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阳泉市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七大突破

29.03.2016  08:10
十二五”期间,阳泉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厅各项部署要求,着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跃升。 五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市域内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25亿,完成207.7公里,分别是“十一五”的7倍和5倍。全市域现有高速公路总长度277.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6.27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市域内“一纵两横一环”骨干高速网正式形成,环网里程110.4公里。G307复线二期工程建成,50公里的又一条运煤通道形成;S214郊区段即新城大道一级公路、漾泉大道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完成;盂县、平定环城公路基本形成。 五年来,农村公路完善提质取得了新成效。全市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3.87亿元,建设455.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123.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提高6.15个百分点。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农村公路完善提质工程、农村公路生命安全工程相继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投资10亿元,建设6626公里。 五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了新发展。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29358.8万元用于公交事业发展。平定、盂县、郊区公交公司相继成立,全市域公交和农村客运辐射面明显扩大,软硬件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公交汽车总数达到813辆,比“十一五”末增加37%。市县两级共购置公交车461辆,净增加221辆。截至2015年底,市公交总公司公交车辆达到525台,公交线路79条,线路总长度1256公里,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了41.51%、102.56%和122.30%,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2%。特别是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公交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群众公交出行更加快捷、方便,为公交治安、秩序管理创造了条件。 五年来,综合客运设施框架实现了新构建。“十二五”期间,阳泉客运南站主体完成,桃北东路公交停车场主体完成,“四位一体”阳泉综合客运枢纽启动前期并积极推进。以阳大铁路规划线路为主轴,以“四位一体”客运站为中枢,阳泉客运南站、阳泉北站呼应,市区西部拟规划建设若干公交场站。全市集铁路、公路客运、公交、出租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框架初步构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绿色交通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全市淘汰营运黄标车8935台,淘汰老旧营运车辆726台。更新天然气等新能源车1945台。全市80%的公交车和全部2200多台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货运车辆散货篷布全覆盖、公路粉尘抛洒物治理取得成效,为优化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做出了贡献。 五年来,运输企业在艰难转型中求得新突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运输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交通集团和修造公司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千方百计盘活资产资金,多方位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稳步发展。截至2015年底,两家企业总资产47393万元,较“十一五”末增加38.6%;职工年均收入较“十一五”末提高26.8%。

五年来,党员干部作风取得了根本转变。全局上下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五个变化”,即:摆花架子、搞大场面的形式主义内容少了,讲实效、夯实功、抓基层的多了;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主义少了,讲服务、下基层,主动服务群众的多了;招待上级、吃喝下级的奢靡之风少了,艰苦朴素、勤俭做事的多了;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的享乐主义少了,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多了;乱说、乱讲、乱发议论的少了,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的多了。


  (通讯员冯才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