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日 他们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05.10.2017  22:17

“你若安好,便是团圆”

——记福建省九仙山气象站的“中秋班”

   中国气象报记者 汤珺琳

  远眺灯火阑珊处,正是浓情相思时。中秋,是喜庆热闹的日子。一家人,老老小小,欢天喜地,赏明月,品月饼。但是,在福建省德化县海拔1653.5米的九仙山气象站,工作人员却如往常一样在岗位上忙碌着,值守着“中秋班”。这里是福建省唯一的高山气象站,属国家二类艰苦台站。发完“中秋班”最后一份天气报文后,赖建梁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祝家人中秋快乐。而与妻子的微信对话框里,是他们12岁的儿子刚刚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爸爸》。

  结实的爸爸不结实

  “爸爸今年41岁了,浓眉下一对眼睛炯炯有神……他的个子虽然有点儿高,他的身体却像推土机一样结实!”这是赖建梁儿子对父亲的描述。在儿子的眼里,父亲赖建梁像山一样高大强壮,充满力量,是他心中的“推土机”。但是,已半白的发丝却让赖建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这个在儿子眼里强壮的爸爸一直被病魔困扰,十几年来每天不得不通过吃十几片药片来维持儿子心里“结实爸爸”的形象。

  看着作文,赖建梁的身体也因情绪开始波动起来。他赶紧从兜里拿出随身携带的药盒子,把足足一把药片往嘴里一扑,喝了一壶保温杯的水,才感觉好了一些。无论药有多苦,赖建梁从来没有皱过眉头。他不时地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垮下,家里还有老父亲、老母亲,妻子务工也很艰辛,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儿子心中的“结实爸爸”!

  1996年从原湛江气象学校毕业以后,赖建梁就被分配到九仙山气象站,一干就是21年。九仙山常年与云雾、雷暴相伴,每次观测都要定时定点、风雨无阻地进行,每次当班紧绷的弦丝毫不得松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和艰苦环境,让赖建梁在十几年前就病倒了,到现在,每个月的医药费都接近2000元,是赖建梁将近半个月的工资。尽管病痛缠身,赖建梁从未因为生病而耽误过一次工作。服药的保温杯是他妻子送的,而药盒子则是懂事的儿子帮他准备的,怕他工作一忙起来就忘记吃药。

  

  赖建梁的儿子正在认真地写作文。汤珺琳摄影

  咸咸的月饼心头甜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又去值班了,我用平时省下的零花钱买了爸爸最喜欢吃的蛋黄月饼,寄上山给爸爸吃。”看到这里,赖建梁心里阵阵酸楚。不知道这已经是第几个中秋没有陪家人一起度过了。每年的中秋,赖建梁都主动替其他人值班,嘴里总是乐呵呵地说,别的同事离家太远,好不容易过中秋,应该让他们回家团圆。可他,却从没有考虑过自己,不是他不想念家人,而是他总是这么为别人着想。

  赖建梁从宿舍里拿出儿子托食堂采购的阿姨带上山的月饼,对半切开,蛋黄馅儿露了出来,尝了一口,咸咸的月饼味,在他心里却是无尽的甜美。

  原来,中秋节上午,赖建梁值完班正准备回家时,单位临时有任务走不开,又一次值守“中秋班”。他的妻子和儿子,已经把午饭午菜都准备好了,赖建梁还是没能回家吃上团圆饭。

  得知爸爸又要值班,儿子决定即使不能让爸爸吃上团圆饭也要让爸爸吃上团圆月饼。于是来不及吃午饭,儿子就拿着自己的零花钱和妈妈去了超市。儿子记得赖建梁最喜欢吃蛋黄馅的月饼,数了又数,自己的零花钱只够买简易包装的月饼。这月饼,赖建梁拿在手里,是那样的重,里面凝结着的是儿子和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和爱。比起那些昂贵又华丽丽的中秋月饼,在赖建梁的心里,这就是世上最最珍贵的月饼了。

  

  中秋节这天,赖建梁还像往常一样“观云测天”。汤珺琳摄影

  两半的月饼便是圆

  “不论刮风下雨或打雷,爸爸都要坚守岗位,过年过节,他也要在九仙山气象站值班,我们一家三口很少聚在一起过节。今天是中秋团圆日,我和妈妈非常思念爸爸。”看到这里,赖建梁已经忍不住,泪水溢满眼眶。

