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博会”说开去

10.11.2015  10:45

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是国内国际知名的品牌展会,在金秋10月,盛会落地山西,这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省的幸事。盛会在“弘扬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倡导体育旅游,助力经济发展”的宗旨指导下,融文化、体育、商业、学术活动为一体的盛会取得了圆滿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新老体育人和广大群众都为之拍手称好。

我漫步在偌大的展厅里,穿行在一个个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展区,心潮随之起伏,思绪为之翻腾。联想我国今后五年正处在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工作,日益彰现出它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龙城太原搭建起体博盛会的舞台,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大地上厚重的体育文化,又揭示出体育的渊源以及与社会、人类发展的关系。尤其在当今,体育已融进人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实现百年中国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正能量。这是成功举办“两博会”的重要成果及其意义所在,我们作为体育人由衷地感到高兴,更加感到事业的荣光和我们肩上责任的重大。

体育是来自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原古时候,人们为了生活与生存,制作出粗笨而原始的工具,用于捕获猎物。在狩猎过程中,投掷石块、朩棍,奔跑追赶,后来渐渐地把跑步、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游水、角力、射箭等动作向儿童传授,让他们习练,从小获得生活与生产的投能。这些人类的本能动作,经过若干年的进化与发展,逐步从生活中剥离出来,形成专门的体育运动,也才有了现代的体育。“两博会”所进行的体育赛事、健身表演和冠军与群众互动等,都是体育回归生活、服务于人民的有效举措。距今已有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运用腿、臂、头、手活动所使用的狩猎工具石球,在山西省阳高县挖掘出土后,有力地佐证了人类最初的体育形态。

山西是文物大省,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根祖文化、亷政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在这些荟萃着古今文明的特色文化氛围中,不乏有体育的内容与辉煌,如北魏时期的佛教圣地大同云冈石窟中,有射箭、角抵、对打、导引、舞蹈、倒技石雕和当地出土的石雕对弈,还有沁县烂柯山的对弈石像和当地出土的体操、爬竿、拳术等百戏图石雕。有襄汾县丁村出土的砖雕马球、马术。有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弈棋图、捶丸图和步打图。还有平遥县双林寺的明代彩塑箭穿金鼓等等。其中步打球是与马球相对而言,马球是骑着马打球,盛行于唐代,步打球是一种步行持杖打球的运动,辽、金时称捶丸,其形式类似现代的高尔夫球,当时是宫女们在寒食节时喜欢玩耍的一项娱乐运动。拳术、对打等则为中华武术的雏形。说起武术,包括徒手与器械的多种动作、套路和技法,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基础。据武术挖整的资料统计,全省有武术拳种65种,武术套路753个,其中徒手套路324个,器械套路319个,对练套路110个。在这些拳种套路中,历代影响于中外的武术名家有:金末元初的太原人白玉峰,兴少林,创五拳,被誉为大河南北的技击泰斗。距今有300多年的明末清初,阳曲县人傅山,精医术,通武术,工书画,创傅山拳法;绛州(今新绛县) 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奠定了我国武术理论的基础;永济市人姬际可创编“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公认为形意拳的师祖。另外,榆次的弓刀拳、平遥的信拳、灵石的战功拳、大同的形龙拳、灵丘的子母绵掌、代县的杨家拳、临猗的三义拳、太原的顺手拳、轻拳等均系三晋大地上独具特色的稀有拳种。三晋可谓是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名人济济,文化底蕴深厚。

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手段,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称为中国体育运动的“国粹”,具有三个明显的标志,一是攻防技击的实用价值;二是良好的健身功能;三是引人入胜的动作造型及其观赏娱乐作用。几千年来,这种传统的体育运动,无不受到历朝历代和文人武士的青睐,推崇“忠、仁、智、勇”的精神品质,成为培养将士、抵御外侵、为国建功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随之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于皇朝、智勇双全的骁勇善战的将帅英才。山西即为历史上骁将武士的荟萃之地,如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都是临汾人,两人联手帅兵击败侵反之敌,解除了匈奴近一个世纪对汉朝的威胁。妇孺尽知的三国显赫武将关羽是解州人,战功卓著,诱不移志,贿不改忠,历代统治者誉其为“精忠贯日,义气参天”。清雍正命各地皆立武庙,以致敬奉,乾隆时改为“忠义庙”,称“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至今民间仍多有立像以敬者,以求护佑。毛主席曾评价三国人物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如“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就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东汉末年朔县人张辽,魏文帝曹丕论其战功时说:“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以武勇著称的朔县人尉迟恭,在秦王李世民处危之时,劝其先发制人,说:“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遂有玄武门之变。如今民间春节贴对联多有将“门神”尉迟恭画像贴于大门上,以保全家平安。史称“将门世家”的河津人薛仁贵,武艺高强,对敌连发三箭皆中,突厥军立刻下马请降,遂有歌谣传颂:“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宋代杨业被誉为“杨无敌”,虽非晋人,但因长期在太原生活,故史书称其为太原人,在雁门关一役英勇牺牲后,北宋苏颂有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战死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俗奉遗祠”。1279年所建杨忠武祠仍竖立在代县鹿蹄涧村。诸如上述,历代出自山西的名将多不胜数,不一一例举。他们是对山西这块文明故土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是三晋人民的骄傲与精神财富,永远标示着后人忠勇御敌,热爱祖国。

我在展区间穿行着,一幅幅八路军战士在训练场上格斗、投弹、打球、跑步的图片与文字映入眼帘,顿时心里一热,感到特别亲切。因为这种场景就如同现今风靡城乡的群众体育文化生活,耳边回响着加油助威声、脚步声和篮球击在地上的呯呯声,气氛热烈而感人。山西是革命老根据地,有太行、太岳、晋绥、晋察冀等,其中一二〇师战斗篮球队,在贺龙师长的组织与领导下,成为活跃部队生活、强身健体、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与方法,深受指战员的欢迎和喜爱。战斗篮球队也成了一二〇师一张亮丽的名片,影响并促进了部队在艰苦环境条件下坚持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不断发展,革命斗志不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一二〇师参加延安“九一” 运动会的代表队队员时说,你们打出了威风,延安人都说,贺龙师长的队伍仗打得好,球也打得好,我向你们祝贺。

在展厅里我边看边想,拉拉杂杂写下了这许多。我们回顾历史,展览历史,为的就是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探讨历史发展规律,进而从社会现实出发,瞄准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更加努力地做好党和人民交负于我们的体育工作。我想,“两博会”的成功举办,这个目的达到了。

(景永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