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栗树军用生命编织“天网”

20.11.2014  13:38

    他是一位普通的民警,也是一位普通的雁北汉子,更是一位普通的丈夫和一位普通的父亲。但对于了解他的人,一起工作过的人来说,他并不普通,因为他能够把每一项工作认真细致地完成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就是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教导员栗树军,一位为天网工程事业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公安交警。

     认真工作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栗树军热爱工作,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这在大同市公安系统人人皆知,一旦进入了工作,他就是一个“狂人”,心如旁骛,任何事情都不能让他分心。

    “他在工作中要求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他对工作的要求。”同事们回忆起跟他在一起的日子,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工作做不认真,还不如不做。”他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无论是在普通岗位还是在领导岗位,栗树军从警26年以来,一直如此。

    记得2007年,栗树军刚刚调入大同市交警大队,负责道路设施维护大队的领导工作。当时道路当年市区道路大部分交通标线磨损严重,因为辨识不清,造成交通秩序一度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线不清,司机们辨认困难,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也就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级领导安排全市主干道补充标线,栗树军尽管刚刚到任,但是他敢于挑战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接到上级的任务之后,栗树军一边熟悉业务,一边带领设施维护队的同志们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标线补充工作。

    在补充标线工作开始的时候,栗树军把全市主干道重新又走了一遍,把标线磨损情况摸查得一清二楚,做到了心里有数。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巷子,标线磨损情况全部记录在案。有了这个基本情况,栗树军开始部署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的代价,达到最高的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

    为了不影响交通,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标线只能在晚上施划。白天还有正常的设施维护和维修工作,到了晚上,栗树军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就又与同志们一起投入了紧张有序的划线工作。为了不影响工期,栗树军每天都把工作进度落实精确到“0.1米”。晚上光线差,为了保证质量,白天栗树军在完成日常设施维修工作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去划线的现场去看看标线的施划效果,如果效果不好,当天晚上还要返工。

    很多人不服气,说:“咱们做的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为什么非得晚上加班加点呢?”栗树军笑着跟他解释说:“做工作是目的,过程也很重要。目的正确,也要过程合理。咱们施划标线,目的是为了规范交通秩序,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影响了交通秩序,那咱们工作就不到位,你那个目的在没实现之前就已经偏离方向了,实现这个目的还有意思吗?这个过程就不合理。”这个员工心服口服。

    经过这次标线修补工作,栗树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设施大队被授予集体三等功。但是设施大队很多人当时对栗树军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并不理解。有同志发牢骚说:“差不多就行了,非得弄得那么漂亮干啥?”栗树军回答说:“既然有标准,为什么不执行?差不多是个什么标准?差多少算多呢?道路交通可马虎不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多少交通事故都在几秒甚至几毫秒中发生,差不多这种标准以后绝不允许在我们设施大队里出现!

    在标线修补完成之后,辖内就出现了一起交通事故,两辆小汽车发生了剐蹭。双方据理力争,都认为自己遵守交通规则,是对方违反交规造成事故,对方应该负全责。事故上的同事们到达现场之后,根据新划定的标线和痕迹,很快锁定了事故责任方,一场纠纷就这样轻松地化解了。事故单位的同志们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顺畅多了,多次向设施大队的同志们提出表扬。这一下,所有人都服了。

    栗树军说:“工作没有白做的,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称!”从此,设施大队的员工没有人说“差不多”这样的话,而所得最多的就是“既然有标准,就按照标准来。”设施大队的所有工作人员们彻底服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栗树军在工作的时候最辛苦,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必然首先做到,甚至还要做得更好。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晚上加班,他要求下班之后晚上7点准时到达现场,他自己往往六点半就到达现场了。别人白天上班晚上休息,或者晚上加班白天休息,但是他经常就是几天几夜不睡觉。所以,他提出的要求,员工们几乎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因为栗树军自己首先做到了。

    栗树军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在世就是干事业、做工作的,要不然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认真工作,对工作没有了激情,人生就黯然无光。

     废寝忘食,为民铺路架桥

    从2008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对城市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随着工程的展开,交管部门的压力非常大。栗树军身先士卒,带领同志们冲锋在工程第一线。大同市道路改扩建指挥部,成为了栗树军的第二办公室。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尽早还市民一个方便、顺畅的出行环境,栗树军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每天在施工现场守着,对现场的交通环境实施现场检测,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拥堵的方案。

    为了减少和避免因道路改扩建造成的车辆拥堵,栗树军提出了一个“公共交通优先保证,科学合理有序分流,限定施工现场规模”的原则,合理有效地对施工现场安装各种提示标志和摆放隔离护栏。

