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绿色办冬奥 绿出新内涵

01.12.2015  08:44

    核心阅读

  北国又是银装素裹。这个冬天,冰雪运动的热潮已悄然来临。今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中国与奥运的第三次握手,将写下全新的华彩篇章。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筹办即将踏上征程,号角已经吹响,人们满怀期待。

 

  “绿色奥运”的概念,国人并不陌生。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今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面向2022,“绿色办奥”的理念随着时代的演进,已被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绿色办奥顺应国际发展理念

  申办2022年冬奥会伊始,北京就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而国际奥委会在2014年12月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也提出了节俭申办奥运,改进申办流程的思路,鼓励申办城市提出一个能兼顾体育、经济、社会及环境等长远规划的申办计划。可以说,在绿色发展的理念方面,北京从申办冬奥会之初,就与奥林匹克的改革方向同频共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推出一系列改革,奥运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日益深远。同时,奥运会的体量也不断增加,办赛门槛越来越高。新世纪以来,奥运会“瘦身”的呼声渐高。降低承办奥运会的门槛,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手,为奥运会注入更多面向未来的动力。“绿色办奥”意味着要将环保的理念和措施贯穿筹办工作始终,也意味着将筹办奥运同城市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树立一盘棋的格局。

  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认为,冬奥会在举办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要大于夏奥会,绿色办奥是契合我们自身发展方向、呼应国际奥委会发展理念的一个选择。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认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为北京冬奥会确定了办赛宗旨,也进一步丰富了举办奥运会的内涵。他说,绿色办奥将促进举办地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申办冬奥会时,国际社会就对北京有很高的期待和信心,相信北京会有一份让国人受益、让世界赞叹的答卷。

  绿色办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易剑东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助推了环境治理,比如沙尘暴问题,但现在又出现了雾霾等新的环境课题和挑战。筹办冬奥会,可以加速环境治理,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表示,绿色办奥是顺势而为,满足了公众需要,也与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相契合。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举办冬奥会将是一个契机,在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大气等多方面下功夫,把筹办冬奥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力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有更加便捷的交通,在建的京张铁路就大大缩短了北京到张家口的乘车时间;二是有更合理的产业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张家口可发挥北京的绿色屏障功能,发展冰雪产业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在大气治理、环境保护方面利于合作。这些方方面面的规划,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绿色办奥提升公众环保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北京制订了施工工地环保标准,并建立起环保、建委、城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控制了施工扬尘污染,北京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各项环保活动中去。

  北京市环保局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超过九成的北京市民关心空气质量问题,有超过七成的市民表示能自觉做到绿色出行。这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功不可没。

  方力说,在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希望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出力。他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组合拳上,如何体现出生态文明,筹办冬奥会有广阔的实践空间。此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也会有新的经验、新的成果。方力表示,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也会对其他领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又一次与奥林匹克的亲密接触,必将感染到年轻一代,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有着积极作用,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方力说。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