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新松忽成林

08.08.2014  18:18


九年新松忽成林 

——浙江着力培养青年戏曲演员 

 


  9年来,每年盛夏,总有一班青年学子来到浙江杭州钱塘江畔的高教园区,参加一轮高强度的综合集训。这个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新松计划”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被历届学员们戏称为“淘宝地”“炼金炉”。至今,已有来自浙江省31家戏剧院团10多个剧种的近170名青年演员接受培训,涉及小生、花旦、老生、武生、武旦、丑等多个行当,有效解决了浙江省戏曲人才储备不足的难题。

 

这次是来整骨头的

 

  7月25日,“新松计划”第九期青年表演人才(戏曲老生)高研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班,来自京、昆、越、绍、婺、瓯、姚、高腔、乱弹等不同剧种的25名青年戏曲演员,将通过专业学习、专题讲座、艺术观摩、论文写作、教学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

 

  本期研修班特邀“麒派”名家陈少云和有“菊坛第一武生”之称的奚中路前来授课,知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等作专题讲座。

 

老生的‘文’和‘武’区别在哪里?所谓文‘贴’武‘冲’,劲头上就有讲究。”开班当天,奚中路就拉开了功架,“脚必须跟棍儿齐,而且这里的距离就得是一指宽,多了少了都不成。”奚中路教学很讲究,一招一式一点儿都不马虎,“戏曲演员的学习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磨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老生演员要文武兼备。

 

  陈洋是杭州黄龙洞越剧团的一名演员,你很难把身材高挑、大眼睛、樱桃嘴的她跟老生这个行当联系起来。对于这次学习,陈洋有些忐忑。“越剧女老生通常以文戏为主,这次研修班强调的是文武双修,选用了一些武戏,我很紧张也很期待。”陈洋笑着说,“这次真的是来整骨头的,要学的内容可真多,不过,这样的学习很能打开眼界、提高能力。

 

为了留住人才,我们不惜成本

 

  人才荒是全国戏曲院团普遍面临的问题,招人难,招进来想留住人才更难。“为了留住人才,我们不惜成本。”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说,该院前后已有近20人参加过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通过研修班的强化培训学习,青年演员逐渐成长为戏曲表演艺术领域的尖子人才,在戏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中有获得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演员的越剧新秀,有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昆曲魅力的曾杰,有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的罗戎征,还有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瓯剧演员方汝将、获得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婺剧演员杨霞云等。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范益松表示,当前青年戏剧演员缺少艺术实践和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举办这样的研修班,对于提高戏剧人才素养、增加戏剧人才储备很有意义。

 

戏曲演员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据了解,历届研修班共邀请汪世瑜、梁谷音、赵麟童、裴艳玲、逯兴才、孙毓敏、奚中路、张善麟等几十位戏曲名家担纲主授,同时聘请刘厚生、杨小青、茅威涛、罗怀臻、何志云、刘慧芬、金星、白燕升等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提高学员理论修养、表演技能和从艺道德,使青年演员成为创作型戏曲表演人才。

 

在浙江当一名青年艺术表演者十分幸福。”曾经执教全省青年表演人才(戏剧花旦)高级研修班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认为,浙江省文化厅对于青年表演人才的大力扶持令人振奋,值得向全国艺术界推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戏曲演员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尖子人才是各院团生存发展的脊梁,戏曲高研班在发展中不断推出拔尖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成功经验。”  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越光说。

 

  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表示,浙江省文化厅还将实施舞蹈创作、编剧等扶持计划。   

                    (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浙江记者  杜俏俏)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