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师制”破解编创人才匮乏难题

27.05.2015  20:39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希望我们的导师好好抖抖家底、翻翻书袋,把压箱底的‘货’拿出来,精心设计、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到你们的‘创作秘籍’。”5月21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河北省青年剧作家、青年戏曲音乐家培养项目启动仪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启动。启动仪式上,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向刚被聘为河北省青年剧作家、青年戏曲音乐家培养项目的14位导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舞台艺术要繁荣,编创人才是关键。为摸清市县级文艺院团生存状况,掌握基层编创人才的真实情况,2014年河北省文化厅联合河北日报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专题调研活动。“受调查的99家文艺院团中,只有76家能够排戏、演戏。在这76家文艺院团中,有专业编剧的不到9%,有音乐唱腔设计的不到8%,可以说艺术创作人才到了严重匮乏的程度。”李建华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不注重老中青人才的梯队培养,忽视了对艺术人才传承培养生态系统的保护。

  作为打造德艺双馨的文艺冀军的一项实际举措,河北省青年剧作家、青年戏曲音乐家培养项目旨在探索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确保艺术事业薪火相传,推动全省舞台艺术繁荣发展。据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周大明介绍,培训项目为期一年,分别招收20名学生,按照名师带徒弟的“导师制”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穿插外请知名艺术家授课辅导、学员集中培训、习作专题研讨、参与创作重要演出项目和观摩高水平戏剧作品等多种形式。“本着名师出高徒的目的,我们聘请了14位长期活跃在戏剧舞台,具有丰富戏剧创作经验的剧作家、戏曲音乐家担任导师,并从全省范围内遴选了40名年龄在45周岁以下、从事戏剧工作,且有志于戏剧编剧、戏曲音乐创作的青年剧作家、青年戏曲音乐家。”周大明说。

  能够继续为文艺事业贡献光和热,让这些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剧作家、戏曲音乐家感到激动。国家一级作曲、保定老调唱腔设计专家赵宝垣表示:“我们会把自己所掌握的、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全部传授给这些年轻的苗子,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早日长成枝繁叶茂、挺拔耸立的参天大树。

  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平调落子作为河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在弘扬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窗口”“喇叭”的作用。本次青年剧作家项目聘请的导师、知名剧作家孙德民创作的《六世班禅》,歌颂了民族团结精神,扩大了河北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河北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齐大伟表示,启动河北省青年剧作家、青年戏曲音乐家培养项目,就是为了破解编剧人才匮乏、音乐设计人才短缺的难题,希望通过这些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教授,让这批学员在未来能够成为河北文艺院团的顶梁柱。

  “一位大师关乎着一个艺术门类是否能够存活。”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孙雷也十分看好这两个培训项目,“我相信学员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能够为河北的戏剧事业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杨国勇  )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