市级重点高级中学,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先后获得了“山西省省级文明学校”“山西省省级德育示范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称号,可体育教学的现状依旧让人堪忧。据该校实习教师孙小车(化名)透露,现在灵石一中高一至高三每个年级有28个班,每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每个年级配备4个体育老师。但在体育课的课时上,一星期只有两节课,主要是以早操和课间操为主抓内容,体育课上基本是以校运会上的项目训练为重点。

   “一般体育课上一会儿后,就开始自由活动,男生可以踢足球、打篮球,而女生根本动不起来,她们就会坐在操场上傻看着。”孙小车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太原第二十中更是屡见不鲜。当采访万柏林区实验中学校高三年级的部分同学时,他们的回答更是令记者感到诧异,“学校为了确保升学率,所以我们高三年级的学生都没有体育课。

   体育课是青少年学生锻炼身体的绝佳机会,对于学生的健康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教师上体育课成了应付差事,如此下去,学生的体质只能是下降。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张文智说。

功利化现象严重

现在青少年的体质严重下降,我们每次开学典礼上,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总会有三四个学生晕倒。”省政协委员、太原师范学院附中校长刘自觉介绍说。

   在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上三年级的朱锦旗,是一个很喜欢体育运动的小孩,当问及体育课重不重要时,他妈妈蒙燕青斩钉截铁地说:“体育课当然很重要,健康的身体就是我们的资本,孩子也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在学校多运动总是有好处的。”蒙燕青的想法也道出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现在初中比较重视体育教育,到了高中就变得淡化了。对于这种困窘,太原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朱舰副教授分析道:“这都是体育教育功利化的原因,中考体育考试充当着指挥棒,通过跑步、蛙跳、力量等素质训练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立竿见影,能提高分数,但是从学生终身体育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

   终身体育的要求就是学生掌握两门以上的体育技能,而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离这一目标相差甚远。“现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基本是以素质提高为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身体素质就会提高的比较快”,朱教授建议,“中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和高校接轨,从小培养终身能锻炼的兴趣项目,一直坚持下来,将来能为国家更好地工作。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破解体育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让“堪忧”变为“心安”是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 山西日报  王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