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

18.08.2014  11:13

第一部分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太原市上下深入贯彻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强信心、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的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促进转型跨越和一流省会城市建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状况比1季度有所改善,主要经济指标速度比前5个月有所提高。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回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提速,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降幅逐步收窄,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加快,用电量、货运量等要素指标趋于向好,全市经济“止缓、回稳、促增”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 、地区生产总值 1152.11亿元,增长2.0%;

2 、服务业增加值 705.95亿元,增长5.1%;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87.76亿元,下降5.4%;

4 、固定资产投资 499.79亿元,增长22.1%;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99.55亿元,增长12.0%;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36.77亿美元,下降17.5%;

7 、外贸出口总额 21.38亿美元,下降11.9%;

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51.83亿元,增长12.3%;

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平均上涨3.1%。

主要运行特点如下:

一是在克服较大下行压力后,主要经济指标速度回升、经济总体止缓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速度回升。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2.0%,增速比1季度(0.1%)加快1.9个百分点,在连续4个季度回落后实现止缓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增速比1季度(11.6%)加快0.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3%,增速比前5个月(10.0%)加快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4%,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8.9%)收窄3.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低降幅。

先行要素指标稳步趋好。 上半年,全市用电量(不含省调电厂厂用电)109.67亿千瓦时,增长5.1%,增速比前5个月(4.7%)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73.76亿千瓦时,增长5.3%,增速比前5个月(5.1%)加快0.2个百分点。太原地区铁路货运量2188.72万吨,增长1.5%,增速比前5个月(1.2%)加快0.3个百分点。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730.86亿元,比年初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12.3%)减缓3.0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7621.65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5.2%)加快1.3个百分点。

二是在主动调控和转型升级中,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服务业增速比1季度加快,占GDP比重同比提高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705.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1.3%,比上年同期(58.3%)提高3.0个百分点;增长5.1%,增速比1季度(4.5%)加快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2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民间投资保持相对活跃。 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355.73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的71.2%;增长38.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6.2%,增速高出全市投资4.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和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双双过半,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8.4%提高到50.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5%。

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降幅收窄,仍居工业前十大行业之首。 上半年,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加值65.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8%,占比高于钢铁行业(21.3%)、煤炭行业(17.5%);下降18.6%,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32.1%)收窄13.5个百分点。

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较快增长,大众消费渐成餐饮市场主流。 上半年,以大众餐饮消费为代表的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3.4%,快于以高端餐饮消费为代表的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下降16.6%)    40.0个百分点,带动全市住宿餐饮业市场稳定增长(营业额增长7.3%)。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明显增多,市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上半年,我市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综合整治力度,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92天,比上年同期(59天)增加33天。市区环境空质量综合指数由上年同期的9.22下降为7.80,下降了15.4%,环境质量取得明显好转。

三是在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同时,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1万人,其中创业带动就业1.32万人。2.74万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6%。

财政保障民生类支出。 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快增长,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92.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7%,教育支出增长13.7%。

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一流省会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由速度回升向稳步好转坚实迈进

大项目拉动作用显著。 上半年,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5个、完成投资189.41亿元,增长100.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3.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达亿元以上的项目81个,完成投资249.36亿元,增长67.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上半年,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投资84.74亿元,增长150.9%。建设路快速化改造、长风街高架桥等道桥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快速交通体系和路网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功能形象得到新提升。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太原南站七月建成通车,将会极大地带动周边及沿线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大太原经济圈的建设。太原武宿保税区自上年通过国家开关验收后,业务量增长迅速,截至6月底,太原海关共监管进出综保区货运量4.5万吨,货值8.5亿元人民币,监管进出区货运车辆合计1326辆次。上半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户,实际利用外资额5.87亿美元。

第二部分  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率有所回升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5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增速1季度(0.1%)加快1.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降幅收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加快。 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1.45亿元,下降2.1%,降幅比1季度(下降6.0%)收窄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05.95亿元,增长5.1%,增速比1季度(4.5%)加快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3:40.4:58.3演变为1.3:37.4:61.3,分别拉动GDP增长0.03、下降0.85、增长2.8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增速与1季度(2.1%)持平。其中:农业产值14.68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5.93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8.10亿元,增长6.3%;渔业产值0.13亿元,下降0.4%。

