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企第一资源人才难题——《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解读之六

17.11.2015  08:59

阅读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人才短缺一直制约着民营经济发展,既缺乏高素质企业家,又缺乏科技专家和管理团队,还缺乏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人才是民营经济突破发展的第一资源,破解人才瓶颈难题是提升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日前,就实施《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专访了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杨临生,民进省委副主委、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和省人社厅副厅长姚逊。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

记者:优秀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我省民营企业家队伍现状如何?

杨临生:我省民营企业30多年来,依靠资源禀赋在传统行业有了一定建树,各个行业成长起来一批领军人物,也有一批可以与国内商业巨子比肩的商业领袖。但整体来说,优秀企业家还是比较少、没有形成一支成熟的、有转型理念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企业缺失战略思维人才、缺乏战术团队、缺少战斗班组等。

记者: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优秀企业家?

杨临生:民营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在于企业家。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省里一直在尝试建立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格局,推进企业家培养成长。今后要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培训计划,加大企业家教育培训力度。目前,省级层面已经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了由组织、统战、工商联和民营办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抓好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除加大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外,还要建立民营企业家人才档案,建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培训基地,实施分类指导,培育工商巨子等。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法治思维、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目前已出台并正大力实施《重塑山西民营企业家队伍形象的意见》,引导民营企业重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创新转型、承担责任、健康向上的新形象。还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工作规则》等一揽子十多项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管理考核。我们还坚持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民营企业家重塑形象,特别是加强自我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后将大力宣传我省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大力宣传对社会贡献突出、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化解企业引不进人、留不住人难题

记者:企业引不进人、留不住人日益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约束,企业在引进人才理念方面如何革新?

成锡锋:我省引进人才方面缺乏发达省市拥有的生态、社会等环境,引进人才要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实行柔性引才,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发展要求,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契约管理的柔性人才引进方式,采取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引进民营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记者:政府和企业如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成锡锋:破解民营企业人才引进难这一困局,要利用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杠杆,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要落实好国家和省里有关人才政策,实施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发展政策和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优秀人才向非公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平等参与。政府要按《意见》要求,建立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引进省外“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万人计划”的人才给予奖励,对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补助,对在京沪深等发达地方建立研发中心或分厂、使用“飞地人才”给予扶持。同时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3完善培训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队伍

记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姚逊:我省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精心指导下,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经费保障方面: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技工院校按照办学规模在全省中职教育中所占比例,同比确定技工教育各项教育经费。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推动所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在“十三五”期间均建起标准化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实训基地覆盖率达到80%。二是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发展水平,建设300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基本实现重点专业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职业院校示范引领方面:重点实施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国家中职示范院校建设基础上,从2015年起,全省启动建设100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推动示范职业院校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记者:如何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姚逊:根据国家和我省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的政策,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技工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按照技工院校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技工院校发展,校企双方在学生实习、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订单式教育培训与就业推荐、师资交流与培训、职工培训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促进技工院校与民营企业资源共享、互补融合发展。结合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和全省职业培训全覆盖推进落实,根据民营经济发展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民营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阵地,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在职工培训、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倾斜;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给予支持。本报记者赵向南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