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大举行联组会议讨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问题

16.06.2014  17:49

    6月12日,已进入夏季的哈尔滨,依然清凉宜人。在哈尔滨和平邨宾馆多功能厅,可容纳几百人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这里举行联组会议,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专题询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我们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追求下放的数量,该放的还没放,不该放的却放下去的倾向?

    “如何确保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不再变相出现,同时避免一放就乱的现象?

    “在建筑开发、房屋买卖登记等方面,采取哪些措施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

    “如何处理好简政放权和加强管理的关系?

    ……

    在专题询问现场,七位常委会委员和两位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就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的重点问题,向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等9个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犀利发问,直切脉门。

    而应询人态度诚恳,对客观准确的询问一一进行了详实到位的阐释。

    问出的是疑惑、要害和责任,答出的是原因、对策与承诺。一问一答中,怎么简、如何管,瞬间梳理清晰了。

    该“”的要放下

    截至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公布和取消317项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事项进行了流程规范,有效改善了发展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大项目审批是过去企业普遍反应的突出问题,有的项目审批,甚至需要盖上百个章,对此群众反应强烈,在本轮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发改委与省发改委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我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不再变相出现?”专题询问一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贵林就把问题抛给了省发改委。

    省发改委副主任何忠华对此详细解答:2013年省发改委对细化分解后的137项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事项进行甄别,共取消14项,下放91项只保留了32项。今年又取消了项目“路条”审批等4项审批环节,并取消了6大类共38项前置条件。目前,为使简政放权工作取得实效,取消的不再出现,确保下放到位,我委将重点抓好制度规范、后续监管和审批创新等方面工作。研究制定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坚决杜绝随意私设门槛、私设附加条件等现象发生。研究制定《黑龙江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实施办法》和《黑龙江省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对已有的《中央投资的省级配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进行修订,用制度和法规来规范项目审批管理行为,减少个人自由裁量权。

    李贵林追问:“已经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如何保证规范运作而不是一放就乱?

    何忠华从容作答:“我们加强了对保留和下放审批事项的管理、监督和培训。对下放给市县的审批权限,我们明确了审批标准、流程和办理时限等要求,加强了监督检查,特别是在项目稽查工作中,重点对项目审批环节开展稽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近两年来,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很大,但某些衔接工作没有跟上,应该修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没有及时修改,加之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利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违法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导致明放暗不放。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华菊开门见山地问:“对已明令取消、暂停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监管,以确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张波答道,为了做好与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决定和国家相关修法决定的衔接,2013年分三次组织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从实际清理情况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滞后性,这主要是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审议有一定的程序。省政府决定今年下半年再统一搞一次清理。

    “如何避免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追求下放的数量,该放的还没放,不该放的却放下去的倾向?”这个问题是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福最关心的。

    “我们在清理过程中,不以指标论英雄,不盲目追求数量。”省编办主任戴彤宇接过话筒对答如流。她说,清理审批事项,先由部门提出基础性意见,省编办组织近30人,建立“三关”审查制度,通过与审批事项的职能部门反复沟通、论证、协调,逐步统一思想,仅第三轮清理就与审批事项的职能部门对接协商2000多次,召开协调论证会30余次。从清理结果看,取消了一批含金量较高的项目,下放了一批便民利民的项目,涉及安全、环保等公众利益的审批予以了保留。

    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所关心的是:“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承接下放权力的部门和市县工作不出现空白,以防出现监管漏洞?

    对此,省质监局副局长姚贵宝直言,省质监局将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的基层局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全方位培训,努力为基层局有效承接下放审批事项和加强监管服务搭建技术平台,有效解决基层局“不会办理和怎样办理”的问题。

    探索审批新思路

    该“”的精简了,该“”的放下了,之后,行政审批工作如何更科学、更高效为群众办事,是不是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更好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是很多问询人关心的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郑秋鹛认为,我省处于高寒地区,建设工期短,但是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多致审批时间长,这样就影响了建设单位的工期。她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可否实行各部门网上一体化审批?如果实现网上办理,是否能够在网上跟踪查询审批事项的流程和进展,让建设单位随时监督政府各部门的办事效率。

    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康翰卿说,2013年9月开通的省政府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一次就把36个部门的544项非涉秘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理和监管,截至今年5月底,省直各单位网上受理的行政审批已达19205件,审批率为78.8%。在已经办结的审批项目中,审批机关平均用时5.2天,比承诺的时间缩短了15.3天,平均提速74.7%,行政效能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要再优化时间再优化流程,要启用网上审批的电子专用章,一是可追踪,二是确保网上审批。我们今年准备在鸡西等几个市搞网上审批试点,争取在明年年底能把这一做法推广到全省所有的市地。

