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高铁穿上“国产鞋”

27.11.2017  05:54
太重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转型之变

图为太重铁路工业园

  初冬的清晨,清冷肃静。刚从家里走到太重厂门口的李海涛看了看表,还有5分钟整7点,开往太重铁路园区的接送车在不远处等待出发。

  50分钟后,李海涛来到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内的太重铁路工业园区。换好工作衣,李海涛来到生产现场,检查即将发往印度的一批机车车轮。

  今年9月,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完成首批供欧洲庞巴迪客车轮的交货工作,实现了高端客车轮进入欧洲市场的突破。10月份,取得德国DB车轮、车轴和轮对组装认证正式证书。目前,太重已成为北美本土之外第一大轮轴供应商,欧洲本土之外唯一拥有轮、轴、轮对供货资质的企业。

  “不仅如此,我们还是印度、土耳其、东南亚国家最主要的轮轴供应商。”李海涛骄傲地说。

   见证成长

  1996年参加工作的李海涛,一入职就进入太重轨道公司的前身——钢轮公司。工作已经21年的他笑着说:“我的青春在太重,太重的发展有我一份。

  “从1996年太重轨道交通产品的艰难起步,到2004年进入低迷状态,再到2005年的高速发展,可以说,过程很艰辛,但收获是巨大的。”2007年,太重轮轴分公司成立;2009年,新建的轮对厂投产;“十一五”末,投资20多亿元,在当时的太原经济区建设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项目(太重铁路工业园);2012年10月,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车轮生产线锻轧线热负荷试运行,成功出品第一批参数合格的车轮。这条生产线,也成了世界上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最高,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车轮生产线。

  李海涛的青春和努力见证了轨道交通公司从亏损到盈利的全过程,他也从一名质检工成长为车轮厂厂长。“说起我们企业的变化有很多呢,工作环境变了,发展理念也变了。当然,收入也大大提升了。”李海涛笑着说。

   转型龙头

  由单件小批型到批量规模化,由蹒跚学步到国内第一,由连年亏损到现在盈利,转变的不仅是拥有了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线,拥有了更加整洁的生产环境,更是产品研发、信息系统、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理念之变,更是在探索和创新中走出的转型之路。

  过去,太重轨道交通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只有几千片车轮,而现在,新轮线热线产量突破4万片,“中国制造”唱响全球。

  走过20年,轨道交通板块已成为太重转型发展的龙头,轨道交通产品走出一条高产化、批量化的发展新路。如今,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跨入新纪元,太重加快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步伐,大力发展高端、集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积极为中国高铁穿上“国产鞋”。

  现在的太重,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轨道交通用车轮、车轴和轮对的企业。太重轨道交通公司成为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专业服务的国际企业,产品覆盖机、客、货、动、城轨等全系列各种规格型号的轮、轴及轮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太重轨道交通公司始终致力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为企业前行提供了重要指引和行动指南。

  当前,太重积极参与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项目,开展自主研发和联合攻关,自主化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轮轴已取得中国铁路CRCC认证,开始批量供货;自主研制的HXD2大功率牵引机车轮在兰州铁路局运行已超过5万公里,明年上半年完成装车考核。太重也将以全球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为契机,加快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步伐,大力发展高端、集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着力打造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零部件供应商和配套齐全的集成产品专业化研发、制造、服务基地。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太重深入谋篇自身国际化发展,努力在国际市场上磨砺出更加闪亮的“中国名片”。截至目前,太重的轮轴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德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重轨道交通公司成为印度、土耳其、东南亚国家最主要的轮轴供应商,已然是世界轮轴制造企业中最重要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