  常年湿度大的九仙山,中秋夜又被云雾所缭绕,那一轮金黄色的中秋圆月躲在云雾里,躲不开的注定是这浓得化不了解不掉的思念。赖建梁和妻子儿子虽分隔两地,心却因明月紧紧的拴在了一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赖建梁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越是在这种时刻,心中越是要有大局意识,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让老百姓们能够“风调雨顺”,身为气象人的赖建梁坚守在岗位上“探晴雨、测风云”。

  像赖建梁一样,在中秋团圆的日子,依然坚守岗位的气象人还有很多很多。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等着看天气预报决定第二天的出行时,就是这样一群气象人为公众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每个气象人都用自己的尽职尽责,用自己的一片真心,用自己的踏实勤奋,架设起了一座连接气象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

  这个夜晚,在赖建梁与妻儿的视频聊天中,他将手中对半切开的月饼与妻儿手中的半块月饼拼成了一轮“团圆月”。这就是他妻子经常对他说的:“你若安好,便是团圆。”

 

   内蒙古图里河:节日中坚守一线的气象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于文超 贾志非

  位于牙克石市图里河镇境北的图里河国家基准气候站成立于1956年底,距离市区200余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属国家一类艰苦台站。值班员每天完成日常观测工作,监视各仪器设备运行及数据传输情况,综合观测资料分析和产品制作,仪器的日常巡视和维护,观测测场周边气象探测环境变化情况,以保障按时取准取全第一手气象资料并按规定提供各类气象报告和数据文件。

  图里河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降温急骤,年平均气温-4.0℃,寒潮是图里河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温度极低的特点,月最低气温在零下30.0℃的月份可达4-5个月。

  

  节日中坚守一线的气象人

  

   内蒙古小二沟:气象人的坚持与守候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于文超 曹丽静  

  内蒙古自治区小二沟国家基本气象站建于1956年11月,属国家一类艰苦台站,现职工6人,50岁以上4人,其中工龄最长的王士国同志已在小二沟站工作39年,现仍任劳任怨工作于地面综合观测岗位。

  小二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最近的铁路线大杨树镇120公里,生活单调,职工们周而复始重复着相同的工作。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他们也经历时代赋予的考验,从最初对现代设备、新业务的不适应,到逐渐理解最终熟练操作,都渗透着他们的汗水及对这份工作深深的热爱。也曾被外界不断发展的世界而诱惑,因子女教育问题、就医问题而动摇过,但最终因热爱仍坚守于这片土地。王士国曾说“再有四年我就退休了,每天看看头顶的云,踩着脚下的观测场,很满足。”小二沟气象人用朴实的话语印证了他们对气象事业一生的坚持和守候。

   

  小二沟气象人的坚持与守候

  

   中秋团圆日 他们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中国气象报记者 简菊芳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气象局:日喀则业务最繁忙的县局

  “一天3个人值班,几乎和平时工作一样的节奏。”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气象局副局长加木多说。此外,按照自治区、市两级党委要求,气象局还要派出4个人开展驻村工作,且4个人需要同时在岗,这样一来,能在单位值班的人员就更少了。

  在日喀则,定日县气象局是业务最繁忙的县局,全局只有17个在编职工,每天24小时值班,观测(5次地面观测发报、两次探空观测发报)、预报和服务等业务要辐射4个县。日喀则的仲巴县、萨嘎县、昂仁县气象局虽然已经成立,但气象业务暂时还在定日县气象局,自动站维修维护、地方服务、防雷减灾、科普宣传一样也不能少,只有17个人的县局忙得团团转。

  加木多说,今天是中秋节,又是国庆节假期,是个喜庆的日子,他特地让厨师出去多买点菜和月饼,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对于忙碌,加木多好像已经习惯了。他说,大家都很辛苦,顾不上照顾家里人。至于孩子们嘛,大一点的就在气象局院子里玩。职工们在节假日都几乎没时间管。加木多的大儿子今年10岁,记者连线的时候,他儿子就跟其他职工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然而,最让加木多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因为平时没时间照顾孩子,妻子又要照顾小女儿,孩子的学习没人管,成绩也上不去。

  

