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律师身患重病 三地举行告别会提前与亲友告别

01.12.2015  19:25

 

  病房里,王克俭和友人握手告别

    “我只是有机会、有能力做过一些好事,此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11月20日上午,山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消化三病区001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王克俭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王克俭,山西宏烜律师事务所律师,今年69岁。11月12日,他在北京305医院的病床上写下“告亲友书”,说自己被告知为胃癌晚期,多发性转移,将不久于人世,所以要在太原举行一场亲友告别会。

  与电影《非诚勿扰2》里的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不同,王克俭的告别会没有盛大的仪式,甚至只能在医院的病房里进行。但11月20日,得知他回到太原,亲戚们来了,老同事老朋友来了,律师同行们来了……

   1 病房里的告别他注视着每个人并用力握手

  20日上午9点半,记者赶到王克俭所在的001病房时,病房里站着几个年轻人。他们都是宏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得知王律师回太原了,一早赶了过来。

  王克俭躺在病床上,正在挂点滴,面容消瘦,神态却很平静。看到记者进来,他抬了抬手,招呼记者在床边坐下。或许是担心记者局促,他想了一会儿,问“你认识任某某吗”,声音非常微弱,记者耳朵凑过去才能听清。

  还没来得及多说,又相继有几个人进来,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每一个人,他都要和对方握手,手很消瘦,握手时,筋都绷起来了,能看出来他在用力。人们各自找地方坐下,他没有力气多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追随着每一个来访者,凝视片刻,像是要把每个人都记在心里。

  这拨人还没走,又有人捧着鲜花进来,是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这是一位律师同行,同样是用力地握手,不能多说话,王克俭边听边微微点头。说了没几句,同行的眼眶红了,眼泪涌了出来。见状,他抬手轻轻地拍了拍对方的手。

  没过一会儿,一位身材略胖的男子进来,也是一位律师,看上去跟他很熟,一边握手,一边说“坚强点,赶快好起来”,他说“这次估计是扛不过去了”,语气里带着些自嘲。

  两个多小时里,病房里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每当有人问起“你怎么样了”,他都会回答“没事,没事”,让人们不要为他担心。

  其实,已经有一个月时间了,王克俭不能吃一口饭,不能喝一口水,嘴干了,也只能拿棉签蘸水抹一抹嘴唇,每天,输液瓶下面挂着至少50厘米长的输液条。女儿王大瑞说,父亲不能吃喝已经一个月了,全凭输液维持身体所需营养,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一上午的时间,虽然家人劝说“累了就睡会儿吧”,但王克俭并没有合眼,好像根本不舍得睡觉,怕错过每一个来访者。

   2 为什么要举行告别会他说“不想麻烦别人

  告别会,一般都是在当事人去世后举行。活着时就举行告别会,多数人也许只在电影《非诚勿扰2》里看到过。电影里,患了黑色素瘤的李香山在生命尽头,对好友秦奋说自己不怕死,但不想生不如死,于是,秦奋给他策划了一场“人生告别会”。

  王克俭为什么要举行亲友告别会呢?“不想麻烦别人!”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王克俭其实不仅仅是一位胃癌晚期的病人,翻看他的履历,更像是一部个人荣耀史。2000年,他被省司法厅荣记“一等功”并获司法部一等功奖章;2003年,被省总工会评为首届维权卫士并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他被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全国律协评为首届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司法厅号召全省法律服务工作者向他学习;2010年,他被评为省特级劳动模范;他的事迹入选中央党校大型文集《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丛书。而这些,只是他诸多荣誉中的一部分。

  荣誉的背后,是他曾连续多年努力,最终促使一项全国范围内的不合理收费被取消;是他帮退休职工追索退休金,帮农民工讨要长期拖欠的工钱……

  有多少人认识王克俭,数也数不清;有多少人对王克俭心存感激,也无从统计。

  “告亲友书”是王克俭在纸上写出来后,女儿王大瑞在手机上打出来发在朋友圈里的。获悉记者要采访,王大瑞第一反应就是“你在哪里看到的”,随后又解释,自己的朋友圈里除了亲友,只有法律界的一些人士。

  王克俭说,他写“告亲友书”,是希望亲友有时间就来告别一下,没时间就不用来了。

  王克俭的不想麻烦,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感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界人士说,按照传统习俗,一个人去世后,通常要举行遗体告别会,有的还要举行追悼会,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王律师举行告别会,分别在北京、太原、临猗老家3地举行,每个地方3天,让亲友无须长途跋涉,可以自由选择,这给了大家很大的选择空间。

  从1981年当律师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王克俭帮助了很多人,当他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想到的是“不麻烦别人”。

