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一看山西文化自信

31.05.2016  12:38

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

西侯度采集圣火仪式

垣曲世纪曙猿之乡

   聚 焦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化建设时也曾经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深处,增强文化自信必须挖掘历史深处。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论证表明,山西自古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山西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位置和作用。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可离开山西,探寻原始人类的足迹也不能离开山西。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寻根之旅”,必从山西开启。2015年8月16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会见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访问团时,首次提出山西古文化的“三个一”,即“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这一全新概括,不仅提炼出山西具有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三个亮点,更提升了山西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位置。2016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贡献突出;尤其是山西古文化的‘三个一’,在诸个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标注出山西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展示出山西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五千年中国历史看山西当之无愧。

以“三个一”为直根的山西历史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文化自信始于文化自觉。省委书记王儒林关于“三个一”的高度概括,凸显出山西文化的高度自觉。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认为的,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

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是山西璀璨悠久文化的直根。山西的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其独具魅力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座都城”即临汾襄汾陶寺遗址,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使尧文化走出传说成为信史,是中华文明最早、最有根据、最完整和最庞大的社会文明遗迹,把我国历史至少再向前推进了500年,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最新的重要支点和基石。“一堆圣火”即运城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其出土的石制品、“火烧骨”等人类活动印记,展示出180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能力等细节,比我们熟知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用火要早100万年,也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一缕曙光”即运城垣曲发现的4000多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被专家认为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有力质疑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证实了人类远祖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起源于山西。

三个一”的重大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研究人类如何从万千物种中脱颖而出,对探索人类的进化发展,对找寻国家的肇始,找寻华夏文明进入邦国时代的起点,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垣曲“世纪曙猿”是古人猿的远祖,那么芮城西侯度“火烧骨”就是古文明的萌芽,襄汾“陶寺遗址”就是古中国的雏形,而这“三个一”就是山西璀璨悠久文化的直根和典型代表。

山西,东有太行屏蔽,西、南以黄河为天堑,北有长城拱卫,表里山河,文明久远。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发生在这片广袤而丰饶的土地上;古史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平阳即今临汾一带,蒲坂在永济附近,安邑则在夏县境内;尧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开篇之作,山西晋南地区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圣地,已经成为不争的定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在晋南、豫西一带;春秋时期,晋文公定都曲沃,成就一代霸业;隋末,太原是李唐王朝龙兴之地;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使得平遥,太谷成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中心……清代学者顾祖舆称:“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近现代以来,山西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不朽业绩:辛亥革命爆发,山西成为北方唯一响应的省份;“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山西人高君宇与李大钊等一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红军东征,在山西播下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种子;八年抗战,山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全民族抗战的主战场,山西人民以人力、物力与智慧支持了抗战,支撑了整个游击战争的发展……山西文化兼收并蓄又不乏拓荒精神,在与时俱进中饱含创新。

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其脉络绵延万年而不断、流传千年而不枯,这是先祖赐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汲取和依托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山西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找寻山西上古的历史,就是在发掘华夏文明的根系脉络,探索历史文化的最初起源。

文化自信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自为发展的力量源泉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回顾往昔,追远溯古。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山西这块热土,不仅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最早的胚胎基因,更为中华民族绘画出一幅光辉的图腾、编制了一本传承有序的谱系,给中华民族标识了一个个耀眼的文明符号,给中华民族铸就了一个个闪亮的精神支点……

然而,虽说我们的文化蕴藏让世界惊艳,但我们的文化实力却还不为世界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为了展现而展现,而是为了发展和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为,还需要政府和民间的高度契合、需要高屋建瓴的战略和策略。对类似“三个一”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高端创意、深度发掘、高位开发,才能保证文化的传承和强劲发展。

