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到浦东参加相关执法检查

13.06.2014  17:47

    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精简逾7成,率先试点“三合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浦东这片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热土,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实践了一项又一项“率先”,实现了一项又一项“领先”。6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决定”执法检查组赴浦东新区调研政府职能转变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参加调研并讲话。

    检查组一行先后视察了浦东公益服务园及浦东市民受理中心,并听取了关于浦东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情况的汇报。

    “一门式””三联动”简政放权出效率

    “行政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收费最少”,是浦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浦东完成得不错。

    有一组数据为证,从2001年以来,浦东新区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的724项精简到2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232项,平均审批环节从3.4个精简到2.8个,平均审批时限从法定的22个工作日压缩到承诺8.4个工作日,减少了60%。企业的行政审批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浦东成为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少的地区。

    数据成果的背后是一系列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注重实效为导向的措施的支撑。2010年,新区推出了工商、质监、税务“三联动”企业注册登记改革,登记企业只需一次提交申请材料,即可一次领取“一照二证”,实际办理平均时间由法定的45个工作日缩短为4至5个工作日。今年3月又出台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一口受理试行办法,实现企业登记在商务、工商、税务、质监、食药监环节的“五证联办”。在减免行政收费方面,2004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全国首个规范实行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项目“零收费”政策的地区。2006年,新区率先成立市民中心,将各个委办局的办事项目和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受理,采取“一门受理、分流承办、集中收费、限时办结”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浦东还在全市率先开发运行“建设项目网上联合审批系统”,浦东现有的203项行政审批事项中,约有70%实现了网上审批。执法检查中,浦东新区副区长周亚还透露,今年,浦东还将推进区域化扁平化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近距离、扁平化、便捷高效的新型行政审批格局。

    创新监管体制1+1+1>3

    浦东辖区面积广、市场主体众多,监管力量却有限,如何管?

    今年1月,由原浦东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并的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在全市率先拉开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的大幕。试行几个月来,这套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和监管、执法、技术支撑相衔接的监管新机制,以其“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体制优势,取得了1+1+1>3的初步成效。

    “三合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原来的“分段管理”、“多头执法”弊病。例如,在公众诉求处置方面,,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了四个投诉热线操作系统,建立启用了新的公众诉求处置平台,实行“统一流程、统一文书、统一分派、统一处置”,1-5月高效处置各类公众诉求4797件。而“集约化”的监管模式也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效能,通过整合原三个局的监管职能、业务实现“一次出动、多项检查”。新区副区长丁磊举例说明:改革前需要三个部门至少6个人分3次到同一个超市检查的食品、计量器具、广告宣传等事项,合并后只需要一个部门2个人检查一次。

    事实上,浦东的“三合一”监管体制改革并非简单的部门“拼装”,更是注重实效、夯实基层的一次结构调整。此次改革坚持机关瘦身“做减法”,基层强身“做加法”,市监管局的内设机构由原三个局的29个减少至17个,机关编制从264名减少至198名,全局80%的人员在基层一线,并将监管对象量大面广、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的职能、事权下方基层,充实了基层监管执法力量。

    强化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培育社会管理自动力

    政府要简政放权,意味着社会自治活力需要被更大程度地激发。这其中,社会组织成为提高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组织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浦东新区政府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从简化登记程序、公益园孵化培育、加强党建和监管等方面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支持,重点扶持公益性、枢纽型、支持型、行业性社会组织发展。目前,新区正在着力打造集浦东公益服务园、基金会服务园、公益街及塘桥社会公益服务园为一体的国家级公益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上游有基金会,中游有支持型、枢纽型、示范型社会组织,下游有丰富多样的社区操作性、实务型社会组织的生态链,目前,浦东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694家,其中民非组织1334家,2012年,浦东公益服务园“企业提供办公用房和物业服务,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入驻标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操作模式,获得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在培育社会组织的同时,浦东还积极推进社工专业化、标准化,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才人支持,率先成立民间发起、自主运作的社会工作者行业管理机构和内地首家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率先在全国建立社工专业的实训基地和见习基地。目前,浦东新区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已发展到2000多人,拥有专业社工机构数约占全市的60%。

    殷一璀主任在检查中指出,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理念新、视野宽、思路清、举措实,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条件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和全市深化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殷一璀强调,市人大常委会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决定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宣传,不断扩大其影响力;群策群力找准存在问题,促进试点工作更好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以综合配套的理念,不断向前推进。同时,要对人大如何进一步用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进行分析研究,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陪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出席。

责任编辑: 马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