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层 建机制 转作风 抓落实 加快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 ---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赵光国 (2015年2月27日)

04.03.2015  13:02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工作会议,对于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机制,全面开创食品药品监管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刚上班就召开,就是要求大家马上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在控制会议规模的情况下,特别把市政府所在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和受表彰的县(市、区)局长请回来,就是希望有一批县市走在前、作表率,为基层监管作出榜样,这也是分级管理体制下倾斜基层、强化基础的重要导向。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强基层,建机制,转作风,抓落实,加快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2月14日,王儒林书记专门深入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视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仔细询问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对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加快提高检验与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加强节日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我们做好2015年和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系统要深刻领会王儒林书记专门视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和重要指示的内涵,全面贯彻落实到今后各项工作中。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4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4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面对改革与监管双重压力,不怕困难,勇于担当,一手抓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一手抓监管,扎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省监管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我们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改革要求,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大力度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在完成省、市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基层这个重点,着力推动县乡改革到位。目前,全省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系统人员编制达到12080名,占全省总人口比例的万分之三点三一。全省设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1016个,核定编制5604名,已到位3712人。晋中市、阳泉市、晋城市基本做到“乡乡设站”,并按照“十个一”标准,加强乡镇站所规范化建设,尽快形成了新的监管力量。各市县加快建立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晋中10个县、阳泉6个县、长治7个县等一大批县(区)将协管员报酬与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解决,有效保障和发挥了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工作体系。
  (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单位、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集中开展九个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整治重点品种。采取全面排查、重点清查、规范流程、建立台账、从严查处等措施,集中整治吕梁的白酒、朔州的乳制品、太原的食醋、忻州的月饼、晋中的肉制品等,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平遥县抓住小作坊猪肉冒充牛肉等突出问题,立案查处46起,罚款73.58万元,移送公安刑拘1人。同时,制定小作坊操作流程,指导业主按照生熟分开、冷库贮存、冷链运输等要求进行改造,彻底改变了多少年来“一口锅、一堆肉”的落后加工方式,为小作坊整顿规范创造了经验。
  整治重点单位。严格实施学校食堂16条和聚集性就餐15条监管举措,采取排队通报、约谈警示、上限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严厉措施,对全省6362所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全省2072家持证大型餐饮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大同市局将学校食堂检查排名在媒体曝光、晋中市局狠抓高校食堂规范化建设、阳泉市局实行大型集体聚餐报告制度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全省持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率达到94.1%,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整治薄弱环节。抓住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晋城、长治、临汾市局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全省共查扣假冒伪劣食品8295.5公斤,取缔无证无照446户,吊销证照14张,捣毁窝点13个,立案查处1202起,移送公安涉刑案件2起。 整治难点问题。围绕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无证无照和脏、乱、差等问题,以登记备案纳入管理,开展集中整治和规范提高,涌现出了介休市、昔阳县、孝义市、原平市、太原市小店区等一批游商归市、坐商归店、集中管理的示范县区。抓住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突出问题,采取检验筛查、强制下架、区域禁售、公开曝光等方式严厉整治,立案查处529起,对28种保健食品实施了全省禁售。
  (三)药械安全监管得到强化
  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在药品注册环节,重点整治申报资料不规范、标准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在药品生产环节,重点整治原辅料购进把关不严格、检验检测不真实、不按质量规范操作等问题。在药品流通环节,重点整治购进渠道不规范、存储条件不达标、票据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全省共检查药品企业48209家,责令整改6777家,立案查处2611起,罚没款1174万元,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公告6期4638件次,对34个违法药品广告品种实施了区域禁售。
