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夏文明之根定位

24.05.2016  17:28

  近来,一阵阵古文明之风吹拂在三晋大地上:海峡两岸三千余人仰祖怀宗在高平拜谒神农炎帝,西侯度遗址圣火取火传递仪式在芮城举行,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在临汾启动。深圳文博会上,山西展厅以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三个一”为核心再现三晋古文明,更是引起轰动,大放异彩。目的在于,追古烁今,见贤思齐,对山西再认识,促山西更发展。

  同时,《山西日报》以“这里最早叫中国”为栏,连续推出《寻根农耕文化之父》《追溯德政文化之源》《探寻德孝文化之根》,讲山西上古之故事,发晋人思古之幽情。炎帝与农耕文化、尧帝与德政文化、舜帝与德孝文化,一篇篇读来,宛若清风徐来,又似花开次第,怎能不让人沉醉、大悟、亢奋,进而有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冲动?

  这里最早叫中国,最早中国在山西。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终于在无可取代的根脉上清晰地定位了自己,这是何等令人惊叹的文化自信。曾几何时,当人们谈论起炎黄时,常常会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虚空里不知所终;当人们说到神农尝百草,尧舜“禅让”时,总是迷失在上古的传说里似是而非。而如今,在文物与典籍的印证中,在民风民俗与历史深处的遥相呼应中,在皓首穷经的考古研究不断给人实证、不断对文明的碎片榫卯拼接中,文明的密码被渐渐解开。一瓦一字,还原出了曾经光照人类的璀璨文明,原来那些传说是有根脉的,这根脉就蕴藏在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

  这里最早叫中国,最早中国在山西。这样的惟一,这样的厚古,这样的烁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沉醉,更重要的是觉醒,是如何在先贤遗风中修身、正德、明亮精神。无论是太行山还是中条山,无论是平阳还是河东,只要是圣人躬耕启蒙过的地方,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来。我们需要在这种纯厚的土壤中进一步觉醒,自觉地寻找我们的根脉,信仰我们的先贤,推崇他们的德行,知行合一。《论语》有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要常常追溯先贤的嘉言懿行,自会熏染高风厚德。今天寻根,就是要从血脉基因中确定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在迷失中觉醒,从历史中借力,走好当下的路子,明亮未来的方向。正如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极具开创性、寻根性的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所讲,过去即便再久远,也蕴藏着发展至今的链条和基因。

  这里最早叫中国,最早中国在山西。这不能只是学界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展厅里,庙宇里,文字里,而应该渐渐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深入为所有人的常识。这就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媒体共同发力。眼下,各方力量蓄势待发,尤其是临汾、运城围绕古文明的文化旅游大力推进,表现出了难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考古、旅游、寻根、追梦正在一点点热起来。笔者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不只是旅游观光,还能由衷炎帝文化、尧帝文化、舜帝文化无比敬畏、无限憧憬,以虔诚之心、崇敬之情,寻根问祖,见贤思齐。惟其如此,才能收获丰盈,在信仰与传承、灿烂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些宏大主题里,净化心灵,滋养精神。这样的理想效应,也应是相关职能部门在古文明旅游开发设计时需要秉承的初心。花若盛开,蝴蝶自来,期待这朵与众不同的古文明之花能成为华夏文明可触、可感、可涨知识、可悟精神的金蔷薇,成为山西文化的新标签。

  炎帝与农耕文化、尧帝与德政文化、舜帝与德孝文化,一个个华夏始祖,一笔笔文明财富、一座座精神富矿,将他们从遥远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恭迎请出,目的不止于厘清文明的源头,更在于期盼一个“尧天舜日”的太平盛世、一种指点迷津的精神引领,让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交汇融合,不仅长久造福三晋,而且永远光耀神州。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