    为了了解第一手的工程进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对道路交通进行管制和分流,栗树军常常守在施工现场,对施工进度比施工队还要了解。放置标识往往要等到晚上车流量小的时候,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栗树军常常晚上十点以后带领工人们赶赴施工现场,安装封堵和分流标志,有时候摆放隔离护栏和设置移动信号灯非常耗时间,装完之后就已经很晚了。但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栗树军每次坚持要对移动信号灯等设备进行调试,万无一失才算完工。有时候回到家里已经后半夜了。

    栗树军的妻子心疼丈夫年纪大了,唯恐有个闪失,常常开着灯等着他回家,直到他回到家里,这才放心。她常常以开玩笑的方式劝丈夫:“你年纪大了,干工作悠着点。老身板累坏了,可配不到好零件了!”栗树军笑笑,不置可否。

    道路改造工程实施一段之后,即将通车的道路交通设施又该让栗树军开始忙碌了。他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善交通设施的配置,甚至每天亲临现场,指挥和规划交通标线的施划,拿着施工图纸,反复论证和设置交通信号灯,并反复进行测试,同时根据新开通道路的车流量统计数据,进行信号灯的调整。为了能够尽快完善交工,栗树军积极与供电部门、市政路灯所进行沟通和协调,联系电源接点,及时让安装到位的交通信号灯进入工作状态。

    栗树军用自己的实际工作行动,为大同市的道路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受到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以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随着道路改扩建进入高潮建设时期,栗树军和他的设备大队也进入了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他甚至有一个星期都回不了一次家的经历。大部分时间,他在现场和同事们在规划和安排交通设施的摆放,或者在研究道路分流方案。时间紧,任务重,饿了就随便在路边的小饭店对付一口,累了就在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打发半晚上,第二天又精神奕奕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随着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频发,支队领导指示对不规范复杂路口进行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栗树军同志不顾工作压力之大,积极鼓励大家放弃节假日休息,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冲锋在第一线,连夜对新开里五叉路口进行施工改造,连续奋战两天两夜埋设管线、穿设电缆、安装交通信号灯,天亮了、灯着了、交通变得有序了,他与大家一起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工作之余,他经常告诫员工,交通设施维护工作看似极其平淡、简易的一项工作,但是交通设施是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代表城市的形象,又是疏导交通,完善交通管理的命脉,如一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发生故障,会造成岗区拥堵,交通不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值勤民警加大工作强度。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同志、员工和蔼可亲,自己却始终保持一名普通交通管理干警的作风,不畏艰难,克服困难,集中全部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常常提醒大家,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疑难问题,鼓励大家想办法、出注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

    努力工作见到了实效,道路改扩建过程中,交通设施铺设及时和完善,为大同市的市政交通事业,栗树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高强度的工作也不断吞噬着他的健康。这个1米78的雁北汉子,隐隐感到自己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不及工作重要。有时候,他甚至走着走着就停下来,要等一会儿才能继续走。同事们都关心地问他怎么了,他一边用手捂着胸口,一边缓缓迈动脚步,然后说:“没事儿,可能有点累了。喝口水就好了。”就这样,一次次他耽误了去医院检查的机会,健康每况愈下,而他还是那句话:“什么也别挡着我,认真做好工作才有意义。

    有一次,他是在拗不过同事和家人的劝告,去医院检查,检查之后医生告诫他说:“赶紧入院治疗,以后不能做高强度工作。”倔强的栗树军根本不听医生的劝告,在病床上躺了一天多就偷偷溜出去了。

    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他少有地发了火:“你们知道什么?人动着才不会生病,一旦歇着身体就立即出现问题了。”面对家人的劝告他说:“你知道我这辈子最怕什么?我不怕勤不怕懒,就怕躺在床上让人照顾!你让我去工作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旦躺下来,我就浑身都不舒服!

     初触“天网”,精研业务

    2008年,栗树军接触到了“天网”这个名词。彼时,在天网工程面前,他还是一名新兵。在大家都对“天网”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栗树军已经开始悄悄关注这项已经在很多发达城市方兴未艾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了。

    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GIS地图、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通过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视频专网、互联网、移动等网络通网闸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违章、城管违章等图像信息分类,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随着大同市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天网工程立即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栗树军很早就认识到了天网工程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就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天网工程的课题,同时搜集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天网工程的经典案例,反复琢磨和研究。

    也许一个人对自己的掌纹都不熟悉,而栗树军对大同市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布局比自己掌纹还要熟悉。有一次,他让一个民警开车去一个现场勘查设施,临走时不忘提醒他:“50米左转的地方有一个水泥台,视野很窄,容易发生事故,一定要减速慢行。”他对道路的布局熟悉可以理解,对一个地段道路的路况都了如指掌,如果不是长期悉心观察和夜以继日地现场办公执勤,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可是栗树军做到了,他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反复做好,造就了平凡中的伟大。