从努力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比翼齐飞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昔日等市场,如今闯市场”,经过文化体制改革的洗礼,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活力倍增,以文化自为展示文化自信,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山西群众文化传统深厚,基层文化日趋活跃,文化惠民方式更加丰富,群众对享受文化实惠提出的要求更高,这都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山西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建设全面加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新型文化业态得到长足发展,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治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等等。所有这些都壮大了我省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为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所说的,“有关部门计算,如果海外一名游客来我们山西平均消费360美金,相当于山西出口一吨半优质焦煤,如果一个国内的客人到山西消费960元,相当于出省两吨动力煤,现在不止两吨,而且是纯绿色没有污染的。山西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且很有特色,是一个宝藏,和煤炭不一样,文化旅游资源我们越是深耕细挖就越有价值,所以山西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潜力是巨大的。

增强文化自信,目的就是为了传承文化、慰藉心灵。文以载道,汇则兴邦。山西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与辛勤劳动,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山西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成为浩浩历史长河中,表里山河厚重文化积淀与底蕴在时空概念上的鲜明代表。这些优秀的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们的心灵,给人以丰富的精神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三个一”对于山西、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与贡献,恰恰与培育和践行“三个文化”一样,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淳朴的三晋儿女,用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改革创新的拓荒精神、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脉搏共振动同进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与全国人民一起将一切优秀的地域文化大力弘扬;为的就是要唤醒历史记忆,从中汲取力量,把信心重塑起来、把精气神鼓起来,唱响时代主旋律,实现提振信心、鼓舞斗志、推动发展的现实目的。

文化自信是三晋儿女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说过:人类的文明总是与它的过去密切相关。以“三个一”为代表的博大精深、饱满丰硕、千姿百态的山西地域文化,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重大发现和研究重大成果,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关注。而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面对这些丰富内容,仅仅是了解其伟大、赞叹其源远流长吗?对山西地域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式研究,对于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作用。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面临着来自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要在与外来文化的竞争中具有抗衡能力,必须充分强化自己民族文化的精品,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山西的现实情况下,三晋文化传统更应顺势而为,在新形势下赋予其新的内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认为的,时刻不能忘记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一历史主题。现代社会是在其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上、经济上的这种现代转变,必然要求文化上的转变与其相伴而行。因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它们能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是人类发展的共同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有目共睹,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社会科学对经济的作用则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社会科学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更为广泛、更为内在的巨大作用,它在建设知识经济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山西作为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建设科学的、具有现代品格的文化等方面依然与外界有着不小的差距,在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力度与进度中还有提升的巨大空间。

不可否认,山西在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许多资源经过开发和利用已经重现在人们眼前。但是,提到当代山西文化,一些山西人似乎也缺少底气,不那么自信。即使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三个一”,在山西范围内也并非广为人知。的确,与硬实力的迅速提升相比,与历史上山西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曾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山西文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山西虽然具有众多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但是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影响力。

文化作为精神成果,来自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这里的实践,不仅仅是指文化建设的实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都包含着文化创造,是已有文化成果、文化条件发挥作用的具体实践。当代山西发展进步的实践进程,离不开看似无形却真切存在的文化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同时,这种发展进步也为山西文化的新发展奠定着物质基础、积累着精神能量。真正转变观念,推动山西地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恰逢其时。

推动山西地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通过全方位的文化再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阿Q式的自尊自大又自卑自弃,不应文过饰非、讳疾忌医,不是出现失误后的自我掩饰,而是对于事物本来面目的实事求是和坦然相对。它不以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而沾沾自喜,也不因自己的暂时落后而妄自菲薄。它不讳言曾经经历的苦难、出现的挫折和走过的弯路,也不回避现存的各种弊端,而是要牢固树立文化兴省的宏伟目标,不断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真正将文化自信转化成3700万三晋儿女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行动,为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推动山西地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突破封闭的心理环境,在科学研究、智力引进、项目合作、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走出去、请进来,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将山西地域文化发展繁荣的格局定位在全国、全世界的大范畴、高起点、高标准上,走高端发展之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机制,尊重和维护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致力于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最大程度地调动人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质,实现对于每个个体精神创造力的真正激活,为文化发展夯实基础。