    何忠华在不断创新项目审批思路方面也很有想法。他说,首先我们要做好联合审批和会办。落实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对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加大与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集中开展会办、联合审批,及时解决由于信息不能共享、互为前置条件等影响审批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建设。其次是完善网上并联审批。现在网上审批已经开展,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上,要在并联审批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研究推进部门间的文件传递和信息共享,实现真正的多部门同时受理、并联审批。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贾玉梅说,我们积极探索工商改革后的问题。首先出台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方案,针对A类信用等级企业实行了免打扰政策。同时我们协调各个部门加强协同监管这项工作,特别是对前置改后置以后,信息监管包括用信息化的手段监管这方面做了一些对接工作。目前,我们还推行窗口“一审制”试点,也在探索“一表制”审批的方法。

    省人大代表丁非将问题抛给了省卫生和计生委主任赵忠厚:如何以本轮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

    赵忠厚说,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梳理,最大限度缩减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材料。二是推行网上审批,统一受理和回复行政审批申请,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方便群众查询、办理和监督。三是提升便民服务质量,推出了“保姆式服务”模式,每个环节都有专门人员陪同,专人负责,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买过商品房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产权证办理慢,造成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魏霞询问:在建筑开发、房屋买卖登记等方面,怎么能简化手续?

    省住建厅副厅长孙宇回答说,办产权证慢,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由开发商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存在超建和配套设施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竣工验收通不过。二是办证有很多单位互相之间衔接的程序,协调确实不畅。三是也有管理部门服务不到位的因素。我们会督促相关部门尽量统一办理整合资源,联合办公。在房地产开发、产权办证方面,我厅将四级、暂定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审批权下放到设区的市县,在三级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中,取消了专家委员会审查环节,申报材料取消了工程技术人员社保手续,审批时间由法定20天缩减为15天,受住建部委托的一级企业初审时间由原来的20天缩减为10天。规划建设房地产方面的行政许可均缩短了审批时间,基本由法定时间缩减了50%左右,基本都在10天左右。房屋产权登记方面,绝大多数市县均压缩到15天以内。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实施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简政放权突破。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在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盖如垠认为,下放了权力,简化了流程,但并不能说明工作已经全都做到位了,怎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还要深化、实践还要探索。简政放权不等于减轻了政府责任,而是要将以往的事前审批,变成事中事后的服务和管理,更好地提高行政效能。

    戴彤宇说,针对厅长认识比较到位、但部分处长“恋权”,一定程度存在下级左右上级的现象,省长专门与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297位处长开展了座谈。工作中我们能感到有明显转变,清理意见也一次比一次深入。力求做到“该放的权力放到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各部门也要转变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实现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伟:如何处理好简政放权和加强管理的关系?

    省商务厅厅长孟祥君说,在前两轮的行政制度审批改革当中,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借鉴先进省份的做法,我们商务厅把原来的28项行政审批取消了17项,现在保留了11项。取消以后加强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要加大对市县主管部门的培训力度,二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一个是对外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市场主体的管理制度,一个是对审批人员的管理制度。

    联组会议结束时,盖如垠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次专题询问,我们听了9个部门的情况介绍,感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政府态度坚决、要求严格,有关部门工作认真、工作到位,改革进展很大、成效明显。

    盖如垠指出,省人大常委会还将扩大询问范围,开展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简政放权情况的询问,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要采取适当方式,各级人大代表也要配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有效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世英最后说,省政府及各部门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高度重视,举措连台,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部门重点突出,取得了不少成效。同时,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应切实加以研究、克服和解决。

    记者手记

    专题询问,是监督法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法定监督方式之一。

    为保证问题有理有据,参加此次专题询问的许多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会前做足了功夫,还特意到相关单位进行了调研。

    众所周知,对政府行政作为,有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有纪检监察、党委政府的督办系统……但这些监督很容易演化成“不解风情”的形式主义,沉沦到“无关痛痒”的文牍主义。多少尖锐都在文稿修改中圆融,多少冲突都在反复酝酿中化解。如今,通过这真刀真枪的询问、当面锣对面鼓的问答,我们看到了人大监督的落到实处。

    问询人不是隔靴搔痒、无的放矢,而是直奔主题、犀利发问,应询人没有照本宣科、空谈阔论,而是言之有物,坦诚作答。

    会场内,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各种采访器材“大马力”运转,客观、真实记录着这一庄严过程……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与会人员意犹未尽。散会时,一位委员深有感触地说:“问得尖锐,答得诚恳!”这句话,道出了与会人员的心声。

责任编辑: 马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