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单产水平创新高。 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48.56公顷,比上年下降57.4%;小麦产量876.46吨,比上年下降57.1%。平均亩产391.31公斤,比上年增加2.08公斤,创历史新高。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上半年,肉类产量2.66万吨,增长2.3%;禽蛋产量1.29万吨,与上年同期持平;牛奶产量4.90万吨,增长0.2%。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9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增速比前5个月(22.5%)减缓0.4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 ,第一产业投资5.13亿元,下降33.0%;第二产业投资138.93亿元,下降4.5%,其中,工业投资138.59亿元,下降4.6%,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4.9%)收窄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55.73亿元,增长38.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9.26亿元,增长7.2%,增速比前5个月(11.9%)减缓4.7个百分点。

从隶属关系看, 中央项目投资42.02亿元,增长80.5%;省属项目投资90.16亿元,下降16.9%;市属及以下项目投资367.61亿元,增长32.5%。

从经济类型看, 国有投资242.95亿元,增长21.0%;非国有投资256.84亿元,增长23.2%。

主要运行特点:

1 、工业投资负增长

上半年,工业投资138.59亿元,下降4.6%,速度分别比上年同期(36.6%)、上年全年(22.4%)减缓41.2和27.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5.5%降至27.7%,回落7.8个百分点。

2 、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355.7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2.6%提升至71.2%,提高8.6个百分点;增长38.9%,比前5个月(41.4%)减缓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19.3%)加快19.6个百分点,在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双双下降(分别下降33.0%、4.5%)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投资的强力拉动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力量。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倍增长

随着上年续建和今年新开工的一批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工程的陆续开工,上半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4.74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7.0%,比上年同期提高8.7个百分点;增长150.9%,分别比前5个月(132.3%)和上年同期(16.8%)加快18.6和134.1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4个百分点,在促进全市投资增长方面贡献显著。

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放缓

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明显回落态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9.2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增速由最高的2月份23.5%降至7.2%,回落16.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也由上年同期的18.8%下降至10.3%。

      5 、央属投资高增长、市属及以下投资高贡献

      上半年,央属投资42.02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7%提升至8.4%;增长80.5%,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21.1%)加快101.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6个百分点。市属投资367.61亿元,增长 32.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3.6%,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9.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0个百分点。省属投资处于负增长态势,完成投资90.16亿元,下降16.9%。

6 、民间投资占比过半表现活跃

上半年,国有投资经历了由负增长到低增长,进而实现较快增长的转变过程。前2个月、1季度分别下降35.8%、7.3%;前4个月、前5个月分别增长10.5%、11.9%。上半年,国有投资242.95亿元,增长21.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8.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3个百分点。

非国有投资256.84亿元,增长23.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1.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从高位增长逐步回稳,增速从前2个月的117.1%高位开局,逐步回稳至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增长26.2%;完成投资250.20亿元,总量占全市投资比重过半,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8.4%提高到50.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7个百分点。

      7 、大项目投资增势强劲

上半年,大项目投资增长保持强劲势头,主要体现在10亿元以上项目和投资额达亿元以上项目对全市投资的拉动效应显著。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5个,比上年同期(41个)增加24个,完成投资189.41亿元,增长100.9%,高出全市投资78.8个百分点,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出11.4和80.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7.9%,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05.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3.2个百分点。

完成投资额达亿元以上的项目81个,比上年同期(61个)增加20个,完成投资249.36亿元,增长67.2%,高出全市投资45.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9.9%,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10.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5个百分点。

四、规模以上工业降幅逐步收窄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7.7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4%,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8.9%)收窄3.5个百分点。

从隶属关系看, 中央企业增加值35.15亿元,下降5.8%;省属企业增加值130.23亿元,增长3.5%;市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122.38亿元,下降13.5%。

从经济类型看,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74.34亿元,增长1.6%;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110.93亿元,下降14.3%。

