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中分花鸟城

25.09.2021  07:57

河美景

  前不久,太原植物园“好问湖”的湖面上多了不少“小红点”——一种名叫赤麻鸭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144个高耗能企业被关停,42万平方米的煤坑变平湖后,生态系统得以修复的太原植物园区域,正成为候鸟新的中转站。目前,太原有记录的鸟类达到249种。太原候鸟总数不断上升,种类日益丰富,栖息地、中转站逐年增多,成为对太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最好肯定。

   龙须沟”变身生态带

  年近七旬的市民赵培生怎么也想不到,之前家门口这条黑臭了很多年的河,如今变成了一道风景线。他眼中的河,就是虎峪河西延段。“以前河道没有堤岸,环境又脏又乱,加上周边居民都爱往这里倾倒垃圾,那味道别提多难闻了。”赵培生说,“改造后,彻底清除了堆积多年的垃圾,生活污水也看不到了。看看现在的虎峪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多好!

  穿城而过的汾河以及源于东、西两山的九条边山支流,给地处内陆的太原注入了灵气和秀美。遵循“源头治理、蓄水调洪,雨污分流、河水复清,快速交通、绿色长廊,连片改造、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2018年,我市投资278亿元的“九河”综合治理全面完工,共敷设雨污水管线326公里,新建快速路184公里,建成两岸250万平方米的绿色景观带,“九河”也成为连接城市中心区及东西山地区重要的交通及景观通道。“仅虎峪河我们就封堵了87处污水直排口,通过截污纳管的方式,将其全部接入河道两侧的污水管网。”市委城乡管理工委副书记武卫华说。让他更振奋的是,在实施虎峪河、九院沙河综合治理后,我市投资近25亿元,又马不停蹄地启动了虎峪河西延、九院沙河西延综合治理工程。6月中旬主路通车后,两条河的治理一直西延至西山脚下,治理标准并没有因为远离市中心而降低。

  漫步岸边,湿润的清风扑面而来——从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龙须沟”,到清水复流、绿色浓郁的生态带,太原的9条边山支流及河沿岸,一年三季,变得鸟语花香,吸引着不少鸟类觅食、飞翔、嬉戏,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逢雨就排”成为历史

  “九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的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将“九河”曾经直排汾河的生活污水,全部收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再排放,大大提升了汾河水质。不过,新问题又出现了。以晋阳污水处理厂为例,“九河”治理前,该厂平均每天处理污水约25万吨。治理工程完工后,这一数字已经增加至32.8万吨。这个问题,在管网末端的汾东污水处理厂,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保障运行安全,污水处理厂只能采取溢流外排和加药降污的应急措施,“逢雨就排”造成了汾河太原段部分断面水质超标。

  为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市于2019年12月启动了汾东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的建设。其间,工程建设者克服了冬季施工、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原计划18个月的工期缩短至5个月完成。随后,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预计年底前可具备通水条件,我市污水处理能力将再增加16万吨/日。目前,我市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由4年前的79万吨/日增加到127万吨/日,实际污水处理量由66.24万吨/日增加到110.38万吨/日。通过大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并采取排空河道缓洪池和泵站调蓄池等应急措施,8月9日、19日和20日,我市出现大雨和暴雨汛情,汾东污水厂平均每日实际污水处理量从28.51万吨提升至38.27万吨。即便处理量剧增,但污水处理系统始终运行平稳,没有向外溢流直排。

  环境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底色。为畅通城市“血管”,解决雨污混排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从今年6月开始,我市近70条街巷分5批开始“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将在今年全部完成。

   做好“活水”锦绣文章

  不仅让水净起来,还要让水流得动。在“九河”综合治理管线铺设时,我市还前瞻性地铺设了中水管线。市城乡管理局计划建设科科长陈艳表示,处理后的再生水流经中水管线,可回用于汾河河道的水体补给,“一方面实现了综合利用、水量反哺,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汾河水质。”为形成我市“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水韵龙城”的生态格局,按照再生水利用初步规划,我市将采用再生水回供方式实现“九河”清水复流。

  目前,“九河”大部分河段的河道污染、防洪、交通、绿化等问题已得到解决,接下来将通过源头水库清淤、堤防加固等,根治“九河”污染问题,并从源头上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虎峪河、九院沙河、南沙河源头生态治理工程已经展开。其中,南沙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后,每年保土能力近17万吨,新增水面面积约44公顷,每年蓄水110余万立方米,将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市最大的海绵体。

  加快实施的晋阳湖二期工程,正在打造出“山湖一体、河湖连通、山水烟云”的意境。在娄烦、清徐、阳曲,去年我市累计建成了2000余亩的人工湿地。湿地内,鱼潜鸟翔,追逐嬉戏,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展现着大自然的大美和谐。目前,全市人工湿地达到6800余公顷。

  2020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率达36.23%,在全国3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六,而今,水质还在持续改善。根据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今年1至8月份,我市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其中,汾河出境韩武村断面为Ⅳ类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天数121天,占比50%;较上年同期相比,氨氮同比降低52.85%,总磷同比降低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