    随着天网工程在大同市拉开帷幕,栗树军针对大同市的具体实际,加上他对天网工程的研究和学习,心里已经有了一本账。

    天网一期工程的指挥和实施重担毫无争议地落在了栗树军肩头。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加上他对大同市道路规划非常熟悉,一期工程在他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同志们一起努力之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这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机会。在工程完成之后,栗树军利用工作之余挤出来的时间,对工程的前期准备、中期策划、施工和后期管理等各个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记录和报告,资料之丰富,论证之精妙,逻辑之缜密,记录之详尽,前所未有,甚至连每一个摄像头的安装角度和拍摄视角的对应关系都罗列其中。一位天网工程的专家看到这份详尽的笔记之后,感叹道:“这么详尽的笔记,绝对是大同道路规划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工作就是工作,没有借口可言

    2014年,大同市政府把“天网”第二期工程列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栗树军又一次被委以重任,因为在大同市,没有谁比栗树军更适合这个工程了。他对天网工程的了解,对大同市道路规划的熟悉程度,以及他特别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优秀的条件,让上级部门实在想不出比他更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

    于是,刚刚从上一个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尚来不及喘口气的栗树军,又一次走马上任,成为天网工程二期的“指挥员”。

    这次栗树军遇到的问题比想象中还要复杂。一期工程的工程余款尚未解决,很多人员无法立即到位,市政等相关部门的很多工程还未完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天网二期工程,难度非常大。然而,栗树军什么都没有说,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工程的困难程度,他从来没有给上级领导提困难的习惯,也从来不提。他也从来不拈轻怕重,工作就是工作,不分难易。他对员工们说:“工作没有难易之分,办法总比困难多。共产党人从来不怕困难。”他接到任务之后只需要给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一个交代,一个满意的答卷。

    他把前期亟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前期的问题解决不了,这就对二期工程的开局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所有工作人员抛下包袱轻装前进,对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栗树军开始找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大量时间搞调研,谈项目,找合作。他积极沟通建设方与市建委、支队领导,提出各类建设性的意见。很好地解决了前期遗留的工作难题。

    对于天网工程建设的重点,栗树军是很有发言权的,根据他的经验:“天眼”建在哪里?建设多少?怎样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非常重要,没有对大同市政交通建设的一手资料,所有的工作都将成为纸上谈兵。

    栗树军又开始了在大同市新的道路规划上的“长征”,他利用一周的事件,跑遍了全市各条街道,走大街穿小巷,对大同交通卡口、电警、诱导屏系统做出整体规划,分别对各个点位进行精心勘察、拍照、测绘、记录、分析、总结……最终确定了507个点位的建设方案。

    随后,他配合施工商、设计院、园林局等多个部门对智能交通系统功能实现做出详细的规划方案,同时让这些部门的同志们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好的建议,不仅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支撑,同时为下一步交警支队建设一套完整的交通指挥系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参加过规划讨论的兄弟单位的同志们在会后纷纷表示:“老栗同志不愧是专家,看得就是远!

    按照原设计规划方案,交警支队机房与指挥中心工程的设计款项并没有包含在内。栗树军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论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把交警支队机房与指挥中心工程纳入其中,并仔细阐述了两项工作对于交警工作的重要性。他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以及上级领导,争取支持,并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论证。最终,交警机房和指挥中心方案确定。

    2014年4月到10月,大同市政府要求天网工程初见成效,时间短任务重,交警部门压力很大,当然压力最大的还是栗树军。因为他已经隐隐感觉到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但是为了工作,他的主要精力根本不在自己的身体上。栗树军每天要对全市七十多条道路(城区、御东区、装备园区、2个医药园区、国道、省道)进行勘察,在施工中他还要关注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甚至伙食问题,事无巨细,全部重担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但是他从来不叫苦,不作难。什么时候见他,他总是一副举重若轻的状态,风风火火,充满了工作的激情。

    有一次,一个同事问他:“栗教,这么重的工作任务,您就没有压力吗?”栗树军笑笑说:“说没压力是假的。可是我是指挥员,我要是每天叫苦不迭,表现出压力巨大的状态来,下面的同志们还怎么开展工作啊?”栗树军把压力生生地压在了自己的心里。

    天网二期工程,正在进入关键的准备施工阶段。按照大同市政府要求的“初见成效”这半年时间里,栗树军是最忙碌的。从阳春三月,到深秋初霜,栗树军走过的每一个路口,每一个岗区,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城市的角落,他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甚至对每一个摄像头的拍摄死角也要反复测量,并拿出解决方案,力求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佳的效果。他已经拼尽全力了。

