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学习南传佛教?

28.10.2015  06:12
法増比丘,澳洲悉尼,12/11/2007,重新编辑 11/2014
http://www.theravadins.org/article/basic-buddhism/why-theravada-buddhism

佛法只有一种,但是因为师承与地域的差别,而有了各派的佛法。大乘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产生后,认为修行者若只是为了求得自我解脱是自私的,应该积极修持成佛,普渡众生,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令无量众生从生死苦海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这大众派把只求自我解脱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为小乘,而自称为大乘佛派。目前大乘宗派主要有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和密宗。我们对汉传的大乘佛法已有超过两千年的传承与修习,自不待多言。自从网络开发与讯息普遍之后,南传佛法也已逐渐传扬开来。佛教本发源于印度,后来先向南方传播开去,以斯里兰卡为中心,再向东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各国和中国的云南,这是属于南传的佛法,因为以巴利语为主,尊重上座比丘,所以南传佛教也称为上座部佛教。它在世界各地吸引了不少信徒,尤其是年轻的佛教徒。



到底南传佛法有什么值的我们学习的地方呢?本文将从下面几点来探讨它。



1.佛陀的传承



巴利圣典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佛典。梵文在公元开纪時才出现在印度,巴利圣典至少比梵文大乘经典早了两百多年,在迦腻色迦王(Kaniska)時的第四次佛经结集也认为佛陀的话是记载在巴利圣典中。汉传的四部阿含经同样的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佛典,但是被贬低为小乘而被遗忘了两千五百年。



南传佛法所教授的佛法,信众遵随佛制的戒律与佛法修学,两千五百年来没改变到。南传佛法朴实的教义,是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法义上的十二因緣、四谛的苦、集、灭、道,是用以破除我们对五蕴、六入处等的执著,这些都有法次、法向;修道的三十七道品中的七类,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就是法次、法向,辅以四梵住的慈、悲、喜、舍,我们应以之来修学,并以自身的体验来印证四圣谛。每一个修行人,不论是出家、在家,都可以随自己的能力范围和生活的方式,亲身实践八正道来提升自己,以便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瞋痴的束缚。



佛陀的教法是用来度人得到和平与安乐、达到寂靜与涅槃。佛教整个教法以此为中心,不为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或是参与玄談,谈论与解脫烦恼痛苦无关的事。在《相应部》V.370里佛说:「诸比丘!我所知道的许多事物,我并没有告诉你们,我只告诉你们极少的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与梵行无关,不趣厌离,离欲,解脱,寂静,不导至全面认知、圆满智慧和涅槃。因此我不告诉你们那些。」



2.纯朴的教法



佛陀在世时根本没有什么上座部、大众部等,也没有什么南传、北传,大乘和小乘的分别。部派佛教的出现是因为对法与律诠释的差別所致。僧团当时在教理和戒律上皆是一致,没有多大的差异。南传佛法是肯定我们个人的修行,不依赖佛、菩萨、护法神等的参与,这一点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教派的争辩是无谓的,大乘和小乘的分别是大众部佛教徒强加的分法,上座部佛教徒否认这种分法。从《律藏》来看,属于上座部系統的律有《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巴利律》,属于大众部只有《摩诃僧衹律》。虽然在经典里《根本有部律》(卷45)及《杂阿含769经》曾提到大乘之名,但这就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在《杂阿含604经》以修行四摄法的称为大士,在《增一阿含经》(卷19)也提到大乘的六度;但这些都是部派佛法,不是佛陀在世时的原始佛法,根据口耳传授世代相承的原始佛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北传佛教在理论的发挥上可说超过了南传佛教,但在实践上,我们不可以一概而论,认为北传地区就是大乘的,而南传地区就是小乘的,这些都是无谓的。现在中国佛教界空前兴盛的是念佛、素食与空谈,这可以从网页上的言论上清楚看到,而对生老病死的切身问题却都没人感兴趣了。 
太原市民宗局积极开展全国扶贫日活动
    10月18日,太原市民宗局组织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赴包扶村阳曲县东黄水镇马驼村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全面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局机关及各微信平台、宣传栏等开展“10.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