  着力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新版GMP、GSP药品质量规范,加快推进企业改造升级,完善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全省已有57家企业296条生产线通过新版GMP认证,260家批发企业通过新版GSP认证,累计投入改造资金近50亿元,太原、长治、运城市局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跟踪服务、搭建平台等措施,加快推进认证换证步伐,企业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强化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抓住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在全省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行为。晋中市局出台医疗机构植入类器械监管制度,大同市局制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标准,晋城、长治、太原、忻州市局采取暗访调查、集中排查、突出检查等方式,加大整治力度。全省责令整改1597家,停产停业36家,立案查处194起,罚没款96.975万元,捣毁黑窝点18个,国家总局对我省“五整治”专项行动给予表扬。
  (四)抽检监测的靶向作用明显增强
  我们调整工作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实施了“六个统一”工作措施(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汇总、统一结果利用、统一核查处置、统一考核评价),把食品各环节抽检监测工作进行了整合集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完成食品抽检监测任务4426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532批次,发现问题率达到12.02%,抽检进度、问题发现率、核查处置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全年完成药品抽验7463批次,不合格产品193批次,问题发现率达2.59%,对抽检监测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全部立案查处,及时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我们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作为保障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4.76亿元,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检验检测体系,为古交市、孝义市分别争取国家资金投入1400万元、800万元,并列入全国县级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 
  (五)案件查办创历史新高
  去年,全省共查处各类案件13957起,罚没款4363万元,查办案件数和罚没款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又分别增长了23.2%、39.4%,案件查办数和罚没款总额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查处了货值金额达1600万元的文水县制售假冒名牌白酒案等一批重大违法案件,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全省案件稽查工作呈现出了新的格局,一批县局执法力度大,查办案件多,在全省案件查处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全年查办案件数排在前10位的县级局有:离石区局(1241件)、洪洞县局(746件)、寿阳县局(690件)、原平市局(618件)、介休市局(466件)、五台县局(465件)、榆次区局(436件)、孝义市局(424件)、平遥县局(407件)、灵石县局(390件)。 
  (六)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各市局对监管信息化的认识明显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推进力度明显加大,多数地市已经启动铺开,一些地市成果显现。吕梁市监管信息化在深度广度上有新进展,忻州市级监管平台建成并开始应用,晋中市建成食品流通领域监管信息化平台,运城市“智慧食药监”平台架构基本形成,晋城市、长治市监管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他地市监管信息化也有不同程度进展。我省在全国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先后有新疆、湖北、广东、广州等省市局来我省考察学习。
  (七)食品可追溯制度建设取得突破
  抓住重点品种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晋中平遥县应用二维码和自赋码,建立了肉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率先实现了肉制品生产加工原料购进、生产过程、检验检测和产品流向的可追溯;介休市建立并应用行政执法电子系统,实现了执法过程动态管理、执法结果公开透明、公众查询方便快捷;吕梁孝义市、柳林县基本实现食品流通环节电子一票通,做到产品流向可查询、可追溯;汾阳市、文水县酒类产品可追溯和肉制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朔州应县、山阴乳制品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在生产加工环节初步建立。这些做法得到省政府和国家总局的充分肯定。
  (八)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省局党组进一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落实“两个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监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深入开展作风纪律、行政执法等专项整治。坚持执法监督与行政监察同步开展、行政执法与案件评查同步推进,不断强化行政审批、执法检查、专项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招标投标等方面的行政监察和纪律检查,严格实行监督抽样、技术检验两分离和行政审批受理、审评、审批三分离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行政执法,保障了干部不出问题。把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对干部的政治考验,作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的重大机遇,边学习、边讨论、边落实,认真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严厉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省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过去的一年里,全系统面对体制改革和新增职能等挑战与考验,上下一心,凝神聚力,边改革、边学习、边上手,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得到社会广泛好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不畏困难、辛勤工作的结果。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关心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向辛勤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二、正视困难和问题
