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留住乡土文化的根脉

13.06.2016  01:31

一架破旧的纺车,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盏发黑的煤油灯……“我们仿佛看到了祖辈们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作,它激励着我们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把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下去。”14岁的周永安在参加完山西省临县三交镇综合文化站青少年“文化记忆、精神传承”活动后,写下了这稚气可爱、充满希望的感想。“乡村文化记忆”的种子已在悄然萌发。

山西于2015年5月启动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从全省遴选出112个乡镇作为首批试点,通过资源调查、分类整理、建立档案等途径,保护和展示乡村的文化记录、文化场所、文化实物等文化资源和记忆。2016年,山西再遴选出318个乡镇作为第二批试点。“至此,试点总数占到全省乡镇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的实践将有效完善‘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长效机制。”山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瑞鹏说。多方联动“记忆”乡愁、“互联网+”“助力”乡愁、生产性保护“开发”乡愁,已成为三晋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多方联动“记忆”乡愁:创新乡村文化展览展示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山西省襄垣县虒亭镇一处院落,两处残旧石碑竖立在正中门口,有对联“寻古迹访民俗传承文脉 说农耕话桑麻记住乡愁”,左右屋檐下各挂着写着二十四节气的红灯笼,屋内旧农具、老照片等分类错落摆放,LED射灯、玻璃罩等装饰一应俱全,图文资料、电子档案更是整齐有序。这里面积约230余平方米,共收集各类文化资源信息4000余条、实物2000余件,建有30个村的乡村文化纸质档案和资料数据库,并仍在不断补充更新。这里就是虒亭乡村文化记忆馆。

  虒亭乡村文化记忆馆中展览的旧农具

我们按照县城举龙头、乡镇强龙身、村子舞龙尾工作思路,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链接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乡镇文化记忆展览馆——乡村文化展示馆’文化记忆链条。”襄垣县县长胡三虎站在虒亭乡村文化记忆馆里指着墙上的村史变迁图说。

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省市县乡村真正联动起来。山西省文化厅下发了《山西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方案》、《工作手册》。它以县级为单位组织推进,将乡村记忆工程目标任务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同安排扶持;以乡镇为依托组织实施,组织所属行政村认真执行规划方案,落实工作要求;以行政村为基础开展工作,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展示、利用。

  泥塑展演

以前没事干,我们就在大街上打扑克、闲侃,现在有正经地方开展活动,还能学技艺、了解村史县志,老哥儿几个可高兴了。”提起武乡县李峪村乡村文化展示馆,村民王竹红高兴地说。

栩栩如生的剪纸、情景交融的皮影、技艺精湛的木雕、婉转动听的碗碗腔……在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孝义市非遗体验馆里,几十人围在一起学习剪纸、面塑等。“我们从小就喜欢面塑,现在每天都会来这里学习制作,所需的面、颜料、工具等体验馆提供。”56岁的张凤娥表示。

“互联网+”助力乡愁:吸引青少年关注老传统

国有史,邑有志。乡村是无数中国人生命的底色和成长的的摇篮。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音、忘不了乡思,事关城镇化进程中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事关文化血脉的传承,但怎样才能把作为主要对象的青少年吸引到这“过时”了的乡村文化资源和记忆上呢?而借助“互联网+”是一个好抓手。

晋中市依托网站开展网络数字“非遗体验馆”,让社会大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参与体验导览、资料搜录、知识链接、学术探讨等穿越时空的网络虚拟体验活动,并开设了乡村文化记忆专区。

农村孩子童年自制玩具大全,现在你还会吗?”、“今年拿什么留住你,我的乡愁?”、“乡村记忆——石磨与碾子”……在“文化襄垣”微信公众号上,一篇篇内容“老旧”、语言“新潮”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小听着襄垣鼓书长大,却不曾感受到那些盲艺人的艰辛。今天再次回味当年听鼓书的情景,心里却无形中多了一份敬畏。”一位网名为“永江”的读者在“唱不尽的襄垣盲人鼓书,最朴实的民间艺术家”一文下回复到。

  “文化襄垣”微信公众号手机截图

襄垣县2015年3月开通“文化襄垣”微信公众号,对全县1080个村庄进行记录、拍摄,全方位、立体式推介襄垣乡土文化。该微信公众号开通至今,共编发乡土文化微信120余期,点击量突破30万人次。襄垣县还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鼓书中精选曲目,将其以动漫形式呈现,深受青少年欢迎。

生产性保护“开发”乡愁:让乡村文化活在当下

传统的技艺是农村几千年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人记忆的乡愁,它承载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化理念,最能激发远方游子和本地民众的爱乡情怀、爱国情怀,如何开发利用,怎样创新发展,让老百姓可看可学?

长治市非遗体验馆实行无假日全天候对外免费开放,并将活动空间延伸到馆前广场,石磨石碾、老街台门、窑洞土炕等多种地方文化元素集中在非遗馆内外,过春节举办年俗体验,三八节组织女红展示,重阳节开展家训讲演……非遗在这里活起来。

芮城县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与“一村一品”创建工作相结合,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传统布扎、桃木雕刻、剪纸制作已成规模。

  襄子老粗布工业园里展示盘扣制作技艺

襄垣县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子老粗布手工制作技艺为基础,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扶持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成为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研发培训、旅游观赏、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以“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走原生态纯手工家纺生产之路,年销售收入达到近亿元。襄垣县还将本地历史名人、东晋高僧、“一带一路”开拓者法显的不朽业绩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襄垣秧歌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推出大型历史剧《法显》,受到业内人士关注。

根据民俗资源丰厚、历史古迹众多的实际,平遥县东泉镇在彭坡头村建起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在南岭底村设立“让历史告诉未来”的乡村文化记忆展厅,启动打造民俗体验、林区休闲、红色乡村旅游带计划,乡村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核。

每年从4月到10月份的周四、周五,孝义非遗体验馆进行展演活动,将全市90多名传承人分成两组,轮流传承,根据每次传承的考勤情况进行汇总,每天发放70元补助。”孝义市文化局局长刘德荣介绍说,非遗体验馆还在每年的十月底,组织开展评比活动,分为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民俗三大类,设立优秀民间艺人奖、带徒传艺奖和学艺有成奖,对传承人及徒弟发放补助资金20余万元。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广大基层农村提供什么、提供多少、由谁提供,农村文化站的作用关键。把‘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切实解决农村文化站无场地、无设备、无人员、无活动等‘空壳化’问题,意义重大。”张瑞鹏说。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