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织锦绣 薰然成风韵 我市创城促进市民素质显著提升

05.04.2023  08:4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文明”二字渐渐深入人心;各级各部门“用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推动工作,文明之行缓缓濡染成风。

   公共场所文明成风

  中午12时许,坞城路长风街口路南,一处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市民刘女士领着女儿正要过马路。不远处,一辆S7路公交车朝着路口驶来。母女俩停下脚步,准备避让公交车,没想到,公交车缓缓减速,停在路口。隔着汽车前挡风玻璃,公交车司机挥手示意她们先走,母女俩快步走过路口,车辆重新起步。回转身,刘女士冲着公交车司机摆手感谢。

  文明礼让的情形,如今随处可见。从西安来太原旅游的张晔,第一站是带着孩子“打卡”钟楼街。游客来来往往,但秩序井然,在一处销售特色饰品的店铺外,专门隔出一进一出两条通道,大家自觉排队入店,没有插队、扎堆现象。张晔很感慨:“没想到秩序这么好,旅游体验也很棒!

  有文明,就有不文明,怎么办?市民们敢随时亮剑。为了扮靓城市环境,杏花岭区在北肖墙路边打造了一面怀旧文化墙,可是风吹雨淋久了,出现了不少破损。赵女士致电本报“文明亮剑”栏目,“‘孙悟空’没了‘手’,‘自行车’没了‘车座’,墙皮脱落满是灰尘,真是令人惋惜!”记者现场核实后,致电“12345”热线,产权单位很快做了处理,这面“网红墙”的六个主题景观重新又靓了起来。

  单位里、街道上的文明,渗入家庭,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和言行。12周岁生日,在太原人的传统观念里,是个大日子,要操办一番。3月18日是儿子12岁生日,太原公交三公司一车队党支部书记赵学让想着,在家吃一顿,不办生日宴。儿子有点不高兴,赵学让笑着劝说:“你参加了很多同学的生日宴,自己也想当一次主角,但每次宴会,菜肴都很丰盛,吃也吃不完,多浪费呀!”平时耳濡目染,孩子倒也转变得快,“嗯,能和亲人一起过12岁生日,也很有意义。

  三桥街道桃园北路东社区居民张玲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节约,绝不铺张浪费,“从粮食购买、烹饪饭菜到存菜存粮,都有学问”。土豆中放上几个苹果,很少生芽;南瓜存久了,加些面粉做面食,好吃又营养;盘子小一点,花样多一点,就能顿顿光盘。新建路小学的李墨也是个节约小能手,看到同学倒掉吃剩的食物,每次都会过去劝阻,讲讲珍惜粮食的故事;陪父母买菜,建议少买一点,种类多一些。

  城市如同织机,言行便似彩线,织出人心里的锦绣。

   文明实践活力迸现

  人心见锦绣,靠的是有力而丰富的文明实践,在背后经纬穿梭,既引导又加劲。

  新时代文明之花处处绽放。3月4日9时,亲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无偿献血活动现场井然有序,填表、登记、初筛、采血……居民们争先恐后地撸起袖子,献出自己的一份“热血”。社区党委委员韩旺说,“我是第15次参加无偿献血,已经达到了6000毫升,能尽绵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非常有意义。”这是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亲贤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公益集市”上的内容之一。现场设置了健康义诊、穴位按摩、爱心理发、裤边裁剪、心理咨询5个公益摊位,为居民提供中医针灸、免费理发、盲人按摩、剪裁缝补、情感疏导等精准服务。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主力,伴着城市更新的步伐,全市扎扎实实建起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早上,郝思佳步行5分钟将女儿送到幼儿园,下午下班顺路拐入菜市场,买点新鲜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接上女儿,在楼下的健身区玩耍一会儿,回家正好做饭,“生活在老军营小区太方便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常常组织各类活动,居民刘希英说,“不少老年人在这儿合唱、走模特,好开心,走过来就10分钟。”党群服务中心旁边是社区食堂,空巢和独居老人不发愁吃饭。后面还有一块不小的场地,“宽敞安全,大家在这儿打球、闲聊,很惬意”。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这几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9人、“中国好人”67人,省级道德模范27人、“山西好人”57人,市级道德模范255人、“太原好人”439人(组),以实际行动和闪光品质,激励带动全社会弘扬新风正气。苏敬是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不仅挺身而出抢救患者,更敢于担当,尽显医者仁心。一天深夜,家住河曲县39岁的患者刘霞,在当地就诊后被建议转院。治疗方案确定后,一道难题摆在眼前,刘霞无亲属陪同,谁来签字?谁来照顾?苏敬诚恳地说:“医院就是你的家,你只管放心看病。”手术成功后,又给刘霞送去日常用品,时常完成工作后协助护士照料她。医院分给他的宿舍就是公共用房,患者和家属没有落脚的地方,就直接在这里吃住。因助人为乐,他上榜2022年上半年“太原好人”。

   志愿服务春风化雨

  在文明太原的这幅织锦上,志愿者是最美的一朵花。

  去年,数轮新冠疫情轮番来袭,全市20万志愿者每一次都闻令而动、迅速响应,成为疫情防控的“急先锋”,牢牢守住了阵地。志愿服务专业队伍、应急志愿服务指挥协调机制,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了文明创建的力量,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应急能力、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发出志愿者招募倡议书——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党委负责人带领80余名党员职工来到抗疫一线;985医院、糖尿病医院、山西惠民医院等8家驻地医疗机构的135名医生,第一时间帮助增设检测采样点70余处;庙前街道水西关街一社区22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成8支应急队伍协助完成应急值守、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老军营街道11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公党员穿上“红马甲”服务居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有什么我能做的,尽管安排!

  招之能战敢胜,平日春风化雨。3月14日,50余名志愿者在寇庄西路、菜园街、解放南路开展志愿服务。有的将乱停放的非机动车辆摆放整齐,有的清理路面、花池、树下的垃圾,志愿者梁哲峰对护栏上的细小绑绳都不放过,一点点拆下来,还蹲在地上把砖缝里的烟头抠出来。“叔叔,请把电动自行车停到车棚里,千万不要拉线充电,小区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13岁的初中生刘霞,住在光华街社区中铁诺德逸宸云著小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社区志愿者,一有需要,随叫随到。很多居民主动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把志愿服务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创建添砖加瓦。

  一水中分,两山耸峙,风色殊绝的太原,人心思进、文明沁染,谱写着令人欣悦的一城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