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传承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山西研习

24.06.2016  16:3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山西首期普及培训班(髹饰技艺)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中夏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活态流变。“”是传承、“”就是创新。非遗传承人要在认真学习、地道传承中,以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赋予非遗新生命,把千年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推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融入现代人文元素的艺术精品,推动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时代新光彩。他希望学员们学思结合,弥补短板,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以致用,大胆创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起,文化部、教育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该计划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旨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逐级申报、推荐和评审,山西大学成为目前我省唯一入选文化部首批研培计划的普及培训参与院校。

  据了解,经文化部批准,我省于6月21日-7月20日期间开展髹饰技艺培训。本次培训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三晋工匠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我省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重要活动内容。为搞好首期培训,文化部下拨专项经费,省文化厅和山西大学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优化招生和教学方案,配备优良师资,提供良好的学习和食宿条件。山西大学充分发挥相关学科专业优势,把握髹饰技艺传承发展规律,在课程安排上考虑本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施教,坚持问题导向、作品导向,坚持案例教学,构建“通识课+专业课+市场+科技+讲座座谈+实践”的教育教学体系,探索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考察观摩、交流研讨、作品展示的培训模式。首期学员是我省各地推荐、在髹饰技艺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传承人或从业者。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技艺创造,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夯实保护传承的基础。据悉,根据工作安排,2016年省文化厅和山西大学还将举办烧制技艺、布艺织造、雕刻技艺、剪纸绘画等四期普及培训班。(来源:黄河新闻网)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