推动山西地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倡导一种“以文化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文化,不仅在于观念形态的精神启蒙和提供娱乐的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同样有其物质层面。文化自信既是动态的和历史的,也是互溶的和开放的,更是建设的和进取的,民族的文化自信既来自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需要当下的建设。文化自信有时会表现为一种定力,表现出一种气节,一种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坚守,一种实事求是、我行我素的意识,一种充满理想、乐观向上的信念。这种定力基于民族文化丰厚的积淀,来自于内在文化的张力。在文化的物质生产实践和历史语境下,以“三个一”为代表的山西地域文化,正是大众文化的软实力,是一种生产力,所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主导,山西地域文化终将在实践中显出鲜明的意义。(执笔人:王秀娟、朱慧、张轶慧)声 音王儒林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三大亮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一座都城”临汾襄汾陶寺遗址,树起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伟大丰碑;“一堆圣火”运城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的火烧骨,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前推了100万年;“一缕曙光”运城垣曲的“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

——2015年8月16日,会见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访问团时指出

●我们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我看比我们拥有的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而且,煤矿就是煤,挖一吨就少一吨,总有枯竭的那一天,现在我们就不断有资源枯竭的矿区出现。而文化旅游资源,却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仅可以重复使用,今天你来,明天、明年你还可以来。而且,这个资源越深耕细挖,就越丰富多彩,收获就越多。

——2015年9月1日,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的讲话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贡献突出;尤其是山西古文化的“三个一”,在诸个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标注出山西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展示出山西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五千年中国历史看山西当之无愧。

——2016年3月6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在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时强调点 睛打造山西黄金名片

三个一”的提出,体现了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的概念形成,并非建立在虚无的历史传说上,而是经过充分的学术论证。另一方面,如果片面强调“三个一”的学术性,缺乏对“三个一”现实性的认识,不免落入为了学术而学术的窠臼,导致其缺乏生命力。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以“三个一”为代表的三晋旅游文化资源,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发展文化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弘扬山西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可以明显地改善山西的形象。这一论断,从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形象重塑的角度,对“三个一”的现实性进行了说明,呈现出一种大视野,具有很强的现实感。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从学术与现实两个层面,挖掘历史,把握当代,不断丰富、发展对“三个一”的认识,使其成为山西对外开放的一张“黄金名片”。

三个一”的提出,体现了区域性与全球性的有机结合。尧都遗址、西侯度文化遗址与“世纪曙猿”化石这三项具有重大价值文化遗存的考古发掘,无疑成为对外展现山西形象的新标志,成为外界了解山西的重要窗口,对于塑造“文化山西,魅力山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三个一”不只属于山西,更属于中国与世界,正因如此,省委书记王儒林每每讲到“三个一”时,总会从国家、世界的高度对其进行说明。这样表达,将以“三个一”为代表的山西文化放到国家、世界的大背景中加以衡量,凸显出“三个一”立足山西、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科学定位,体现出山西特色、中国气派。

“三个一”的提出,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三晋人民而言,“三个一”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生活在这样一块拥有厚重历史的土地上,通过讲清以“三个一”为代表的山西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增强三晋人民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奋发前行。

“三个一”的提出,体现了导向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结合。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推进“六大发展”,必须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在七大非煤产业中,第一位的就是文化旅游业。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机遇,“三个一”的提出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体现出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一”?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富民强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说空话、套话,脚踏实地,深入挖掘山西传统文化的内核,为山西转型发展助力。同时,也应清楚认识到,为了使“三个一”发挥最大功效,必须构建以“三个一”为代表的晋学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且迫切的任务。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各类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在“三个一”之外,如晋北,有以大同云冈石窟、佛教圣地五台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晋中,有以榆次常家大院、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晋商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晋南,则有以高平炎帝陵、洪洞大槐树为代表的根祖文化。虽说文化类型丰富多彩,但却缺乏有效整合。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综合采用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整合山西优秀文化资源,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一个全领域、全方位的晋学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由社会各方面协调推进。

总之,当下的山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三个一”的提出,恰逢其时,为我们化解前进路上的挑战与困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者为晋中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王璋)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接受审查调查
晋中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孙泉涉嫌严重违纪Sxgov.Cn
方方面面全覆盖 山西为跨境电商送出7个大礼包
凡在山西示范区注册、纳税,注册地址在太原综保区,Sxgov.Cn
2018第18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将于9月19日开幕
图为第18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闻发布会现场。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