    工程建设伊始,大陆绿化带需要搭架子,安装设备基础,施工队为了省事儿,直接把挖出来的土堆满了路面,直接影响了市容交通。栗树军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找到建设施工方,提出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公共交通的干扰,不能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然而,施工进度催着,还要不影响出行,看似矛盾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施工队提出让栗树军给个方案,栗树军说,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用多少留多少,用警戒线把预留土方隔开,尽量不影响路面秩序。

    从开始走马上任,到10月份,栗树军一共勘查完成350多个路口和3000多个摄像头,最终经过筛选确定新建351个点位,共计需安装摄像机1187台;交通卡口新建131个点位,共计摄像机359台;诱导屏新建25个点位,共25块显示屏幕;信号机60套……这些个点和摄像机的安装位置,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和测试之后形成的。工作之细致详尽程度,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勘查工作以及记录,包括后期的方案和设备安装点,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材料,对大同城区重要道路形成智能化交通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栗树军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安全,他甚至要查看安全围挡、安全锥筒、安全警戒线是否按照施工要求放置,立杆件时,为了放置发生交通拥堵和引发人员安全事故,栗树军亲自在一线道路上指导安装设备,甚至亲自指挥交通,疏通车流。到了晚上,栗树军仍然不放心,对于工地的施工环境反复查看,查看电缆线的摆放和接口,工程机械的摆放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甚至连垃圾处理这样的问题都要过问。

    他每周五都要在公安局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对项目施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及解决方法,对项目进度的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天网”献出生命,图事业壮士遗憾

    2014年10月20日,大同市交警系统的气氛是压抑的,长空阴郁,大地含悲。在天网工程前期工作都以步入正轨,正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栗树军倒下了,永远没有起来。他的家人欲哭无泪,他的同事们失去了一个好领导,好师长,好朋友。大同市交警系统,少了一个热心的能人,业务方面的专家,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2014年10月20日7时10分左右,栗树军驱车前往大同县二十里铺,勘察天网工程监控点的基础建设情况,当车辆行至大庆岗附近时,栗树军突然感到心口特别难受,于是急忙开车往回返。谁知道几分钟后,疼痛加剧,他忍着剧痛,用最后一点力气把车安全停在了路边,趴在方向盘上,再也没有起来……当120急救医生赶到,已经回天乏术。随车医生对栗树军进行了现场检查,确诊为心脏病突发。

    谁也没想到那个在施工现场指挥若定、不知疲倦的栗树军、好几天不睡觉依然精神奕奕的拼命三郎……真的就躺在那里,任凭任何人去叫他,却再也无法醒来。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栗树军离开了,离开了他的战友,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他从来舍不得放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工作岗位。

    这个1米78的汉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天网”工程还没有竣工,指挥中心教导员栗树军就先倒下了。从“天网”工程开工以来的265个日夜里,教导员栗树军的身影总是不离“天网”工程。在大同市的每一条主干道上,似乎还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办公桌上,似乎还能看到他熬夜规划图纸;每一个监控点,还能看到他在测试监控的视角;那加班的日日夜夜,还能看到他和同样劳累一晚上的同事们,一脸倦容地聊天、谈笑……这一切是那么真实,又是如此的虚幻。

    指挥中心再也听不到栗树军安排工作的声音,总结会上空出了一个原本属于栗树军的位置,这几天从他办公室门进进出出的人少了,每当同事们走过他办公室前,总让人想起让人感到心里踏实栗教导员,想起他那份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事业的执着。

    “工作就是工作,没有难易之分”“工作没有白做的,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称!”“把普通的事情认真地去做,你一样能成为伟大的人。”这是栗树军在工作中留下的一些经典语录,同事们都记得。

    对于家庭,他照顾的太少了。家人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满到心疼。栗树军的家属说:“他工作太忙了,顾不上家里。他总是太忙了,忙就忙吧,这么多年也习惯了。”对于他的离开,家属异常悲痛,他最终还是没有很好地照顾家人。他也许会感到亏欠了家人太多。

    “也许,栗教太需要休息了。他只是去休息了。”在栗树军的追悼会上,有人颤抖地说出来这样的话,所有听到的人鼻子一酸,都泣不成声。

    他的执着、敬业、热情、认真、坚守、隐忍……所有的一切优秀品质,永远激励着这一个战斗的集体,创新的集体。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短暂的一生,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和平建设时期大而忘私,不断奋斗的典范,更是一个共产党员无所畏惧不怕难的作风,也是心中装着群众,时时刻刻在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这是栗树军,一个平凡的交警,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却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事业,一个短暂而又伟大的人生。(“维权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