   3 得病依然忙于工作住院也要把案卷拿来看

  在2000年,一本名为《生命的留言》的书曾引起很多人关注。作者陆幼青也是胃癌患者,他用日记这种形式记录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光,他“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这种惩罚要落到我身上呢”。他认为“癌症展示死亡过于清晰和从容,以致中国人把对死亡的恐惧移植其上”,他“果断地把另一半化疗处方扔掉了”。

  同样是胃癌,王克俭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2014年11月16日,王克俭被确诊为胃癌,不到一个月后,太原发生“12·13”周秀云非正常死亡案,王克俭成为民警王文军的法律顾问;2015年4月14日,王克俭在北京做了全胃切除手术,9天后出院,5月18日,王文军涉嫌故意伤害致死、滥用职权案就要开庭,他出院不到两周就工作……王大瑞提供了一份父亲的生病工作时间表,“生病之前,他就说过一句话‘小车不倒只管推’,他也是这么做的,知道自己是癌症,但一直就是工作状态。”“太劳累了!”王大瑞说,父亲除了配合治疗外,从来没有把注意力投向自己的病情,实在太难受的时候,会稍微停几天,情况一好转又开始工作,而且就算难受,也是一直在考虑工作的事,直到10月24日进了医院。“就是住院治疗,他也要把案卷拿到病房看。”山西宏烜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说。

  即便知道自己所剩时日不多,即便已经开始和亲友告别,王大瑞说,生活上的事儿,父亲没有交代过什么,“他就给我交代了几件工作上的事儿,告诉我谁的事情你一定要办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着病床上的王克俭,《出师表》里的这8个字跃然纸上。

   ○父女答同题

   女儿说:他觉得做了该做的 他说:只是做了一些有能力做的事

  由于王克俭已经不能过多与人交谈,他说自己的事情,问和自己在同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女儿即可。一上午的时间,记者多半在和王大瑞交流。

  采访结束前,记者问了王大瑞两个问题。

  记者:您父亲是如何评价自己一生的?

  王大瑞:他就是觉得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记者:他有什么遗憾没有?

  王大瑞:这个时候了,他何必在乎个人得失呢。其实他还是希望对他所做的事有一个评价。

  王克俭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呢?虽然声音微弱,但他依然很认真地回答了问题。

  记者:对于您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都非常敬佩。您对自己这一生,又是如何看待的?

  王克俭:我就是做了一些好事而已。这些事,有人没机会做,有人没能力做。我刚好有机会也有能力,就做了。

  记者: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您有什么放不下的吗?您有没有觉得遗憾的地方?

  王克俭:没有遗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此生无憾,这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可很多人在走到生命尽头时,难免有各种懊悔和遗憾。但王克俭做到了,也许,这是他能坦然面对死亡、平静与亲友告别的原因吧。

   ○延伸阅读

   在执业生涯中,他其实做了很多

  “能力很强,不会挣钱。”这是省城一位资深律师对王克俭的评价。“他做了很多别人不愿意做、难度很大的事情。”一位来看望王克俭的律师说。虽然说法不同,但表达了同样一个意思:他是一个好律师,做了不少好事。

  王克俭做了哪些好事呢?王大瑞讲述了父亲执业生涯中的一些事:

  1996年,王克俭在受理一起纠纷案时,发现居民购房时需缴纳的“商业网点建设费”属于不合理收费,就多次向国务院、全国人大及相关部门提出纠正此收费项目的建议。经过3年努力,1999年,商业网点建设费被明令取消。

  山西中北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后职工就集体上访不断,甚至还发生了封堵原太高速长达27天的事件。2007年5月,王克俭和李建魁、王大瑞组成的工作组开始为该公司1800多名职工提供法律帮助。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帮1800多名职工摘掉了“对改革开放不理解”的帽子,促使有关部门给他们补发了2008年之前拖欠了数年的工资,工作也逐步得到安置。

  2004年,在太原市小店区一家非法开设的轧钢厂打工的农民工闫丙魁工作时被钢条烫断足筋,一直得不到合理赔偿。2005年接受闫丙魁的委托后,王克俭和王大瑞历时4年时间,在2010年9月为闫丙魁争取到了赔偿15万余元的公正判决,其间还劝导闫丙魁放弃了要与对方“鱼死网破”的念头。

  2010年12月15日,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职工于明,因12天中有9天连续工作24小时,在检修水管时摔倒,医生诊断为脑溢血,后因瘫痪丧失劳动能力。事发后,于明一直不能被认定为工伤。接到此案后,王克俭和王大瑞做了各种努力。2013年,太原市人社局终于认定于明为工伤。这是我省首例将“过劳病”直接认定为工伤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