  2014年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充分肯定,但决不可因此而盲目乐观,更不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我们要清醒认识到,201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遇到的困难、挑战还将更多、更大,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将更棘手、更复杂。薄弱的安全基础与人民群众急切期待的矛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与新旧安全问题交织复杂的矛盾,思维方式、监管方式与新体制、新职能、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我们必须认真审视我们的监管工作,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食品方面,道德诚信缺失,故意制假售假,手段花样翻新,黑窝点、黑作坊制假售假与合法企业掺杂使假并存,源自本省的风险与输入性风险同时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生产经营管理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极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药品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诚信体系不健全、低水平重复、不严格执行质量规范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困难增加,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的风险加大。利用高科技造假,依赖偷工减料、非法添加恶性竞争,借助互联网、现代物流销售假劣产品等新问题不断出现,给食品药品安全带来更大风险。
  (二)食品药品监管新机制还没有全面形成。目前,各地机构改革进展不平衡,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还有待增强。有的县区至今职能划转没有到位,还没有实施食品集中统一监管;有的县区乡镇站监管机构、力量配置还没有完全到位,基层监管能力尚未形成,全省乡镇站核定人员编制5604名,到位3712人,到位率不到70%;有的新机构到位了,新机制还没有建立,上下配合不顺畅,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的县,如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性、系统性,确保基层监管体系完整,工作力度不减,还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解决。 
  (三)监管手段、监管能力不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监管方式看,传统监管方法仍占主导地位,拉网式、运动式监管,常规的日常检查方法,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特点不相适应;从技术手段看,检验检测能力、监管技术装备还十分薄弱,快速检测应用有限,主要还是依靠眼看、手摸、鼻子闻;从队伍能力看,改革后监管队伍数量增加不少,但多数新进人员业务生、专业技能差、实战能力弱。
  (四)队伍精神状态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严肃对待。我们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尽管不是主流,但危害不可低估。有的满足于已有成绩,对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认识不足,底数不清,缺乏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有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怕负责、怕担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拖沓,管理松懈,缺乏勇于担当、争先创优的劲头;有的消极应付、不积极作为,对安排的工作不推不动,不督不办,遇到困难讲条件、讲客观,推三推四;有的作风漂浮,满足于作表面文章,工作不扎实,应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及时处理,有的县一年也办不了几起案件。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侵蚀队伍的肌体,涣散队伍的意志,影响队伍的战斗力,损坏系统的形象,损害人民的利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下决心整治。
  三、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强化县乡监管体系为重点,夯实监管基础;以问题导向为统领,深入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以监管信息化和可追溯制度为支撑,强化过程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核心,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以特色产品为主导,推动食品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要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紧紧抓住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开展专项整治,是集中治理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年前,省政府安排了九个方面的食品安全整治,就是要通过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使食品安全状况稳步好转。我们要认真落实省政府的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哪里问题多就整治哪里、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方法上注重抓重点难点问题,抓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一要加强重点品种整治。抓住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食醋、白酒、豆制品、食用油等品种,以生产加工聚集区、专业村、问题多发区为重点,深入整治“潜规则”问题。二要加强重点区域整治。要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为重点,集中整治销售假冒伪劣、“五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等行为,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台账登记、食品召回、过期食品处理等食品经营管理制度。三要加强重点单位整治。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特别要加强小饭桌整顿规范,消除隐患和潜在风险。加强旅游景区饭店、建筑工地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中型餐饮企业等聚集性就餐单位整治,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四要加强重点行为整治。严厉打击“黑作坊”、“黑窝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进一步加强 “三小”整治规范,严厉查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货渠道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整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销毁与处置监管,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市场或餐桌;规范食品标签标识,严厉打击标签标识造假等违法行为;继续加大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违规宣传行为整治,巩固扩大整治成果,严防问题反弹。
  (二)紧紧抓住综合治理,扎实创建食品安全城市
