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连通中巴走廊

13.08.2015  10:54

中国交建:连通中巴走廊

原文作者:王 哲

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的一个陵园里,有88位中国烈士长眠于此。这里有专人守护并打扫,也有人经常来扫墓和祭奠。这些烈士远离故土,落叶不能归根,但这里是他们的第二个“”,代代传颂着他们英雄事迹的巴基斯坦朋友就是他们的“家人”……他们为何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还得从历史纵深的记忆中寻找答案,这要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中巴国际公路说起。

一条“天路”血脉相连

中巴国际公路(又叫“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22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5公里,巴基斯坦境内809公里。这条公路北起中国新疆的千年古城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中巴国际公路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交通纽带,是通往首都伊斯兰堡及南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对于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条公路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地区及南亚次大陆的交通要道。

1965年,巴基斯坦方面和中国政府进行了接触。经过商讨,双方很快签订了共同建设喀喇昆仑公路的协议。1966年,两国工人在帕米尔高原炸响了开山第一炮。根据协议,中巴双方从两国边界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向各自方向修建公路。从1969年开始,原本由巴方负责建设的红其拉甫到哈里格希路段改由中方施工,哈里格希至塔科特路段上的十余座桥梁也由中方建设,具体承担这项工程的是中国交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交通部援外办公室派遣的建设人员。没有大型机械,没有辅助设备,单纯依靠肩扛担挑,这些工程师和工人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在险恶自然环境中建成“天路”,最终援助巴方建设了北起中巴边界的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塔科特大桥的路段,全长613公里。

喀喇昆仑公路1979年正式宣告建成,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整条公路共有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个,建设中使用了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立方米。中国交建建设的路段最南端为塔科特大桥,于2004年8月更名为“友谊桥”。

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公路全线海拔最低点为600米,最高点为4733米,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1966年至1978年,中巴双方共有约700人为之献出了生命。直到今天,依然有88位中国烈士长眠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的烈士陵园。巴基斯坦人民没有忘记这些具有强烈献身精神的中国人,有专人守护和打扫陵园,并时时传颂中国人不畏艰难修通道路的故事。

30多年前建成的中巴国际公路,进入21世纪后已经无法满足通行需求。2005年8月,公路在里氏7.8级强烈地震的摧毁下彻底中断。几个月后,中国和巴基斯坦决定全面改扩建喀喇昆仑公路。 2008年8月1日,项目正式开工。如今,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

工程的建设异常艰辛,喀喇昆仑公路周边至今人迹稀少,施工方生活非常艰苦。缺乏配套的施工设施。小型机器必须从卡拉奇和拉合尔运过来,而把机器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运到吉尔吉特需要一个月。所有的水泥、钢筋也必须从拉合尔、卡拉奇等大城市运到吉尔吉特,即便路况好的时候也要一周以上的时间,如果路况不好,只能堵在半路干等。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恶劣的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泥石流、雪崩等,至于山体崩塌导致的落石事件更是防不胜防,建筑工人经常会在睡梦中听到山体石头滚落的轰隆声。施工方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发生在2010年1月4日,项目沿线发生了巨大山体滑坡,大半座山体倾泄下来,千万方土石落于山间河流中,形成了一个200米高的巨大壅塞体,顿时使湍急的河水没了去处。上游的河水将附近的村庄、耕地、民居、道路等全部吞没。短短几天,就在塌方上游形成了一个长达20多公里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堰塞湖,蓄水量相当于四个西湖,比汶川地震时形成的谭家村堰塞湖水量还要大近一倍。这次巨大山体滑坡灾害直接将喀喇昆仑公路项目拦腰截断,加上当年七八月间80年一遇的一场大洪水,工程恢复难度很大,堰塞湖的形成导致工程不得不改线。

在修路的同时,中国交建几乎成为当地政府的“应急救援队”。2008年8月,原吉尔吉特旧大桥突然垮塌,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以北的陆路交通彻底中断,项目部在最短时间内选址、采购、运输,架设起一座150米的钢便桥,打通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生命线。2010年1月发生的山体滑坡灾害中,中国交建中方项目部比巴军方更早地进入灾害现场,清理塌方、挖掘泄洪道。2012年5月1日,公路一处路段发生大型雪崩,最厚处积雪约20米,致使道路完全中断,大批等待开关后通行的运输车辆被困,中方项目部成立青年突击队,抢通该路段。2015年4月4日,又一次雪崩导致道路积雪堆积量约1万方,中巴公路彻底阻断。中方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保通预案,经过连续五天抢险,雪崩段终于全线贯通……

中巴国际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近现代17项代价最高的建设工程之一”。从这些赞誉,便可知建设过程的艰苦卓绝。这条公路不仅为以中国交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赢得良好口碑,也为中巴之间物流、人员往来及情感的畅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瓜达尔港建设“一波三折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地理位置非同寻常。

瓜达尔南临浩瀚无垠的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与红海,距霍尔木兹海峡大约400公里,而霍尔木兹海峡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大多数油轮必经的海上通道。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和从巴基斯坦向中国新疆油气运输管道的起点,瓜达尔港承载着非凡的战略意义。