从主要行业看,十大行业中增长的有5个: 钢铁行业,烟草制品业,燃气生产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下降的有5个: 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和炼焦业。

主要运行特点:

1 、新兴接替产业绝对量、占比超传统产业

今年年初,受宏观需求走弱、部分重点企业上年同期高基数双重影响,我市新兴接替产业绝对量及占比均低于传统产业。特别是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全年的54.3%下降至前2个月的46.3%,之后逐步回升。上半年,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154.11亿元,超过传统产业增加值(133.65亿元)20.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3.6%,高出传统产业(46.4%)7.2个百分点;下降7.7%,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5.6%)收窄7.9个百分点。

2 、装备制造业降幅继续收窄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6.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3.6%,比重比前5个月(30.8%)提高2.8个百分点;下降12.9%,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23.7%)收窄10.8个百分点,下拉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6个百分点。

其中, 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 增加值65.67亿元,下降18.6%,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32.1%)收窄13.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制造业 增加值7.56亿元,增长11.1%,增速比前5个月(12.0%)减缓0.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增加值6.36亿元,增长28.5%,增速比前5个月(25.0%)加快3.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

3 、传统产业持续低位运行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对我市传统产业主要行业产生较大冲击。上半年,传统产业增加值133.65亿元,下降2.8%,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4%)扩大1.4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增加值50.49亿元,下降10.1%,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0.0%)扩大0.1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 石油加工和炼焦业 增加值7.13亿元,下降7.8%,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7.3%)扩大0.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增加值9.36亿元,下降7.6%,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6.6%)扩大1.0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

4 、钢铁行业平稳增长

上半年,钢铁行业增加值61.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1.3%;增长7.4%,增速比前5个月(10.8%)减缓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低于前5个月(拉动2.0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

5 、燃气生产供应业、烟草行业增速加快

上半年, 燃气生产供应业 增加值9.8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4%;增长11.8%,增速比前5个月(7.7%)加快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烟草行业 增加值18.6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增长9.3%,增速比前5个月(0.5%)加快8.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

6 、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低迷

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同期盈利4.00亿元转为亏损1.55亿元。从行业看,亏损行业过半。我市全部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盈利的只有16个,从企业看,企业亏损面较高。3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7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8家,企业亏损面高达45.8%。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2.54亿元,增长31.4%。

五、建筑业继续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9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增速比上年同期(25.5%)减缓6.8个百分点,比1季度(14.0%)加快4.7个百分点。

从施工地域看, 省内产值476.98亿元,增长14.8%;省外产值320.92亿元,增长25.0%,对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达51.1%,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6个百分点。

从隶属关系看, 中央企业产值358.31亿元,增长8.6%;省属企业产值199.80亿元,增长15.5%;市属及以下企业产值239.79亿元,增长41.6%,中央、省属、市属及下企业产值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9.1:25.7:25.2变为44.9:25.1:30.0。

六、消费市场呈现止缓回稳走势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增速比1季度(11.6%)加快0.4个百分点。

从地域看,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5.69亿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6亿元,增长13.2%。

从行业看, 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60.14亿元,增长12.8%;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2.87亿元,增长7.3%。

主要运行特点:

1 、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回升

上半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14.11亿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7.4%)加快0.8个百分点,比前5个月(6.4%)加快1.8个百分点。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5.44亿元,增长17.9%,增速比上年同期(16.1%)加快1.8个百分点。

2 、从区域看,乡村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零售额

得益于我市强农惠农等政策的实施、农村社保体系和商品流通体系的逐步完善等因素,上半年,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6亿元,增长13.2%,增速比1季度(11.5%)加快1.7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5.69亿元,增长11.9%,增速比1季度(11.6%)加快0.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1.3个百分点。

3 、从行业看,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降幅有所收窄

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降幅逐月收窄,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9.72亿元,下降16.6%,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7.0%)收窄0.4个百分点。    

4 、从商品类值看,食品、服装等生活类商品成拉动主力

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商品成为拉动主力。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60.16亿元,增长52.3%,比前5个月(47.3%)加快5.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开局低迷,前4个月零售额均呈下降趋势,前5个月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增长2.7%,上半年,在商家各种营销方式下,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势头加快,实现零售额57.31亿元,增长13.7%,增速比前5个月(2.7%)加快11.0个百分点。