  食品安全城市、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是国务院食安办总体部署,省政府决定开展的一项食品安全系统工程,目的是要通过创建活动这样一个综合治理载体和抓手,趟路子、立标竿、树榜样、做示范,带动全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食安办研究制定了我省创建的工作方案和评价标准,涉及5个方面32项164条。首批创建的5个市(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13个县(市、区)(杏花岭区、古交市、大同矿区、右玉县、繁峙县、盂县、介休市、昔阳县、孝义市、潞城市、泽州县、洪洞县、稷山县)要按照评价标准,紧紧围绕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过程管理、强化专项整治、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强化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六个创建重点,率先在提高食品安全综合保障水平上趟出路子来,做出样子来,成为全省典范,争取早日进入国家创建行列。尤其是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是国家创建活动的重点,更要体现城市特色,代表山西水平,所以把六城区的局长都请回来,就是让大家进一步领会精神,担当起这样一个责任,为全省做出表率。其他市县也要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不等不靠,着力解决当地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标本兼治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推进我省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上水平、上台阶。省食安办将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检查督导,进行阶段性考核评价,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和通报存在问题。
  (三)紧紧抓住药械深层次问题,深入开展质量规范审查和监督审计
当前,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的主要风险,是不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规范和体系组织生产经营。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规范要求,深入推进过程监管,不仅看终端产品是否合格,还要有重点地引入监督审计方法,核查企业生产经营记录以及账目等情况,从更深层次查找发现漏洞和问题。
  在药品注册环节,开展药品批准文号再注册工作,淘汰一批长期不生产、质量不能保证的品种。开展药用玻璃包装、铝塑包装、复合膜包装等药包材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监督企业严格按药品标准组织生产。推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研究编制工作,健全完善药品标准体系。
  在药品生产环节,继续加快新版GMP认证步伐,年底前完成全省药品生产企业认证工作,对到期未认证企业坚决停产,从源头上提高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水平。以换证为契机,对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进行监督检查。针对近年来药品生产中暴露出的一些安全问题,开展专项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组织开展中药饮片、明胶空心胶囊和胶囊剂药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监督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在药品经营环节,继续推进实施新修订GSP认证,年底前全部完成新修订GSP认证,淘汰一批经营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开展疫苗、中药饮片、含特殊类药品复方制剂、基本药物等重点品种监督检查,加强药品广告监测,规范药品经营秩序。组织开展农村药品市场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购销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医疗器械方面,实施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办法,启动示范经营企业创建活动,以防范安全风险为重点开展高风险企业飞行检查,以监督实施质量管理规范为重点开展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检查,以建立购进使用记录、实现产品可追溯为重点开展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开展一类产品注册核查,推进生产质量体系和经营质量规范运行情况专项整治,开展医疗机构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查,加强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定制式义齿、避孕套等产品以及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行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
  (四)紧紧抓住案件查办,不断强化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
查办案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始终保持案件查办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严查严办,对涉及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对主观故意违法企业一律吊证。
  一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和协作。要在严格执行现有制度机制的同时,进一步与公安机关建立健全案情会商研判、信息交流共享、联合执法办案、线索移交移送、案件成果联合发布等机制,对制假售假涉刑案件及时移送,联合查办一批大要案件,形成严查重处的打击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要十分重视投诉举报的作用。投诉举报是服务公众、发现案源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发挥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拓宽案件来源和渠道,及时发现、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解决好群众举报不方便、不信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健全完善投诉举报协调处理、跟踪督促、审查反馈等工作制度,加强对投诉举报案件的跟踪督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线索及时受理、及时处理、及时回复。
  三要进一步提高通过监督抽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制假售假行为隐蔽和利用高科技手段造假等特点,要进一步提高监督抽验的靶向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把问题发现率、及时上报率、核查处置率作为抽检监测工作的考核标准。各级都要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突出问题导向,重点抓住本省产品、大宗产品、行业内部带有潜规则的产品、日常监管发现的可疑产品、反复出现问题的产品、投诉举报反映多的产品,组织开展靶向性、针对性监督抽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存在的风险及时消除,并举一反三,加强对同类产品的集中整治。
  四要把明察暗访作为发现问题加强日常监管的重要方法。日常检查、飞行检查、跟踪检查都要不打招呼,直奔一线,突出明察暗访,集中消除潜规则、隐蔽性的安全隐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肃查处;对大要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公开曝光一批问题产品和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要注重从案件中发现根源性、普遍性、规律性问题,达到查办一个案件、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批企业的目的。
  (五)紧紧抓住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实乡镇站、做强县局
