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调研公交安全管理工作

05.05.2015  20:14

  厦门“6–7”事件、杭州“7–5”事件、广州“7–15”事件……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公交车辆纵火事件为公交行业安全防范工作敲响了警钟。由于场地的开放性、工作人员有限、专用设备缺乏等客观原因,公交车厢内的安全管控一直是难点工作。如何破解?有何高招?4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与十多名市人大代表一起到沪军营路公交枢纽站进行实地调研,就本市公共汽(电)车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期间,如何加强公交车厢内违禁物品管控引发人大代表的关注。

  据了解,近年来,本市地面公交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去年,全市公交行业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前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9.35%和16.13%,全年公交行业平均安全行驶间隔里程同比提高了19%,安全情况总体可控。

  关于公交车厢内的防燃防爆工作,据巴士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交行业主要通过严格落实车厢安全防范措施来保障广大乘客生命安全。例如,执行车辆运行中的“一程一检”制度,防止乘客携带可疑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上车,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执勤人员必须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置,防范和避免人员伤亡及事故损失扩大;执行车辆进出场“一车一检”制度,防止可疑物品进入场内,确保停车场安全。此外,巴士集团还在一些重点公交枢纽站增设公交调度员,及时发现和劝阻乘客携带危险品上车,并要求营运一线现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上岗执勤时一律佩戴红袖章,起到威慑作用。

  “现在的措施基本还是靠‘人防’”,在听取情况汇报后,代表们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卫东代表提出,现在公交司机往往是一人多职,承担安全行车、营运服务等大量工作,还要负责对可疑物品开包检查,“说实话,很难,而且乘客通常也不配合”。

  李韶平代表也认为,仅靠司机眼睛盯、鼻子闻、粗判断的人防模式,不仅工作量大且效果有限,他建议,能够借鉴轨交模式,增加检测设备,能够对常规的违禁物品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对此,另一位市人大代表陶爱民直言,“从实际情况看,设备安装费用太高,不太可能。

  市交通委负责人在回应代表意见时也坦言,目前这项工作的确存在难点。“和轨道交通不同,公交车一般是开放的,现在能完全管控的是终点站,对于过境站的管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建议,要依托街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动员组织治安志愿者,帮助运营单位维护站点秩序,及时发现违禁物品、报告可疑情况。

  与会人员认为,这个问题还要从根本上做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 马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