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较快增长。 全市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26.84亿元,增长 30.1%,增速比前5个月(25.0%)加快5.1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6.87亿元,增长35.1%,增速比前5个月(31.8%)加快3.3个百分点。

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低速增长。 今年以来,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35.5%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速逐月减缓,上半年实现零售额146.88亿元,增长4.3%,增速比前5个月(6.7%)减缓2.4个百分点。受汽车销售放缓、煤炭货运市场低迷、城市道路改造、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多种因素影响,成品油市场销售低速增长。上半年,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1.5%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47.64亿元,增长2.1%,增速比前5个月(1.8%)加快0.3个百分点。

金银、家电类等时尚享受类商品零售额继续下滑。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金银、家电等曾经的消费热点领域面临基数逐渐抬高的压力,消费热度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11.02亿元,下降 21.7%,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23.0%)收窄1.3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8.12亿元,下降16.6%,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8.1%)收窄1.5个百分点。

5 、从零售渠道看,互联网零售逐渐起步

互联网零售作为一种便捷有效、覆盖面广的全新销售手段,越来越受到全市各商贸企业的重视。上半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为 2.5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4%,比重比1季度(0.1%)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大众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类商贸企业纷纷利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或通过美团、糯米等团购网站进行优惠促销活动,对全市消费增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七、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9.7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7%;国内游客2216.62万人次,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257.32亿元,增长1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55.12亿元,增长16.7%;旅游外汇收入0.36亿美元,增长4.1%。

八、外贸进出口降幅扩大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6.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5%,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7.1%)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1.38亿美元,下降11.9%;进口总额15.39亿美元,下降24.2%。

在出口总额中,钢材出口额9.14亿美元,增长63.2%,(其中:不锈钢材出口额7.11亿美元,增长48.2%);机电产品出口额9.06亿美元,下降41.3%;焦炭出口额0.73亿美元,增长149.8%;金属镁出口额0.57亿美元,增长33.6%;煤炭出口额0.31亿美元,下降64.7%。上述五类产品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8%、42.4%、3.4%、2.7%、1.4%,合计占到92.7%。

利用外资增速放缓。 上半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87亿美元,增长3.4%,增速比前5个月(6.0%)减缓2.6个百分点。

九、公共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增速比前5个月(10.0%)加快2.3个百分点。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2.25亿元,增长13.7%,增速比前5个月(9.3%)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4.1%,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13.6%)收窄9.5个百分点。

支出增长的有:节能环保支出增长92.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7%,教育支出增长13.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5%,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增长12.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8.0%,支出下降的有: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10.0%,农林水事务支出下降17.9%。   

十、CPI涨幅较上月扩大

6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3.3%,涨幅与5月份(3.3%)持平。上半年平均上涨3.1%,涨幅比前5个月(3.0%)扩大0.1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价格全面上涨。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6.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4%,食品类上涨4.3%,衣着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烟酒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5%。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5.6%, 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6.5%)收窄0.9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3.2%, 降幅比前5个月(下降 3.5 %)收窄0.3个百分点。

十一、其他要素指标稳步趋好

1 、用电量增速加快

上半年全市用电量(不含省调电厂厂用电)109.6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5.1%,增速比前5个月(4.7%)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用电量0.89亿千瓦时,增长2.2%。第二产业用电量75.47亿千瓦时,增长5.3%,其中:工业用电量73.76亿千瓦时,增长5.3%,增速比前5个月(5.1%)加快0.2个百分点;建筑业用电量1.71亿千瓦时,增长4.8%,增速比前5个月(4.9%)减缓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18.01亿千瓦时,增长3.6%。居民生活用电量15.30亿千瓦时,增长5.8%。

2 、金融存贷款平稳运行

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730.86亿元,比年初增加911.26亿元,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12.3%)减缓3.0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7621.65亿元,增加463.83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5.2%)加快1.3个百分点。(太原市统计局)(责任编辑:贾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