  做实乡镇站、做强县局是全系统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全系统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但还有少数县局没有完全理顺,少数乡镇站还没有到位,已组建的乡镇站,多数面临着人员配备、办公场所、执法装备、检验设备不足等问题。我们大量的监管执法工作集中在基层一线,如果县乡监管力量不能有效发挥,工作就难落实,监管“网底”就不牢固。做实乡镇站、做强县局是当前我们全系统能力建设的重点,省市两级要把工作的重心向县乡倾斜,重视和支持县乡能力建设,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今年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年度考核的重点。
  一要做实乡镇站。乡镇站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机构和人员到位,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能力履行职责。今年,全系统要把做实乡镇站,加快推进乡镇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一要加快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局出台的乡镇站建设指导标准,争取当地政府资金投入和工作支持,落实乡镇站所必须的办公场所、执法装备、执法车辆,统一标识标志,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服装,底线是达到“五个一”标准,即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一辆执法用车、一套快检设备、一部执法记录仪、一台便携式打印机。二要加快实战能力建设。市县两级要加强帮助指导,尽快使乡镇站形成监管能力。首先要按照岗位要求,选好配好乡镇站站长;要通过传帮带,组织业务骨干到乡镇站挂职等办法,带动推动乡镇站尽快步入轨道;通过全员培训、集中培训、实战培训,全面提高乡镇站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三要加快规范化建设。帮助乡镇站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受理登记、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建立监管对象目录和基本信息档案,做到工作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序。今年全省要评选出一批示范乡镇站所,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要做强县局。一个市的整体监管水平取决于有没有一批强的县,从今天受表彰的市来看,就是因为手中有一批能干事、会干事的能力强县,县局强才会有市局强。市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支持帮助县局、市县协同作战上,及时沟通协调和帮助解决县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提高县局统筹谋划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县域内稽查队伍、乡镇站等监管资源的综合作用,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市场状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技术支撑体系,有条件的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专门的检验检测机构,今年建不起的先把快检室建起来,适应日常监管的基本需求。“三合一”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架构好、引导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会得到加强,否则就会形式上加强,实际上削弱。当前,市场问题最突出、风险最大、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国家食安委要求,对于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市县,综合执法的首要任务是食品药品安全,我们必须宣传引导凝聚这种共识。要通过对“三合一”县的监督指导,确保县局在内部机构设置上与市局对应,职能定位上把食品药品监管放在中心地位,业务能力上全员熟悉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六)紧紧抓住四个管理,着力提高对安全的管控能力
  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的管控能力,其核心和本质是要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过程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实现这个目标,基础和前提是监管信息化,这是四个管理的载体、途径和支撑,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把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需求导向,突出实用管用,围绕产品追溯、执法过程追溯、公众查询三个重点,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依托监管信息化逐步实现过程管理、信用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
  一要实施以追溯体系为重点的过程管理。要把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可追溯体系作为监管能力提升的战略工程,坚持信息化与可追溯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坚持把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基础,落实企业追溯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实现部门监管过程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可追溯;坚持急用先建、试点先行,率先实现高风险品种和关键环节可追溯。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食醋等重点品种的可追溯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做深做细,全面推广应用。
  二要实施以分类管理为重点的信用管理。要以信息化为平台和载体,全面建立覆盖“四品一械”的信用管理制度,对产品按风险分类、对企业按信用分级,实施有区别的分类管理,建立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对风险隐患大、信用评价不高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列入“黑名单”,增加企业违法成本;对风险相对较小、信用评价较高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鼓励诚信、惩戒失信,强化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要实施以分级管理为重点的风险管理。要科学合理地探索和界定省市县三级监管重点,按风险类别、管理难度、职责能力明确监管重点,省局重点抓风险管理,市局强化重点企业监管,县局加强日常监管,有效发挥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资源的作用。市局要统筹考虑市县两级监管资源,发挥市级行政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优势,加强督促指导,注重带动推动,强化工作落实。省市两级在强化倾斜基层的同时,都要强化一线意识,把更多时间精力投放到监管一线、监管主战场,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不能只当二传手。
  四要实施以稳妥快处为重点的应急管理。能否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否掌握应对舆情的主动权,已成为当前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功。市县都要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选用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干部组建应急队伍,做到专人负责、专业应对;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快速应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收集、监测、处置、报告舆情事件,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加强应急管理装备建设,为应急工作人员配备录音笔、记录仪等必要的装备,满足工作需要,确保情况早掌握、问题早处置,防止小问题酿成大事件。
