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太原力量”

11.03.2022  10:02

编者按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工作在城乡建设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参考报》联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推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专访,分享地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举措和经验。3月10日,该报刊发了《聚焦人居环境建设共话城市可持续发展——四位代表委员畅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文,现将其中对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同志的专访全文摘登如下。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太原力量

韦 韬

  山西省太原市2018年2月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认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紧扣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主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121.6亿元,历史性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速9.2%,形成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太原模式”。

  太原市首批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太原市的重大使命。太原市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太原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年—2030年)》《太原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年—2020年)》等,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太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政策、投入、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要素,加速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普惠性后补助项目立项机制,引导企业先投入出成果,政府后补助支持,7400多家企业享受12亿元科技专项资金补助,引导企业研发投入1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建立前引导项目立项评估机制,14个绿色低碳技术中试熟化项目加速熟化,11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揭榜挂帅”机制,太钢手撕钢、笔尖钢等核心技术改造实现重大突破。

  太原作为曾经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长期承载着高强度的经济社会活动,生态脆弱和承载力不足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太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精心描绘绿水青山底色。

  曾经的太原西山地区由于产业偏重、超强度开发等原因,形成约11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满目疮痍,污染严重。太原市委、市政府创新治理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理念,实施适度开发和绿化的“二八政策”(企业完成80%的生态修复面积,可获得不高于20%的开发用地面积),吸引17家国有民营企业参与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建成17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治理破坏面约6平方公里,造林绿化约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5.6%,建成投用全长230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暨公路自行车赛道,成为市民休闲度假、体育健身的好去处。太原生态修复的“西山模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平台向国际分享,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太原是一座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坚持以深厚文化底蕴涵养城市气质,筑造精神家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依托541处文物保护单位,结合自然景观禀赋,打造西山、汾河、古城、府城四大旅游板块,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晋祠博物馆、晋祠国风文化节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太原模式,佛首回归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共同富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太原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面向未来,太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主题,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高地建设、生态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改善、文化产业繁荣等方面下功夫,走出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全球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二〇二三年第五期“三晋大讲堂”举行
蓝佛安金湘军商黎光出席 项洁作专题报告   太原新闻网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率先转型发展
——锚定“两个基本实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