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新常态下新举措——2015年我省“三农”政策解读

02.02.2015  12:36

编者按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机制、动力、速度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所有这些都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农业农村工作环境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工作自身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已经到来的2015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刚刚闭幕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本报就会议精神进行了辑要和解读,与广大读者共享。

机遇与挑战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比较效益低下。
   农民收入偏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欠账较多。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农民就业、增收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

政策拉动,惠农力度持续加大。
   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将使农业农村直接或间接受益。
   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农产品量和质的提升。
   新型业态日益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增长点。

重点工作

1 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

解读:
   这是我省农业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其内涵实质是要更加注重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加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积极把现代科技成果、产业组织方式和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数量增长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巩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加务农收入。
   路径: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 兴水增绿强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解读:
   经过长期努力,大气力治山治水,我省基本遏制并初步扭转了生态恶化的趋势,但生态环境总体上仍然十分脆弱。增绿就是要重现青山绿水。遵循自然规律,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协调推进造林绿化、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草地保护建设等工作,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仍然是“木桶”的短板。兴水就是要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加大节水力度,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业农村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水需求。
   路径:
   要切实抓好节水工作;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继续强力推进造林绿化;加快实施水生态修复;加强草地保护和建设。

3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农村

解读:
   多年来,我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到实施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五件实事”、再到去年启动农村人居改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农民群众基本诉求。
   路径:
   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项工程。
   继续办好“五件实事”。

4 发挥城镇化辐射效应推进城乡一体化

解读:
   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省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要从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入手,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一体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一体发展。
   路径:
   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贫困地区。当前,我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性改善,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基础仍然薄弱,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吕梁、太行两大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全省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这一核心任务,抓住促进农民稳定就业这个关键环节,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扶贫开发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来办。
   路径:
   实施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
   积极开展金融扶贫,继续抓好教育扶贫。
   推进异地扶贫搬迁,落实精准扶贫机制。

6 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解读:
   过去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要靠改革。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
   路径: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

主要指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以上。
   水利投资431亿元。
   新增农田实灌面积180万亩,今年力争总面积达到2300万亩。
   新造耕地30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0万亩。
   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公斤以上,夏粮面积1000万亩以上。
   力争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400亿元。
   今年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要完成退耕还草100万亩。
   新建20万亩膜下滴管示范工程。
   今年完成造林400万亩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年完成投资220亿元。改善50万农村人口和1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条件。新改造农村道路500公里。绿化村庄500个,新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实施30万户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提质工程。新建改建各类农村房屋21万户,解决64万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完成300个村的污水处理任务。抓好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
   扎实办好“五件实事”,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8.5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幼儿园300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5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再完成50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今年完成投资240亿元。
   今年在58个贫困县实现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全覆盖。
   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年基本完成。

文字:段伟华 制图:薛海鸥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