  五要实现监管方式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食品药品安全从管理到治理转变,实质是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关键是要看我们组织引导社会力量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通过制定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发挥12331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广泛引导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行业自律制度,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的合力;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专家库,依托专家的专业性、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积极做好政策研究、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工作;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建立与媒体的常态沟通合作机制,支持开展舆论监督,客观报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向人大、政协汇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主动向纪检、监察、检察部门汇报工作,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监督指导,赢得更多理解支持。
  (七)紧紧抓住“五个加强”措施,推动食品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并确定由省局牵头主抓,这是对我们系统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全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推进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作为职责所在,充分发挥监管调控作用,推动我省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科学规划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目标与布局,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二要充分发挥监管的推动引导作用,加强外引内联、加强银企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加强跟踪服务、加强责任落实,培育重点企业、重点品种,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三要围绕特色产品,重点做大做强酒类、食醋、乳品三大传统食品产业,做精做细小杂粮、肉类加工、特色食用油、功能食品等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饮料、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四要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做强龙头企业,壮大特色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晋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八)紧紧抓住落实“两个责任”这个核心,打造廉洁奉公、执法为民的监管队伍
  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我们系统的形象,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放松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紧紧抓住队伍建设不松手,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渎职、抓不好是失职”的理念,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做到业务工作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贯穿到队伍建设和监管工作的全过程。要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充实纪检监察工作力量,突出发挥纪检监察机构执纪问责的职能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严格履行监督责任,按照“三转”要求,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以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问题查处到位,以铁的纪律管好队伍,整肃作风,全力打造一支廉洁奉公、执法为民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二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建好班子、带好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全面加强队伍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好谈心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日常管理监督干部手段,引导干部心存敬畏、谨言慎行,更好地尽职尽责。要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不放松,以关键岗位和窗口单位为重点,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特别是顶风违纪、吃拿卡要等问题,坚决整治散、懒、玩、浮、拖、推等问题,严厉整治队伍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不良行为,全面塑造风清气正的系统形象。在抓好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省级专家型队伍、市级专业型队伍、基层实战技能型队伍建设,省局年内要组织对全省县局局长轮训一遍,市局要对县局班子成员轮训一遍,县局要对乡镇站全员轮训一遍,使全系统专业化水平有质的飞跃。 
  三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省委“六权治本”的内涵,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本着职责、权力、能力相配的原则,尽可能下放审批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要严格实行监督抽样、技术检验两分离和行政审批受理、审评、审批三分离等制度,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标准,规范执法操作流程,强化制度约束。要全面推进日常监管、行政审批、风险警示、案件处罚等信息公开,实现权力阳光运行。要健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的制度体系,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要完善痕迹化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使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有据可查、责任可追,强化对权力的硬约束。
  同志们,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发奋努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发展,为保障全省人民饮食用药安全做出新的贡献!