  定日县局中秋节工作场景。加木多 摄影

  定日县气象局是全国三类艰苦台站。10月的定日县,平均气温已到零度线以下了,大家已经穿上了冬装。不过,加木多说,真正的考验是冬天,要在艰苦又寒冷的环境下坚守岗位,业务和服务一样也不能少,大家都很不容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布鲁克气象站:在偏远处与寂寞为伍

  “我们的日常工作比较单一,就是最基本的地面观测,每天5次定时观测发报,完成GPS水汽数据传输,保证各项观测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区域内自动气象站,利用和静县天气预报内容为地方政府提供预报预警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布鲁克气象站站长黄向春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

  今天是中秋节,黄向春值班。气象站共有7名职工,每次4个人值班,15天一轮换。可以说,节假日对黄向春和其他职工来说,和平时工作时间没啥区别。

  巴音布鲁克国家基本气象站建于1957年,是国家一类艰苦台站,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内,其观测数据对州、县气象局天气预报有着重要意义。大家熟知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就在这里,然而,气象站所在的巴音布鲁克镇离州政府所在地——库尔勒有360公里,最近的县城是伊犁州的新源县,也有180公里。

  站里职工的家都在库尔勒,由于离家远,且多为山路,单程坐汽车就要八九个小时,黄向春和同事们都是轮班倒休回家。作为站长,最忙碌的时候,黄向春一个月也就能回家待四五天。

  

  工作人员赵艳红正在检查观测仪器。黄向春 摄影

  今天是中秋节,下午,在值班间隙,黄向春组织职工开展了一些室内活动,下棋、打打球,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吃吃月饼,这样,也就不觉得寂寞。晚上,这里空气好,2000多米的海拔天高云淡,很适合赏月,大家在忙完手头的工作,可以在院子里赏月,谈天说地。

  在全国气象部门,像定日县气象局、巴音布鲁克气象站这样的气象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高山、海岛、沙漠以及一切祖国需要的地方,默默坚守在气象工作岗位上,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奉献着。

  

   奋战在高山海岛沙漠和复杂天气下的气象工作者

   ——用坚守为祖国母亲庆生

   中国气象报记者 李一鹏 张妍 李志宏 查日 通讯员王彩霞 刘厚勇 索南才卓 张洪刚

    渤海埕北A平台:一个人的国庆节

  “2分钟平均风速36,海平面气压10250……”10月2日20时,在渤海埕北A平台气象观测站上,观测员杨文杰正通过卫星电话定时向天津滨海新区发送渤海湾观测数据报文,从9月8日换班之后,他已一个人在这里工作了23天。

  渤海埕北A平台气象观测站离陆地74海里,是渤海湾唯一的国家基本气象站,在渤海气象数据观测方面作用独一无二。不过,这个平台完全独立在海水上,周边没有陆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三层。气象工作者与中海油员工共同生活在这里,独立工作。一个人与一套设备形影相吊。

  

  平台外景。董晓力 供图

  “他们那里没有手机信号,网络也不好,平时就是每天8时、14时、20时通过卫星电话向我们发送报文,几乎与世隔绝,采访杨老师可能有点困难。”记者电话打到滨海新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通过协调,我们联系上了与杨文杰搭班的另一位观测员董晓力,他们一般两周或四周轮换一次。

  “工作主要就是定时的气象观测,一天三次,发到陆地,平时就是注意各种仪器工作正常,有问题及时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跟陆地联系。” 董晓力介绍。

  

  气象工作者在检查设备。董晓力 供图

  这个三层的平台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一楼是气象室、食堂、洗衣房、洗澡间、医务室,二楼是中海油办公室,三楼是宿舍。他们活动区域就是一楼和三楼,以及到顶层飞行甲板散散步,活动区域不到2000平方米。

  “长期在单独封闭的环境里,真的是非常孤独寂寞。”董晓力说,现在虽然有了中海油的网络,但信号非常不好,只能挂个qq保持基本的联系。中海油的员工也有他们的业务,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之间联系很少。蔬菜和补给一般四天左右会有一趟船负责运送,如果有雾或者有风,平台供给就会有问题。“吃的有专门的食堂和厨师做,比原来好多了。”

  目前,董晓力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四年,杨文杰已经工作七八年了。“这里的资料很宝贵,能长时间的坚持住,不容易,也很有成就感!”

