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评说三大群体的改革期待

11.03.2015  10:33
  深改“元年”、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深入全国十余省区,广泛对话基层群众、企业家和改革者,聊聊他们的改革故事、听听他们的改革心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如何“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带着三大群体的改革困惑与期待,记者与代表委员共话改革,听听代表委员们对深化改革的真知灼见。

老百姓 :期待“获得感”,少些“剥夺感

记者调研
  “盼了几十年的路,终于修到村里了!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劳!”看着新修成的宽敞水泥道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营盘村73岁的郑荣龙老人自豪地说,“羊年春节,在贵阳工作的儿子第一次开车回家团圆了!
  “在家的村民全部参加,就连70多岁的老人都主动帮忙,他们把这条路当做自家的路来修。”营盘村村主任黎道顺告诉记者。营盘村地处偏僻,多年道路不通,村里的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2014年,市里提出“一事一议”修路方案,老百姓都积极参与,公路很快就修成了。“路通不到一年,村里就发生大变化,村容整洁了,经济收入提高了,还有四五户村民买了汽车。”大方县委书记张翰时说。
代表委员建言
  改革必须要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红利,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市长陈昌旭
  改革要多些“获得感”少些“剥夺感”,完善改革共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邢永明

企业家: 期待“见真章”,提升“安全感

记者调研
  “中央已经下了简政放权的先手棋,仍然感到改革的步伐赶不上企业创新的步伐,企业的创新被捆住手脚”。福建网龙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路远说,公司现在正推出一项线上教育业务,从试点的情况看项目前景相当不错,但真正想进入市场却碰到难题——找哪个部门审批?“教育、工信、公安、工商,谁都可以管,但谁都不知道怎么管,也没有政策规定要怎么管”,创业十多年像这样的难题不是第一次碰到,企业大量的精力往往花在了与各种政策空白、部门监管去较量、赛跑上,“这让多少创新倒在了审批的窗口前。
  记者调研发现,由于部分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红利释放相对缓慢、政策落地效果还不充分,企业家群体对改革抱有“一盼二看三等待”的复杂心态。一是盼改革,企业家普遍有着强烈的改革诉求和期盼,以市场化、法治化为主轴的改革方向得到企业界的拥护。二是看改革,观望犹疑担心改革“打转点”。采访中一位广东的民营企业家对记者说,如果“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大家就会逐步失去信心。三是等改革,改革不见“真章”企业不敢试水。数位民营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直言:“如果国企改革不先破题,法律保障不先健全起来,傻子才参加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权力搅买卖’了,我们参与改革的动力就大了。
代表委员建言
  改革的落实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清晰界定政府这只手能伸向哪里、能伸多长,才能让市场这只手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政府更需要“放风筝”,只要紧握住法制的底线,让企业自主创新,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多蒙德冶金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
  当前的改革亟待“啃骨头”“见真章”,以提振信心、聚拢民心,让企业家获得“安全感”,增加参与改革的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台州市委主委陈海啸

改革者: 期待“容错制”,提升“包容感

记者调研   对于浙江省海宁县县委书记林毅来说,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海宁率先探索市场化配置要素改革,既见到了实效获得赞赏,也触动了利益带来非议。
  “我们过去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土地、能源、环境等基础性要素配置过于粗放,导致效率低下。”林毅说,海宁通过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合力形成要素配置与企业质量和效益相挂钩的机制,通过多项指标对企业效益进行A、B、C三类综合排名,在资源配置上进行区别对待。由于实行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一些原本高产值的企业因综合效益低下而被列入C类,资源成本大大提高。林毅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各种传言和告状材料让他陷入苦恼。“推进改革时,最担心的是改革成果得不到保障”,林毅坦言,在基层进行改革,确实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当改革举措和已有的政策发生冲突时,改革甚至要冒风险,改革者必须有承受压力的能力,但也需要“定心丸”。
代表委员建言
  过去是谁改革谁受益,现在往往是谁改革谁承担风险。现在地方抬头往上看的多,等待高层做决定、出措施的多,而主动作为的少。必须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改革活力,力促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
  应该明确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让改革者上。对改革有突出表现的,要予以重任,而不改革者就要换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 责任编辑: 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