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期间,中巴签订的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里,超过30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有8项涉及瓜达尔。其中包括瓜达尔港东湾高速公路、瓜达尔港国际机场、液压天然气接收站及管道、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

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曾经只是巴基斯坦西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码头。瓜达尔因为地处巴基斯坦落后的俾路支省,远离内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贫瘠,生活在这里的渔民一直过着贫困闭塞的生活。

瓜达尔是替代巴基斯坦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唯一候选地。巴基斯坦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与西方公司沟通港口建设问题,然而这个过程漫长而没有成效。直到2001年中国同意参与,这个深水不冻良港的建设和开发才进入实施阶段。2002年中国交建设计施工总承包该项目,2005年瓜达尔港顺利开通,充分展示了中国公司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实力。中国交建职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为企业赢得了巨大声誉,在这种信任和赞赏背后,是中国交建所代表的中国公司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

建设初期,瓜达尔是一个没有公路、没有淡水、没有电的小镇,当地人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镇外就是茫茫沙漠。中国交建的员工自备海水淡化设备保证生产用水,自备发电设备保证生产生活用电。因蔬菜极为缺乏,中国交建中方项目部只能从上百公里外的伊朗边境运来土豆作为食材。

在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这一现代化项目,中国交建遇到的更大障碍是那里的闭塞和落后。当地的族长、长老们十分担心现代化给那里带来“灾难”,他们害怕一个新型的瓜达尔会将他们排挤出权力机构,甚至“引狼入室”。项目开始之初,当地反对声、抗议声一片。

为安抚当地民众,除了正面宣传中巴友谊、和当地各阶层的人联络感情外,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给予他们利益关照。在项目分包时,中国交建优先考虑当地人,共从当地招收工人1500多名,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的工人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渔民,中国工程人员手把手地从零教起。中国交建既输出资金,又无偿输出技术,为当地免费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从强烈反对到主动接受,当地人与中国人成了“铁哥们”。后来,当瓜达尔港建设遭遇恐怖袭击威胁时,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保护中方员工,强烈抗议针对中国技术人员、破坏瓜达尔港建设的行径。

2004年5月3日,修建瓜达尔港的中国员工在上班途中遭到恐怖袭击,三人当场牺牲,多人重伤。当时,项目部接到“紧急撤离”的指令,但是施工现场正在进行码头面层混凝土浇筑,一旦施工中断,将前功尽弃,对工程质量和后续工作带来难以弥补的影响。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项目部人员坚守在现场,当地军警出动水面舰艇、坦克、重机枪护卫。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轮班作业一天一夜后,完成浇筑作业,整个浇筑过程如同电影大片般气势恢宏。这种精神感动了巴基斯坦政府和当地人民,巴基斯坦政府称赞中国港湾员工是临危不惧的勇士。

如今,港口的建设让昔日的海边旧貌换新颜,瓜达尔周边配套设施正在启动,瓜达尔国际机场即将新建,边区的公路交通网建设大步加快。瓜达尔已经成为俾路支省的商业中心和贸易港口城市,瓜达尔港将成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的物流与港口运输中心。

用尊重构建和谐

当地劳工占中国交建在巴基斯坦职工总数的80%,中国交建一直把尊重当地雇员作为促进中外员工之间情感沟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

巴基斯坦国民信奉伊斯兰教,中方所有员工赴巴前都要接受伊斯兰教相关知识教育,并有系列措施、制度保证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人情。在斋月,中国交建不仅体贴地根据巴方员工的体力状况调整其工作时间,并严格规定中方员工进食时一定要避开巴方员工,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

中国交建的企业文化提倡人人平等,尊重巴方每个阶层的员工。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巴基斯坦社会保留了很多阶层分化的痕迹。但中国交建的工程技术人员上午与业主或社会上层人士洽谈业务,下午就开车主动去工地接巴方劳工。对于中国工程师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当地劳工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种尊重促进了中巴员工之间的友谊,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中方员工经常被邀请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或重要节日,而且往往被视为重要嘉宾,乐器要等他们到来时奏响,庆典要等他们到来时方能开始。

经营任何一个项目,中国交建都把尊重巴方法律作为前提。从项目信息的追踪、投标、建设、运营,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要聘请律师进行合规性审查,尽最大可能规避法律风险。虽然巴基斯坦政权几经轮换,但中国交建承揽的近百项工程项目没有遭遇严重的法律风险。

在正常的项目施工之外,中国交建在巴基斯坦扎扎实实履行好社会责任,真正造福当地人民。除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当地抢险救灾外,中国交建更多的是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长期以来,中国交建在巴基斯坦的分支机构定期开放医务室免费为巴基斯坦村民看病;向孤儿院捐赠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向学校捐赠电脑、打印机,并设立贫困生奖学金,捐赠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50年来,中国交建在巴基斯坦承揽的近百项工程全都优质安全地如期完成,为改善巴基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好评,更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国民心中难以磨灭的良好形象。

(本文章摘自2015年8月《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