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话“春节”:“年文化”来源于“家文化”

17.02.2015  10:12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少人正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已经回到家中和父母老人准备过年。近日,国学专家,文嬴书院院长卫方正详解春节“”文化。

卫院长说,春节是中国人在经过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之后的一种重大的祭祀,酬神,娱神活动。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很多贯穿春节的许多娱乐活动,祭祀活动和社戏活动,包括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在山西,119个县中基本都能挖掘出各式各样的“”文化。

关于“”有一个传说。话说“”是一个可怕的野兽,为了驱赶这个野兽,于是开始贴红对联,穿红衣服,放鞭炮把“”赶走。但这个传说有致命的缺陷。那是一个与怪兽搏斗的日子,甚至是充满恐怖的日子,那怎么能成为喜庆的日子呢?因此“年是怪兽”的说法不成立。真正的过年,是充满庄重的,充满喜庆的一种祈祷和一种团聚。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都是来源于家文化。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春节期间中国人讲究“合家团圆”。不管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外出就餐,只要是家人在一起就好。另外,春节期间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多说吉祥话,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祈求幸福,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在过年期间有一项比较热闹的民俗,就是放鞭炮。但卫院长建议近几年因为空气污染和安全等原因应适当节制。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任何礼仪应以一切人的健康一切人的利益得到尊重和保护为前提。如果放炮惊扰四邻,污染空气或者威胁自身的话,请别放了吧。孔子又曰“礼,与其奢也,宁检”,在形式方面与其铺张浪费,不如回归根本,提倡极简主义是有必要的。一切形式应由心灵的幸福和安宁来服务,如果这种形式只能让心灵更浮躁,这种形式就要节制或摒弃。

过年期间是中国人“家文化”的充分体现。既体现在晚辈的孝道上,体现在长辈的赐福中,也体现在大家族的和睦团圆走动之间。除此之外,春节期间也有“”文化的体现。春节期间有两样食品最重要。一个是饺子,一个是元宵。饺子的各种馅料包在一个面皮里,体现出中国人包容、团结的精神,还有一种团圆的象征意义。

过年期间,中国人祈祷祭祀达到高潮。老百姓把所有的神仙请到一起,说明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多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民俗文化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是通过外向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社戏。比如,晋中太原一带“垒旺火”,是对火的崇拜,还有清徐的“背棍”,柳林的“盘子会”等,这些民俗第一和当地古老的历史有关系,同时也与当地记忆有关系,但无论如何说明,各地均拿出自己最好的文化来庆祝,中国文化渴望喜悦和祥和。

送礼”也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活动。“”原本是一件十分高尚的事情。送礼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意义大于“”的意义,这里的“”是精神的一种寄托,是一种形式而已。

(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