   塔中沙漠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全员坚守,在“死亡之海”腹地

  中国气象局塔中沙漠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深入流动沙漠腹地200公理以上的气象观测站,距最近的且末县县城213公里。今年国庆节,站上的5名职工都没离开岗位。

  10月2日,业务组组长段凌捷和工程师孙建国爬到房顶更换了GNSS陆太网基准站设备。他们的家都在500公里以外的库尔勒,国庆期间工作任务又相当繁重,工作和生活,就都在这里了。

  

  段凌捷和孙建国在换装备。刘厚勇 供图

  “这个站是国家基准站,自2004年1月起陆续增加了沙尘暴和大气成分等项目的监测以及GNSS陆太网基准站的维护。另外,还承担着为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气象决策服务。”段凌捷介绍。

  这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深入流动沙漠腹地200公里以上的气象观测站。作为流动沙漠大气成分变化观测站,这里是研究流动沙漠大气成分的天然试验场,也是研究沙漠天气气候变化和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的理想基地,

  在沙漠腹地建站,工作环境可想而知。据介绍,这里具有世界八大自然条件之最:距离海洋最远、气候最干燥、植被最稀少、沙丘类型最复杂、沙丘流动性最强、流动性沙漠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流沙层最厚、沙粒最细。冬季最低气温-32.7℃,夏季最高气温45.6℃,全年沙尘天气最多可达260天。

  “10月和11月算最舒服的时候,风沙小,吃在油田乙方单位的食堂,工作两个多月能休息半个月。”段凌捷说。

   安多气象站:4800米,缺氧气不缺志气

  “10月2日,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1.3℃。”这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气象站上报的数据。

  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有人值守的气象站,对于站上的4位职工来说,国庆节也没有假期可言。

  “现在站上一共4个人,每天需要三个人值班,两个人是业务班,每天早上7点上班,按照业务程序要求,开展观测和服务业务,以及安保工作。”站长王亚介绍。

  气象站会将这里云况、能见度、风速风向、湿度、气压、冻土、蒸发量等气象要素,每天定时传送到自治区气象局,再传送到中国气象局。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天气气候系统上游,这些数据对预测下游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极有价值。

  

  10月2日,前往观测场的气象职工。王亚 供图

  国庆节的值班固然清苦,对于站上的职工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长期的高海拔的生活环境。

  “这里空气稀薄,缺氧,高原红细胞增生,心脏和血液的疾病都很严重。”王亚介绍,6月的时候有一位副局长得了脑淤血,幸亏抢救及时,没发生生命危险,“这里不能剧烈运动,大家也都没什么锻炼,其他人高原疾病也或多或少都有。”

  在硬件上,自治区气象局和全国气象部门都在全力解决站上的硬件设施,对职工非常关照。“硬件设施好多了,干部职工生活得到了很大便利。虽然自然条件没法改变,我们职工一直是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全力完成本职工作。”王亚说。

   恩施州气象台:全力迎战罕见大暴雨

  10月2日,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及浙江东南部沿海、海南岛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湖北恩施、浙江丽水和温州等地出现局地大暴雨(100~159毫米)。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水柳坝,24小时降水144毫米;恩施城区降雨120毫米,2日上午交通几乎瘫痪。由于湖北省西部前期降雨偏多,土壤明显饱和,后期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气象服务工作任务很重。

  雨是从1日晚开始下的,在前期,自治州气象台已经做出了1日到2日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预报。“在这个季节强度这么大,实属罕见,我们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3日值班的预报员郭奕涛向记者介绍。

  “我们按照业务流程,早上8时接班,像这样降雨较强的时候,都是通过雷达回波判断今天雨下多少,下多久,然后分析影响,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发给各级政府和有关防汛部门。”郭奕涛介绍,这次降雨使一些水库水位偏高,他们还给相关部门专门提供泄洪服务的预报产品。

  郭奕涛告诉记者,像这样降雨比较大的时候,气象台领导也会来到台里加班。“2日是雨最大的时候,是副台长值的业务班,预计3日晚上还有降雨,上午台长也来到台里,认真分析了天气形势,指导我们开展预报服务。”

  今年国庆节,华西地区多降雨,中东部地区大幅降温,中央及各省气象台,以及各个台站的无数气象工作者都克服困难,坚守着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