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忻州市规划投61.17亿元生态修复汾河流域

21.09.2015  14:47
  中国水利网站9月18日讯 (记者 魏永平 )日前,山西省忻州市《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报告》的编制工作正式完成。根据《规划》,该市计划总投资61.1737亿元,对汾河流域内林草植被自然修复和2016-2020年规划实施成果进行管理、维护。

  忻州市汾河流域涉及宁、静两县25个乡镇67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1万人,人均土地1.45hm2。作为汾河流域源头及上游地区,是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境内河川沟谷发育,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破碎,地质结构复杂,侵蚀地貌呈多样发布,主要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貌,上游地区山峰高耸,林海茫茫,下游地区光山秃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为汾河多沙粗沙策源地,境内水土流失面积2717km2,占到总面积的78.96%。近年来,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汾河流域自身的功能仍未恢复,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同时随着流域内各类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生态造成了新的破坏,忽视了水土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治理,给本来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该《规划》本着“面向未来、着眼大局、统筹考虑、严格法制、求实可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工作,结合忻州市汾河流域生态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忻州市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一干多支 “”形布局,源头涵养保护自然;主干绿化控污减排,支流整治疏浚湿地;两翼节水保土治理,乡村清洁提质宜居;湖库调蓄供水增效,全面修复增水增绿。按照上述思路以汾源为龙头,以汾河干流为主轴,以沿线各支流为侧翼,自上而下进行划片规划、分区布设、综合治理。

  一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减少荒地、退耕还林、增加林地、配套水利设施、发展水域、控制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的使用率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规划期内耕地面积由80372hm?减少到79052hm?,减少1320hm?。规划耕地面积占汾河流域面积的22.97%。规划期末流域内农业总产值为205128万元,人均产值48315万元,提高203%,农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3725元增加到12590元。

  二是科学配置水资源,节约用水。规划年内发展农业节水灌溉9180hm2,新增年供水能力2500万m3,年节水416.77万m3,年新增粮食4.92万t。通过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节水潜力为23万m3。通过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普及生活节水器具,节水潜力为23万m3。

  三是实施河流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年内汾河干、支流河道治理总长度120.2km。通过河道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结合河道整治清淤、堤防护岸等,增加河道的输沙能力,减缓河槽的淤积速度,控制河势,实现两岸范围内综合整治,形成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充分利用汾河水能资源,在宁武县建设吴家湾水电站一座,静乐县建设段家寨水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4910kw,年发电量达到2600万千瓦时。汾河静乐生态建设。建设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县城以南汾河干流两侧,长17 km,面积425 hm2。在宁武县汾河一级支流大庙河上和静乐县汾河一级支流东碾河上各新建水库一座。

  四是河源和泉源保护。划定雷鸣寺泉源重点保护区面积51km2,河源重点保护区宁武县东寨以上管涔山350km2。

  五是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流域规划期末共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总面积104403hm2,规划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5.17%。

  六是移民搬迁。汾河流域境内因采煤沉陷区治理及扶贫需要,对部分区域内的农村居民实施生态移民,2016—2020年计划生态移民涉及13个乡镇43村,3072户,7746人。

  七是人工增雨。为改善汾河流域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能力,流域内建设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系统1套;自动气象站4套;标准化火箭作业点6个,自动火箭发射系统4套,地面碘化银发生器4套,流域内共部署火箭作业点10个。

  八是水污染防治。在全流域范围内布设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措施,点、面结合,综合防治。进行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环境标准化建设、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乡村清洁工程、煤矿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田无污染有机肥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农业降解地膜推广项目、乡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农家乐示范园区项目、设施农业配套项目、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农村集中连片整治等,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质问题,为河流水资源保护和湿地生态功能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